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描写工作态度的成语

描写工作态度的成语

简介

你工作的太对决定了你是否被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工作态度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冥行盲索

解释

比喻不明情况而工作。

出处

汉·扬雄《法言·修身》:“擿埴索涂,冥行而已矣。”

消极怠工

解释

指用消极的方法不认真工作。

出处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五)消极怠工。稍不遂意,就消极起来,不做工作。”

例子

陈老板对于员工们的消极怠工毫无办法,只得同意增加工资。

例行公事

解释

按照惯例办理的公事。现在多指刻板的形式主义的工作。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那一种凌虐苛刻,看的同例行公事一般,哪里还知道这是不应为而为之事。”

例子

她这个秘书,每天只不过处理些文件例行公事而已。

积劳成病

解释

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同积劳成疾”。

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六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业业兢兢

解释

犹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认真负责貌。

出处

《后汉书·明帝纪赞》:“显宗不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晋书·潘尼传》:“左辅右弼,前疑后承。一日万机,业业兢兢。”

例子

一日万几,崇高益危,早朝晏罢,业业兢兢。★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

下马看花

解释

比喻停下来,深入实际,认真调查研究。

出处

唐 孟郊《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子

因时间匆忙,只能走马看花地转一转杭州城,如果能下马看花感受定会更深些。

正经八百

解释

①正经的,严肃认真的。②犹名副其实。

出处

张天民《创业》第二章:“秦发愤却当了真,正经八百地说:‘抗美援朝的时候起的。’”

例子

想想自己这一路上的表现,哪够上一个正经八百儿的大庆人?★李汉平《“吓一跳”的故事》

细针密缕

解释

缕:线。针线细密。比喻工作细致或处理事情周到。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

例子

这位姑娘虽是细针密缕的一个心思,却是海阔天空的一个性气。

毛遂自荐

解释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例子

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日有万机

解释

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同日理万机”。

善始善终

解释

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

《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史记·陈丞相世家赞》:“以荣名终,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例子

不如早达时务,善始善终,全了恩人生前一段美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燃膏继晷

解释

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出处

《宣和书谱·草书·沈约》:“沈约,吴兴武康人也,官至尚书令。少家贫,一意书史,燃膏继晷,昼夜不倦。”

轻装上阵

解释

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出处

《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

例子

陆文夫《煎熬中的起飞》:“写的时候可以轻装上阵,心不冷,手不抖。”

不安于位

解释

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六年》:“不安其位,宜不能久。”

例子

此公在厦门趋奉校长,颜膝可怜,适异己去后,而校长又薄其为人,终于不安于位,殊可笑也。(《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僶俛从事

解释

努力工作

出处

《文选·解尚书表》:“是以僶俛从事,自同全人。”

全心全意

解释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出处

茅盾《鼓吹集》:“体验生活的时候,就应该全心全意生活,把找题材的心思完全搁起来。”

例子

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绸缪桑土

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土:同“杜”,树根。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

《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例子

清·钱谦益《输丁议》:“吾邑富庶,百倍于巢,愿为绸缪桑土之思。”

材德兼备

解释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

《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力倍功半

解释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千斤重担

解释

比喻重要的工作与任务

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本是乖巧不过的人,落得把千斤重担卸在他身上。”

例子

这千斤重担只有你能挑

玩忽职守

解释

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出处

钱钟书《围城》:“高松年身为校长,出去吃晚饭,这时候还不回来,影子也找不见,这种玩忽职守,就该死。”

例子

由于他玩忽职守,结果给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熟读深思

解释

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出处

宋·苏轼《送安犉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慎重其事

解释

指对某一事的态度严肃认真。

待价而沽

解释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出处

《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例子

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头,或竟是待价而沽。

齐驱并进

解释

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同齐头并进”。

脚踏实地

解释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

出处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前录》卷十八:“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例子

他们渐渐丢了那空架子,脚踏实地向前走去。(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量材录用

解释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分工合作

解释

众人各司其责,共同从事工作。

出处

沈从文《常德的船》有些家中人说不定还留在县里,经营一种不必要本钱的职业,分工合作,都不闲散。”

阪上走丸

解释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出处

《汉书·蒯通传》:“边城皆将相告曰:‘范阳令先下而身富贵’,必相率而降,犹如阪上走丸也。”

例子

隋·卢思道《后周兴亡论》:“君弱臣愚,外崩内溃,周人取之犹阪上走丸也。”

攻苦食啖

解释

做艰苦的工作,吃清淡的食物。形容刻苦自励。啖,亦作淡”。同攻苦食淡”。

出处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吕后与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

吊儿郎当

解释

形容仪容不整,作风散漫,态度不严肃或不认真。

出处

丰子恺《口中剿匪记》:“到后来它们作恶太多,个个变坏,歪斜偏侧,吊儿郎当,根本没有替我服务。”

例子

你不能总是这样吊儿郎当的好不好?

