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成语故事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成语故事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秦国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仅仅占领邻国的几个城池这样的小胜利了,其目的是要兼并六国,称霸天下。其他六国分布在秦国的东面。他们看清秦国的野心后,就以楚国为首,南北联合,西向抗秦,战略上称为合纵。秦孝公的儿子惠王当政以后,采纳宰相张仪的“连横”外交政策,四处游说,破坏六国的`合纵政策。

当时有个极力主张诸侯国联合抗秦的辩士名叫苏秦,他得知韩王准备接受秦国的条件,投靠秦国,就马上动身去游说韩王:“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因为韩国地理条件优越,东南西北都可以凭借天然的山川地势做屏障,易守难攻。韩国又有几十万英勇善战的精兵良将,锐利的武器,装备有天下第一的强弓劲弩。此外,韩国还有您这样一位贤德爱民的圣主,如果与另外六国争雄,是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您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大王您要知道,韩国一旦和秦国结盟,就要屈服于秦国,以秦国贪得无厌的个性,他们一定会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还会要求您把韩国的要地宜阳、成皋划给他。大王您今年给了他这些地方,明年他还会有新的要求,韩国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秦国的贪欲却是无止境的。那时,大王就只能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垂涎已久的秦国了,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果现在大王屈膝向秦称臣。那与甘居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的贤能,再加上韩国的精兵良将,而落得个牛后之名,就连我都替大王感到羞耻啊!”

苏秦的上述言论提醒了韩王,韩王激愤地拔剑而起,仰天大喊道:“韩国宁可做一个独立的小国,也绝不当秦国这个大国的附庸。哪怕是战死,也绝不屈服于秦国!”

就这样,张仪策划的秦国连横策略在苏秦的口舌之下宣告破产了。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的苏秦所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引申出成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

【求解驿站】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牛后,牛的肛门。

【活学活用】数据显示,除了水电、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中小企业在台湾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都超过95%。有人用“~”来概括台湾人这种独立的精神。

【妙语点拨】苏秦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游说对强秦有臣服之心的韩王,宁可做小小的一国之主,也不要跟在强秦后面惟命是从。韩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因为韩王考虑到做“鸡首”的相对自由度更大,而且“鸡首”比“牛后”做出成绩的机会多得多。一旦成绩显着,“鸡首”就可能变成“牛头”,而“牛后”想变“牛头”却是难乎其难。道理就是如此简单。所以,韩王最后下定决心与各诸侯国王合纵抗击强秦这个“牛头”。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如太山  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同“安如泰山”。
  • 安生乐业  犹安居乐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备多力分  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会分散。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