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

关于高考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想找一些关于高考的成语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高考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望洋兴叹

解释

望洋: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出处

《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例子

佘念祖未到的时候,满心高兴,颇有跃跃欲试的意思,到过之后,大概情形看了一看,亦觉得望洋兴叹了。(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万紫千红

解释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

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子

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无地自容

解释

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

出处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夙宵战怖,无地自厝。”

例子

大娘搜捉以出。女乃指福唾骂,福渐汗无地自容。(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

文不加点

解释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

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例子

援笔一挥,文不加点。(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

无功受禄

解释

禄:旧时官吏的薪俸。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出处

《诗·魏风·伐檀序》:“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尔。”

例子

依我看来,这银子虽非是你设心谋得来的,也不是你辛苦挣来的,只怕无功受禄,反受其殃。(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

五风十雨

解释

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出处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例子

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宋·王炎《双溪诗钞·丰年谣(一)》)

万人空巷

解释

空巷:街道里弄里的人全部走空。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出处

宋·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例子

此时路旁看的,几于万人空巷,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妄自菲薄

解释

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例子

单靠这几个人办不出什么大事。但对于自己,荪甫从来不肯“妄自菲薄”。(茅盾《子夜》三)

五颜六色

解释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

例子

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桩奇迹,于是那些乡下人,哦了一声,立刻发出五颜六色的推测来了。(沙汀《凶手》)

五光十色

解释

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

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例子

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五光十色的稀世奇珍。

为渊驱鱼

解释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例子

为了打败敌人,我们应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绝不能做出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之事。

蔚为大观

解释

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出处

清 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例子

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鲁迅《两地书》五一)

韦编三绝

解释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例子

我们提倡韦编三绝的读书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大量涌现。

无微不至

解释

微:微细;至:到。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出处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例子

还是在剑波十八岁的时候,要到战斗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曲波《林海雪原》一)

为丛驱雀

解释

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出处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例子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采。”

无所不为

解释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

出处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例子

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无可厚非

解释

厚:深重;非:非议,否定。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

出处

《汉书·王莽传中》:“莽怒,免英官。后颇觉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例子

作者的动机无可厚非,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望其项背

解释

项:颈的后部。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

出处

清·汪琬《与周处士书》:“言论之超卓雄伟,真有与诗书六艺相表里者,非后世能文章家所得望其肩项也。”

例子

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二十七回

无所不至

解释

至:到。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什么坏事都做绝了。

出处

《论语·阳货》:“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例子

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无所不至。(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闻名遐迩

解释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出处

《南齐书·高帝纪上》上流声议,遐迩所闻。”

弹冠相庆

解释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出处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禹弹冠。’”宋·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促,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例子

他用不正当的手段坐上了公司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同伙弹冠相庆。

叹为观止

解释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於同感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例子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脱颖而出

解释

颖:尖子。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

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例子

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

投桃报李

解释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例子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醍醐灌顶

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例子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天马行空

解释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出处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例子

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

韬光养晦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投鼠忌器

解释

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出处

《汉书·贾谊传》:“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谕也。”

例子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

天网恢恢

解释

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宽广的样子。指天道如大网,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作恶必受到惩罚。

出处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例子

天网恢恢万象疏,一身亲到华山区。★唐·吕岩《哭陈先生》诗

三令五申

解释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铁钺,即三令五申之。”汉·张衡《东京赋》:“三令五申,示戮斩牲。”

例子

不准随意占用马路的规定,政府已三令五申,但少数摊贩仍我行我素。

三缄其口

解释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出处

汉·刘向《说苑·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例子

危行言逊,祸免生肘;金人示诫,三缄其口。(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

闪烁其辞

解释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例子

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辞,更未可定。(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神机妙算

解释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出处

《后汉书·王涣传》:“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李贤注:“智算若神也。”

例子

(周)瑜大惊,慨然叹日:‘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色厉内荏

解释

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例子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叶圣陶《英文教授》)

