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老师的成语大全

关于老师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这是一篇关于老师的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青出于蓝

解释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

《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例子

愈变愈妙,可谓青出于蓝矣。(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六)

青过于蓝

解释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出处

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青蓝冰水

解释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豨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不耻下问

解释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例子

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桃李之教

解释

指老师的教诲。

无师自通

解释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

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例子

孙犁《我的经部书》:“我是一直想补上这一课,而终于不能无师自通,没能补上。”

学无常师

解释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出处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例子

三业先通,因博贯五经,兼明图纬,学无常师。★晋·皇甫谧《高士传·申屠蟠》

学无师承

解释

师承:相承的师法。学业没有得到老师的指教传授

出处

宋·黄庭坚《次韵秦觏过陈无已书院观鄙句之作》诗:“我学少师承,坎井可窥底。”

严师畏友

解释

畏友:令人敬畏的好友。严厉的师父,令人敬畏的好友

出处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一字师

解释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出处

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例子

姐姐真是‘一字师’了!从此只叫你师傅,再不叫姐姐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一字之师

解释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例子

李明是我的同学,又是我的一字之师,我的好多作文都是经他手改的。

谘师访友

解释

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询访朋友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0卷:“他日斋静,行来出入得诵,更不必斋时,宜谘师访友,思而行之。”

尊师重道

解释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

《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例子

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百世之师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例子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冰寒于水

解释

冰比水冷。比喻学生胜过老师。

出处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七·南齐》:“蘧(道愍)始师章(继伯),冰寒于水。”

例子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陆放翁》:“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其后冰寒于水。”

宫墙重仞

解释

宫:宫殿,古时也指一般房屋;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合七八尺。房屋的墙高达数仞。比喻老师学识渊博,不可能一下接触到。

出处

譬之宫墙……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 《论语·子张》宫墙数仞,允得其门。 汉·蔡邕《郭林宗碑文》

例子

汉·蔡邕《郭林宗碑文》:“宫墙重仞,允得其门。”

减师半德

解释

谓只学到老师的一半。

出处

宋陈善《扪虱新话·右军书东坡字鲁直诗》若乃学退之而不至者为孙樵;学渊明而不至者为白乐天,则以所谓减师半德也耶。”

教无常师

解释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出处

《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例子

晋·潘岳《归田赋》:“教无常师,道在则是。”

为人师表

解释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处

《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例子

敬宗忝为人师表,而求谒中贵,他日无以见诸生。★明·焦竑《玉堂丛语·方正》

老手宿儒

解释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出处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良师益友

解释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

汉·刘向《说苑·说丛》:“贤师良友在其侧,诗书礼乐陈于前,弃而为不善者,鲜矣。”

例子

和一位缔交半个多世纪的良师益友诀别,悲痛之情是难以尽述的。(夏衍《知公此去无遗恨——痛悼郭沫若同志》)

良师诤友

解释

良:好;诤:敢于直言。很好的老师,能够直言相劝的朋友。

例子

他是我的良师诤友。

能者为师

解释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出处

《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相关成语专题: 用来描写外貌的成语大全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 不甘寂寞  形容不甘心被冷落或急于想参与某件事情。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