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日常常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日常常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成语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常用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题大做

解释

指拿小题目作大文章。比喻不恰当地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处理,有故意夸张的意思。

出处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十:“[山谷诗《云涛石》]全是以实形虚,小题大做,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

例子

他用了多少本钱,费了多少手脚,只骗得七千银子,未免小题大做了。★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三回

斜风细雨

解释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出处

唐·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形形色色

解释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出处

《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例子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难免良莠不一,何况是上千上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悬梁刺股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例子

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清·李渔《比目鱼·赠行》

悬崖峭壁

解释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六回:“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例子

明 施耐庵《水浒传》:“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

乌合之众

解释

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出处

《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例子

外边虽有些人,也是乌合之众,不相统摄。(清·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二回)

问心无愧

解释

问心:问问自己。扪心自问,毫无愧色。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二回:“就是将来外面有点风声,好在这钱不是老爷自己得的,自可以问心无愧。”

例子

我每天努力工作,用我的热情,我的心血去培养祖国的花朵,我觉得问心无愧。

万象更新

解释

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

例子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民又开始耕种了。

忘乎所以

解释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例子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完璧归赵

解释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例子

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妄自尊大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例子

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万籁俱寂

解释

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子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未雨绸缪

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例子

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亡羊补牢

解释

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

《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例子

张学良始则失地,今幸固守锦州,亡羊补牢,可称晚悟。(章炳麟《与孙思昉论时事书》二)

五湖四海

解释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出处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例子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为虎作伥

解释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出处

《太平广记》卷四百三十:“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逸文》卷四:“凡死于虎,溺于水之鬼号为伥,须得一人代之。”

例子

为着要得虎子而身入虎穴,决不是身入虎穴去为虎作伥。(郭沫若《〈闻一多全集〉序》)

文质彬彬

解释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子

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威武不屈

解释

威武:权势,武力;屈:屈服。强暴的压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大丈夫。”

例子

小说《红岩》塑造了一大批威武不屈、大义凛然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

唯我独尊

解释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例子

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

万紫千红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子

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无与伦比

解释

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出处

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

例子

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魏巍《东方·归来》)

万人空巷

解释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处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例子

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威风凛凛

解释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例子

(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闻鸡起舞

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例子

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惟妙惟肖

解释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出处

宋 岳珂《英光堂帖赞》:“永之法,妍以婉,(米)芾之体,峭以健。马牛其风,神合志通;彼妍我峭,惟妙惟肖。”

例子

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五光十色

解释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例子

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五光十色的稀世奇珍。

云雾迷蒙

解释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出处

刘白羽《长江三日》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例子

战士们行进在云雾迷蒙的山间小路上。

远交近攻

解释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时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资策略。后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子

莫若以纳辽之币归之于金,坐复燕云故土,正合远交近攻之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七回)

愚公移山

解释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

《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例子

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一箭双雕

解释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例子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引颈受戮

解释

戮:杀。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作抵抗而等死。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天兵到日,尚不引颈受戮,乃敢拒敌大兵。”

例子

日本帝国主义想让我们沦为亡国奴,难道我们就该引颈受戮不成?

优胜劣败

解释

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一回:“优胜劣败,取乱侮亡,自不必说。”

例子

在人类社会中,优胜劣败的现象经常发生。

一文不值

解释

指毫无价值。

出处

明·毕魏《三报恩·骂佞》:“最可悲年少科名,弄得一文不值。”

例子

有时说自己的作文的根柢全是同情,有时将校对者骂得一文不值。★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一步登天

解释

登:上。一步跨上青天。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境界或程度。有时也用来比喻人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出处

清·徐珂《清稗类钞·三十四》:“巡检作巡抚,一步登天,监生当监临,斯文扫地。”

例子

知识要通过学习逐渐积累,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

一丁不识

解释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例子

而云古无类书,此真一丁不识之无知妄作也矣。(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异香扑鼻

解释

不同寻常的香味扑鼻而来。

一字千金

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例子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一字一珠

解释

一个字就象一颗珍珠。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出处

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啭喉疑是击珊瑚。”

