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带有“镜”字的成语大全

带有“镜”字的成语大全

简介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带有“镜”字的成语,供大家参考借鉴。

镜花水月

解释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出处

唐·裴休《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方袍大达法师元秘塔碑铭》:“峥嵘栋梁,一旦而摧。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例子

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何其芳《梦中道路》)

镜里观花

解释

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我劝谏他似水里纳瓜,他看觑咱如镜里观花。”

镜破钗分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出处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唐·白居易《长恨歌》:“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例子

镜破钗分,粉消香褪,萦方寸,酒美花新,总是思家恨。(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一折)

镜分鸾凤

解释

比喻夫妻分离。

镜里采花

解释

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同镜里观花”。

镜圆璧合

解释

比喻圆满。

昏镜重磨

解释

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

出处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明镜高悬

解释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例子

只除非天见怜,奈天天又远,今日个幸对清官,明镜高悬。(元·关汉卿《望江亭》第四折)

破镜重圆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出处

唐·韦述《两京新记》卷三

例子

破镜重圆从古有,何须疑虑反生愁?(元·施君美《幽闺记·推就红丝》)

秦镜高悬

解释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硋。……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例子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5回:“望大人的秦镜高悬。杀人之事,休要屈赖我佛门弟子。”

昏镜重明

解释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出处

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今日投至见大人,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明。”

借镜观形

解释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出处

《刘子新论·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破镜分钗

解释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

破镜重合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同破镜重圆”。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水月镜花

解释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出处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例子

水月镜花空好看,不过是,今生如此算收梢。★《再生缘》第六十七回

分钗破镜

解释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出处

南朝·陈·徐德言《破镜》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当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高悬秦镜

解释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出处

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三卷:“(咸阳宫)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人有疾病在内则掩心而照之,则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是胆张心动。秦始皇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者则杀之。”

盲者得镜

解释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出处

《淮南子·人间训》:“盲者得镜,则以盖卮。”

磨砖成镜

解释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磨砖岂能成镜邪?”

山鸡舞镜

解释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出处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很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无由。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

例子

丹桂岩山鸡舞镜,碧梧岭孔雀开屏。(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回)

虚堂悬镜

解释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出处

《宋史·陈良翰传》:“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以人为镜

解释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例子

《旧唐书 魏征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分鞋破镜

解释

比喻夫妻分离。

出处

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徐德言娶陈后主妹乐昌公主为妻,公主有才貌。陈亡之际,德言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镜,夫妻各执一半,相约日后合镜相会。(分鞋,见示例)

例子

明·陶宗仪《辍耕录·贤妻致贵》载,宋程鹏举被虏于张万户家为奴,……娶张所虏宦家女某氏为妻。……妻临行,脱绣鞋一只换程鞋一只,期望日后执此相见。

高抬明镜

解释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出处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例子

与小妇人并无干涉,只望大人高抬明镜替小妇人做主咱。★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

孤鸾照镜

解释

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出处

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能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言。鸾睹形感契,慨然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

例子

山鸡映水那自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南朝·陈·徐陵《鸳鸯赋》

乐昌分镜

解释

比喻夫妻分离。

出处

元·孙季昌《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受寂寞似越娘背灯,恨离别如乐昌分镜。”

例子

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帐由他主张,须道乐昌分镜合徐郎。★明·无名氏《霞笺记·得笺窥认》

乐昌破镜

解释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乐昌之镜

解释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胸有悬镜

解释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以古为镜

解释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出处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有色眼镜

解释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出处

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你们的报道一定要真实,不要加油加醋,不要戴有色眼镜。”

例子

老梁,假若你总是戴上有色眼镜,看一切事物和一切人,假若你把你我之间的冲突当作是个人意气用事,那就是清清楚楚地毁你自己。★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岸谷之变  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八珍玉食  泛指精美的肴馔。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阪上走丸  阪:斜坡;丸:弹丸。象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要执本  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