有条有理

解释

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

《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例子

他那口齿的清白,措辞的简洁,思路的有条有理,的确是名不虚传。(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呕心沥血

解释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例子

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日旰忘餐

解释

形容工作勤劳,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出处

《后汉书·尹敏传》:“日旰忘食,夜分不寝。”

例子

唐·长孙无忌《进律疏议表》:“日旰忘餐,心存于哀矜;宵分不寐,志在于明威。”

埋头苦干

解释

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出处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例子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呕心滴血

解释

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同“呕心沥血”。

出处

清·秋瑾《精卫石·序》:“余愿呕心滴血以拜求之,祈余二万万女同胞无负此国民责任也。”

例子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这也就是后人所说的‘呕心滴血’了。”

人浮于食

解释

浮超过,多余。食指俸禄。原指人的才能超过所得的俸禄◇比喻人员太多超过了工作的需要。亦作人浮于事”。

一丝不苟

解释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安营扎寨

解释

安、扎: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出处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例子

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安营扎寨,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老弱残兵

解释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例子

以前,他不肯抢别人的买卖,特别是对于那些老弱残兵;以他的身体,以他的车,去和他们争座儿,还能有他们的份?(老舍《骆驼祥子》五)

甘之如饴

解释

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出处

宋·文天祥《正气歌》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例子

背书背不出,“老师”往往大发娇嗔,自然骂得人下不了台,而张曜甘之如饴。(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敷衍塞责

解释

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出处

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例子

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敷衍塞责

解释

塞责:搪塞责任。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

出处

清 张集磬《道咸宦海见闻录》:“而严令愿为恪遵,委勘几及年余,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例子

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

救死扶伤

解释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子

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救死扶伤,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人生观

解释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出处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在他们面前装得很老练很大方,侃侃而谈,吹着他那套生意经和人生观。”

例子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潜心于理论不光为打发时间,更重要的是聂绀弩想以此验证自己的人生观。”

精雕细刻

解释

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出处

《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例子

这个贝雕画确实是精雕细刻。

郑重其事

解释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例子

孙俊英背剪着手,郑重其事地在墙前站着看标语。(冯德英《迎春花》第六章)

按名责实

解释

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

出处

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孝课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孝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例子

及按名责实,台有评,省有核。(明·李东阳《漳州府进士提名记》)

揽辔澄清

解释

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出处

《后汉书·范滂传》:“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例子

经理上任即大展抱负,慨然有揽辔澄清之志。

发愤忘食

解释

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

《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例子

既这样发愤忘食起来,也好,就由你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精益求精

解释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出处

《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例子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官僚主义

解释

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虚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

出处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例子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哪怕是辛辛苦苦的官僚主义也好,哪怕是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也好,都在反对之列。”

鞠躬尽力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同鞠躬尽瘁”。

磨杵成针

解释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出处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例子

没有磨杵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骑驴觅驴

解释

骑着驴去找别的驴。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诵经不不见有无义,真似骑驴更觅驴。”

例子

骑驴觅驴但可笑,非马喻马亦成痴。(宋·黄庭坚《寄黄龙清老》诗)

雏鹰展翅

解释

雏:幼鸟。幼鹰展开翅膀飞翔。比喻青年人开始独立生活、工作。

例子

大学已经毕业了,这正是他雏鹰展翅的时侯。

腼颜事敌

解释

厚着脸皮替敌人工作,不知羞耻。

例子

抗战期间,上海沦陷,他为环境所迫腼颜事敌,内心十分痛苦。

积劳成疾

解释

积劳:长期劳累过度;疾:病。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出处

《荀子·王制》:“彼日积劳,我日积佚。”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公孙归生积劳成病,卧不能起,城中食尽,饿死者居半,守者疲困,不能御敌。”

例子

昨在剑南剿灭倭冠,颇为出力,现在积劳成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兢兢业业

解释

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

《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例子

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兢兢业业,不敢偷安。(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妄言妄听