例子

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至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用兵如神

解释

调兵遣将如同神人。形容善于指挥作战。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九回:“为头一个先生,姓樊,名瑞,绰号混世魔王,能呼风唤雨,用兵如神。”

例子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用兵如神。

永垂不朽

解释

垂:留传后世;朽:腐烂,磨灭。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出处

《魏书·高祖纪下》:“虽不足纲范万度,永垂不朽,且可释滞目前,釐整时务。”

例子

小将军丹心忠义,为国捐躯,青史简篇,永垂不朽,亦不辜负将军教养之功。(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四回)

雍容华贵

解释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出处

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姜夫人雍容华贵地走下,盈盈和戚戚恭恭敬敬地陪送出去。”

有脚书厨

解释

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出处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有脚书厨》[龚程]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有眼无珠

解释

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例子

师父,弟子有眼无珠,不认得师父的尊容,多有冲撞,万望恕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雨后春笋

解释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出处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例子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原原本本

解释

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例子

差官便抢上一步,把这事情原原本本详陈一遍。(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一拥而入

解释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降龙伏虎

解释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出处

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例子

降龙伏虎似平常,斩将封为斗木豸。(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三回)

洗心革面

解释

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出处

《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例子

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洗耳恭听

解释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例子

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熙熙攘攘

解释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例子

共青团员都打扮成去远足的样子,每人提了个提包,有的是挂包,熙熙攘攘的会集在厂里的球场上。(茹志娟《新当选的团支书》)

喜气洋洋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例子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子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想方设法

解释

想种种办法。

出处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例子

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说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叶圣陶《得失》)

喜从天降

解释

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出处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贵脚踏践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例子

张顺见了宋江,喜从天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

欣欣向荣

解释

欣欣:形容草木生长旺盛;荣:茂盛。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出处

晋·陶潜《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例子

在其间欣欣向荣的,只有鲜花和绿草,这是比喻对于将来的希望。(叶圣陶《搭班子》)

心心相印

解释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例子

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心惊肉跳

解释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例子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行同狗彘

解释

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仇,行若狗彘,已而抗节致忠,行出乎列士,人主使然也。”

心急如焚

解释

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例子

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血雨腥风

解释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腥风血雨满松林,散乱毛发坠山奄。”

例子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诗)

喜笑颜开

解释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穿过牌楼,人来人往,莫不喜笑颜开。”

例子

(1)社员看着金黄色的麦田喜笑颜开,庆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2)全市人民喜笑颜开地在人民公园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

栩栩如生

解释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出处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例子

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星罗棋布

解释

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出处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例子

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星罗棋布,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笑容可掬

解释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例子

这些学生们一天总是那么活泼开朗,笑容可掬。

响彻云霄

解释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出处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例子

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兴高采烈

解释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例子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凶多吉少

解释

凶:不幸;吉:吉利。指估计事态的发展趋势不妙,凶害多,吉利少。

出处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二折:“你去后多凶少吉,干这般尽忠竭力。”

例子

主公抱病半月,被奸臣隔绝内外,声息不通。世子此梦,凶多吉少。(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

虚怀若谷

解释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例子

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寻死觅活

解释

寻:求,找。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出处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二折:“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例子

直至日晚,身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寻死觅活,自割自吊。(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

悬崖勒马

解释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书生悬崖勒马,可谓大智矣。”

例子

您铸成大错在前,已经对不起天地祖宗,赶快悬崖勒马吧!(华而实《汉衣冠》三)

小心翼翼

解释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出处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例子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胸有成竹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喜上眉梢

解释

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例子

人们一见船影,都喜上眉梢。★郭澄清《大刀记》第14章

相视而笑

解释

双方互相看着,发出会心的微笑。形容二者情合意洽的情态。

吴下阿蒙

解释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例子

马湾有鬣,德小是崇,先生天游,而人曰佳墉。嗟乎!非吴下阿蒙。(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篇》)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来报往  报:通“赴”,迅速。很快地来,很快地去。形容频繁地奔来奔去。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搏牛之虻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假思索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