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简短历史故事:从善如流

简短历史故事: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成语

【成语】: 从善如流

【拼音】: cóng shàn rú liú

【解释】: 从:听从;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出处】: 《左传·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举例造句】: “八毛!”他也立刻懂得,将五分钱让去,真是“从善如流”,有正人君子的风度。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

【成语故事】:

郑国是春秋时的小国。它为了防御楚国,和晋国签订了盟约。结盟的第二年,楚国即发兵进犯郑国。晋军有约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与楚军相遇,楚军不战而退。晋将赵同等人主张乘机攻占楚国的蔡地。他们催请栾书元帅下令行动,但中军佐知庄子不让栾书元帅发兵,说:楚军已撤,郑国转危为安,我们就不该进攻楚国。栾书元帅觉得有理,毅然命令大军撤回晋国。

对此,《左传》称赞栾书的举动是从善如流宜哉!

从善如流指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自然。

【出处】

春秋时,一次楚军攻打郑国。郑国因抵挡不住,便派人向晋国求救,晋景公马上派栾书率领大军去救援郑国。楚军见晋军来势凶猛,立即退兵撤回楚国。

栾书对楚国的侵犯非常恼火,就领兵去攻打楚国的盟国蔡国。蔡国连夜派人向楚国求救。于是楚国派公子申、公子成二人,率领申县、息县的军队赶来救援。

晋国大将赵同与赵括,向中军元帅栾书请求出战,迎击楚军。栾书正要答应,这时他的部下知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劝阻栾书说:“楚军去而复来,一定很难对付。

如果是我军胜了,也只是打败了楚国两县军队,不值得炫耀;如果我军败了,那就耻辱到极点了,因此不能与楚军相争。”

栾书听后,感觉很有道理,准备收兵。可是栾书的其他部将不同意知庄子三人的看法,他们对栾书说:“元帅卿佐共有十一个人,只有他们三位反对出战,可见还是主张迎击楚军的人占多数。元帅怎么不按多数人的意见来决策呢?”栾书回答道:“多数人的意见不一定正确,正确的意见才能代表多数,知庄子他们的意见深谋远虑,是正确的建议,所以能够代表大多数人。因此,我应当接受他们的意见。”于是。他下令退兵。

《左传》的作者在讲述了这个故事之后,感叹地说:“听从正确的意见像流水一样迅速啊(从善如流)!”

从善如流造句

1、读书可以将人引向一条从善之路。从善如流,恶也就少了。

2、知己知彼,将心比心。从善如流,真言如金。

3、我们要学会从善如流。

4、在位者如果不能从善如流,但知师心自用,便将成为独裁一个。

5、仗义执言的同时更要从善如流。

6、从善如流是他的一贯作风,也是他能够做好工作的基础。

7、今天的你绝不选择从善如流;尘嚣之上已不会再出现过往的你。

8、从善如流,包括看坏的时代,不只是好的时候,给你一个真实的角度对约会。

9、政府最应该做的是放手、是对舆论的不作为(从善如流造句),是从善如流。

10、既然大家都想提早散会,我就从善如流吧!

11、他能从善如流,就是他所以成功的原因。

12、权位越高的人,越要从善如流,这样才能建立伟大的事功。

13、一向固执己见的总经理,这次竟然一改作风,从善如流了。

14、我们经理一向都是从善如流,我相信,我们的意见一定会被接纳的。

15、从善如流才是我们内心的追寻吧!

16、老张为人正派,从善如流,你们会相处得很好的。

17、长辈给我们的意见,通常都是经验之谈,我们为什么不从善如流呢?

18、请不要让一个小时的"从善如流"讲座。

19、在上位的人,一定要广开言路,从善如流,否则独断独行,必将丧失民心,遭致覆鼎之祸。

20、从善如流,减肥计划取消。

21、君子从善如流,勇士嫉恶如仇。

22、作品借热烈的色彩与江河般的宇宙形态,寓意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从善如流的理念追求。

23、一位‘黑帽’与会者希望安全研求人员在使用这套工具时,能从善如流。

24、请不要让一个小时的“从善如流”讲座。

25、大爱无边,温暖无限,洗心涤虑,从善如流,潇洒似神仙。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北面称臣  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不伏烧埋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同日而语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