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带有“竹”字的成语大全

带有“竹”字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里面包含有竹字的成语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带有“竹”字的成语大全,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竹苞松茂

解释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出处

《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例子

明·范世彦《磨忠记·杨涟家庆》:“亲寿享,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

竹篮打水

解释

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出处

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16回:“这样一来,该有多少官员是竹篮打水,一场欢喜一场空。”

竹报平安

解释

比喻平安家信。

出处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例子

竹报平安,不啻万金,战乱之中,尤其如是,从而孕育了少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

竹马之友

解释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出处

《晋书·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例子

郭沫若《羽书集·忠告日本政治家》:“他和明治天皇是竹马之友,自维新以来。”

竹头木屑

解释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例子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竹头木屑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竹柏异心

解释

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出处

《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例子

张衡通赡,蔡邕精雅,文史彬彬,隔世相望,是则竹柏异心而同贞,金玉殊质而皆宝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才略》

竹篱茅舍

解释

常指乡村中因陋就简的屋舍。

出处

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例子

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竹马之交

解释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出处

唐·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例子

他和蔡文姬是竹马之交,他们是太亲密了。★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

成竹在胸

解释

成竹:现成完整的竹子。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

翠竹黄花

解释

指眼前境物。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慧海禅师》:“迷人不知法身无象,应物现形,遂唤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华,无非般若。黄华若是般若,般若即同无情;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即同草木。”

品竹弹丝

解释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

出处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例子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八回:“日日擎鹰走马,品竹弹丝,好不受用。”

破竹之势

解释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子

我军以破竹之势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敲竹杠

解释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例子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五章:“只有他知道,常常借此敲竹杠。”

磬竹难书

解释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出处

《吕氏春秋·明理》:“此皆乱国之所生也,不能胜数,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子

三臣罪状,磬竹难书。(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

丝竹管弦

解释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例子

丝竹管弦韵悠扬,歌喉宛转何清越。(李木庵《秧歌舞吟》诗)?

尺竹伍符

解释

本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出处

明·方孝孺《书夷山稿序后》吾观四明蒋先生,羁寓数千里外,在尺竹伍符中,而放笔为诗……味其言如素处显位者,未尝有枯悴寒涩这态,是安可谓之穷士乎?”

吹竹弹丝

解释

吹奏管乐器,弹拨弦乐器。

豪竹哀丝

解释

指管弦乐。

出处

宋·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例子

想当年那种门卷珠帘,河泊画舫,豪竹哀丝,玉软香温的旖旎风光,不知迷醉了多少王孙公子。★石三友《金陵野史·武定桥边》

急竹繁丝

解释

形容各种乐器同时演奏的热闹情景。见急管繁弦”。

弄竹弹丝

解释

指吹奏管弦乐器。

品竹调丝

解释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出处

明·洪榝《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品竹调弦

解释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亦作品竹调丝”。

破竹建瓴

解释

势如破竹,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所向无敌。

青竹丹枫

解释

青竹生南方,丹枫长北地。借指南北。

出处

宋·朱敦儒《醉思仙·淮阴与杨道孚》词君向楚,我归秦,便分路青竹丹枫。”

罄竹难书

解释

罄:尽,完;竹:古时用来写字的竹简。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

出处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例子

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邹韬奋《抗战以来》

朽竹篙舟

解释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刀过竹解

解释

刀一劈下去,竹子立即分开。形容事情顺利解决。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

例子

后来,果然办得水到渠成,刀过竹解。(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

名垂竹帛

解释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出处

《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例子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3回:“名垂竹帛,万世不朽。”

青梅竹马

解释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出处

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例子

那少年时期的青梅竹马,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

垂名竹帛

解释

垂名传名。竹帛古代供书写用的竹简和白绢,借指典籍、史册。名字被载入史册,流传后世。

出处

《封神演义》五十七回大丈夫先立功业,共扶明主,垂名竹帛。”

东南竹箭

解释

比喻优秀人才。

出处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例子

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庚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周书·王褒庚信传赞》

鸠车竹马

解释

鸠车、竹马儿童玩具。借指童年。

出处

清·曹寅《集余园看梅同人限字赋诗追忆昔游有感而作》鸠车竹马曾经处,鲐背庞眉识此生。”

柳门竹巷

解释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

出处

唐·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例子

《谢秋心院送菊》诗云:“柳门竹巷鬓飞鸦,翠柏天寒倚暮霞。”。★魏秀仁《花月痕》

芒鞋竹笠

解释

芒鞋草鞋。竹笠用竹子编成的斗笠。穿草鞋,戴斗笠是古人外出漫游的工具。指到处漫游。

松茂竹苞

解释

比喻兴盛繁荣。

出处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永垂竹帛

解释

竹帛竹简和绢,古时用来写字,因借指典籍。指人的姓名、事迹、功名记载于史书上,永远传于后世。

著于竹帛

解释

着:写作。竹帛:竹简和绢。在竹简和绢上写作。指把事物或人的功绩等写入书中。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今子大夫修先生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

例子

不过孔子是匹夫制宪,贬天子,刺诸侯,所以不能著于竹帛,只好借口说传授。★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

哀丝豪竹

解释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出处

唐·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例子

哀丝豪竹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

金石丝竹

解释

金:指金属制的乐器;石:指石制的磬;丝:指弦类乐器;竹:指管类乐器。泛指各种乐器。也形容各种声音。

出处

《庄子·骈母》:“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例子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作壁上观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茂林修竹

解释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例子

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茂林修竹。(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

鲇鱼上竹

解释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出处

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势如破竹

解释

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

《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子

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胸有成竹

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例子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弹丝品竹

解释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出处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例子

富贵的备了佳肴美酒,携妓傲游,弹丝品竹,直要闹到月落西山,方才人影散乱。★清·刘璋《凤凰池》第四回

调弦品竹

解释

吹奏乐器。同调丝品竹”。

出处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调丝品竹

解释

指吹弹乐器。

出处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鲇鱼上竹竿

解释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鲇鱼缘竹竿

解释

比喻上升艰难。同鮮鱼上竹竿”。

势如劈竹

解释

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见势如破竹”。

武昌剩竹

解释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出处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作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钉)装船。其综微密,皆此类也。”

例子

顾逸事新语可佐谈资者,乃先是所罗而未及付之于墨,其为柏梁余材,武昌剩竹,颇亦不少。意不能恝,聊复缀为四十则。★明凌濛初《小引》

胸无成竹

解释

指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易如破竹

解释

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实先声,易如破竹。”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于盘石  象盘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分轩轾  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