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成语故事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成语故事

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秦国的野心也不断膨胀,已经不满足仅仅占领邻国的几个城池这样的小胜利了,其目的是要兼并六国,称霸天下。其他六国分布在秦国的东面。他们看清秦国的野心后,就以楚国为首,南北联合,西向抗秦,战略上称为合纵。秦孝公的儿子惠王当政以后,采纳宰相张仪的“连横”外交政策,四处游说,破坏六国的`合纵政策。

当时有个极力主张诸侯国联合抗秦的辩士名叫苏秦,他得知韩王准备接受秦国的条件,投靠秦国,就马上动身去游说韩王:“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个实力雄厚的国家。因为韩国地理条件优越,东南西北都可以凭借天然的山川地势做屏障,易守难攻。韩国又有几十万英勇善战的精兵良将,锐利的武器,装备有天下第一的强弓劲弩。此外,韩国还有您这样一位贤德爱民的圣主,如果与另外六国争雄,是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的,您为什么要向秦国低头呢?大王您要知道,韩国一旦和秦国结盟,就要屈服于秦国,以秦国贪得无厌的个性,他们一定会提出各种无理要求,还会要求您把韩国的要地宜阳、成皋划给他。大王您今年给了他这些地方,明年他还会有新的要求,韩国的土地是有限的,但秦国的贪欲却是无止境的。那时,大王就只能将自己的国家拱手让给垂涎已久的秦国了,这不是要被天下人耻笑吗?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如果现在大王屈膝向秦称臣。那与甘居牛后又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的贤能,再加上韩国的精兵良将,而落得个牛后之名,就连我都替大王感到羞耻啊!”

苏秦的上述言论提醒了韩王,韩王激愤地拔剑而起,仰天大喊道:“韩国宁可做一个独立的小国,也绝不当秦国这个大国的附庸。哪怕是战死,也绝不屈服于秦国!”

就这样,张仪策划的秦国连横策略在苏秦的口舌之下宣告破产了。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的苏秦所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引申出成语“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战国策·韩策一》

【求解驿站】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人支配。牛后,牛的肛门。

【活学活用】数据显示,除了水电、能源、银行、保险等行业,中小企业在台湾各行各业所占的比例都超过95%。有人用“~”来概括台湾人这种独立的精神。

【妙语点拨】苏秦用“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游说对强秦有臣服之心的韩王,宁可做小小的一国之主,也不要跟在强秦后面惟命是从。韩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这是因为韩王考虑到做“鸡首”的相对自由度更大,而且“鸡首”比“牛后”做出成绩的机会多得多。一旦成绩显着,“鸡首”就可能变成“牛头”,而“牛后”想变“牛头”却是难乎其难。道理就是如此简单。所以,韩王最后下定决心与各诸侯国王合纵抗击强秦这个“牛头”。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暗度金针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后用于比喻秘诀。又借指幕后交易。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安其室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