解释

妄:不实。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出处

《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汝)妄言之,女(汝)妄听之奚。”

例子

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

寝食俱废

解释

觉也不睡,饭也顾不上吃。比喻极其焦虑不安,或学习、工作极其紧张。

出处

宋·洪迈《夷坚志·沈见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肿痛特甚,寝食俱废。”

例子

最令我寝食俱废,乐而忘返的,是传统的、一年一度的书会。★曹靖华《雪雾迷濛访书画》

精耕细作

解释

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出处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例子

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

各安本业

解释

各:各个。各自安心从事自己的职业,过自己的生活

出处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5回:“凡尔村乡市镇,不用惊惶,士农工商,各安本业。”

草草收兵

解释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出处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例子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2章:“他们又是那样的慌乱,草草收兵。”

开花结实

解释

比喻修养、学习、工作等有了成绩,取得效果。同开华结果”。

实事求是

解释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

《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例子

总结经验要实事求是,不可弄虚做假。

忍苦耐劳

解释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出处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废寝忘食

解释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出处

南朝·齐·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例子

但得个寄信传音,也省的人废寝忘食。(元·曾瑞卿《留鞋记》第一折)

日理万机

解释

理:处理,办理;万机:种种事务。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

出处

《尚书·皋陶谟》:“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例子

建国以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日理万机,夜以继日,成年很少有休息的机会。(余敏《深情忆念周伯伯》)

楚材晋用

解释

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例子

我花了钱,教出了人,却教外国人去用,这才是“楚材晋用”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

粗枝大叶

解释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处

《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例子

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赵树理《地板》)

令行禁止

解释

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例子

解放军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许有半点差错。

登坛拜将

解释

比喻指任命将帅以及其他主持工作的首脑人物。

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没坛场,具礼乃耳。’王许之。”

例子

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

不辞辛苦

解释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

例子

白求恩同志不辞辛苦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渡过难关。

站不住脚

解释

比喻观点等经不起推敲与反驳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6章:“现在看来很多方面已经站不住脚,甚至是幼稚和可笑的。”

撑门拄户

解释

撑:支持;拄:支撑。支撑门户。指独立主持或担当某一方面的工作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31卷:“猛火然铛著佛喋,恁公作用,方可撑门拄户。”

一哄而起

解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例子

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当时好像落后,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后来成为中坚。★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读书三到

解释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出处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例子

我们要学古人读书三到的学习方法

爬山越岭

解释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例子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4回:“吓得邓艾弃甲丢盔,撇了坐下马,杂在步军之中,爬山越岭而逃。”

发硎新试

解释

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

出处

《庄子·养生主》:“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例子

清·吴趼人《痛史》第25回:“操练了几年,今日发硎新试,勇气百倍。”

焚膏继晷

解释

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例子

相传文人目多眚,归咎读书,焚膏继晷,以致损明。(清·张潮《虞初新志·三侬赘人广自序》)

责有攸归

解释

攸:所;归:归属。是谁的责任,就该归谁承担。指份内的责任不容推卸。

出处

宋 司马光《体要疏》:“夫公卿所荐举,牧伯所纠劾,或谓之贤者而不贤,谓之有罪而无罪,皆有迹可见,责有所归,故不敢大为欺罔。”

例子

至于疆臣守土,责有攸归,等马尾开仗的情形,有了详细奏报,必得要论是非,定功罪。(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继晷焚膏

解释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出处

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例子

明·邵璨《香囊记·庆寿》:“青云梦杳,且就学趋庭,继晷焚膏。”

粗株大叶

解释

粗:粗疏,粗略。原比喻简略或概括。现比喻工作粗糙,做事不认真细致

出处

明·文征明《题沈石田临王叔明小景》:“小景至四十外始拓为大幅,粗株大叶,草草而成。”

开路先锋

解释

比喻进行某项工作的先遣人员。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例子

在我们实现四化的大业中,工人阶级是开路先锋。

事必躬亲

解释

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处

《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例子

于舅太爷却勤勤恳恳,事必躬亲,于这位外甥的事格外当心。(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举重若轻

解释

举起沉重的东西像是在摆弄轻的东西。比喻能力强,能够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或处理困难的问题。

出处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例子

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昭梿《啸亭杂录·七·裘文达公》)

翻山越岭

解释

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出处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例子

他们几个掉队了,只得昼夜赶路,翻山越岭,寻找大部队。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不白之冤  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 不甘后人  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