赏心悦目

解释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处

《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例子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生灵涂炭

解释

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出处

《尚书·仲虺之诰》:“有夏昏德,民坠涂炭。”《晋书·苻丕载记》:“先帝晏驾贼庭,京师鞠为戎穴,神州萧条,生灵涂炭。”

例子

旧中国,新旧军阀连年混战,弄得国无宁日,大地萧条,生灵涂炭。

上行下效

解释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出处

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上行下效,淫俗将成。”

例子

领导不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要以身作则,这样上行下效,就能带动大家一同进步。

深思熟虑

解释

反复深入地考虑。

出处

《楚辞·渔父》:“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史记·穰侯列传》:“愿君熟虑之。”

例子

而其人亦得深思熟虑,周旋于是,不过十年,将必有卓然可观者也。(宋·苏轼《策别第九》)

三人成虎

解释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出处

《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例子

文化大革命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好人受到迫害。

拭目以待

解释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出处

汉·杨修《答临淄侯笺》:“观者骇视而拭目,听者倾首而竦耳。”

例子

(1)他是否有改正错误的决心,人们将拭目以待。(2)停火协议虽然已经签定,但能否实现和平,人民正拭目以待。

石破天惊

解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例子

陈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石破天惊,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九回)

身临其境

解释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出处

明 袁宏道《八识略说序》:“向非身历其境,恶能穷其边崖,指其归宿者哉!”

例子

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死灰复燃

解释

冷灰重新烧了起来。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出处

《史记·韩长儒列传》:“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

例子

儒家的理论,非等到董仲舒不能死灰复燃的。(闻一多《什么是儒家》)

守株待兔

解释

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

《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水落石出

解释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例子

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水落石出。(冯德英《迎春花》第二十章)

水清无鱼

解释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例子

谁都知道水清无鱼的道理,你还是得过且过吧

师心自用

解释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例子

夫陆王之学,质而言之,则直师心自用而已。(严复《救亡决论》)

耸人听闻

解释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出处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例子

(1)这种人专爱传播那些耸人听闻的消息。(2)许多资产阶级报纸为了推广销路,经常刊登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吸引读者。

始作俑者

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例子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

失之交臂

解释

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

出处

《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例子

(1)做事要抓住时机,不可轻易放过,以免失之交臂,抱憾终生。(2)上次我去杭州,正巧你去了苏州,失之交臂,又未能见面。

司马青衫

解释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

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例子

我岂学做重婚王允愚?岂湿着司马青衫泪?(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十九出)

首鼠两端

解释

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右动摇不定。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孺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例子

何得首鼠两端,坐待灭亡。(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失之东隅

解释

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

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数典忘祖

解释

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处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例子

我们要重视中国历史知识的学习,免得出现数典忘祖的笑话。

拾人牙慧

解释

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云:‘康伯未得我牙后慧。’”

例子

写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切不可拾人牙慧。

身体力行

解释

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出处

《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例子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阯(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清·张惠言《承拙斋空传》)

胸无城府

解释

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出处

《宋史·傅尧俞传》:“尧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例子

小姑娘天真烂漫,胸无城府,可以做个知心朋友。

虚左以待

解释

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别人。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例子

诸贵客见公子亲往迎客,虚左以待,正不知甚处有名的处士,何方大国的使臣,俱办下一片敬心侍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四回

心慌意乱

解释

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例子

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心慌意乱。

心有余悸

解释

悸: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出处

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例子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孙犁《奋勇地前进、战斗—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虚怀若谷

解释

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出处

《老子》:“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例子

每个人都应有虚怀若谷的态度,遇事不固执己见。

休戚与共

解释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处

《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例子

我们是休戚与共的好同学。

烜赫一时

解释

烜赫: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出处

宋·王安石《上杜学士书》:“虽将相大臣,气势烜赫,上所尊宠……一有罪过,纠诘按治。”

例子

然而,七百年前,它却的的确确曾经是欧亚大陆烜赫一时的中心。(秦牧《访蒙古古都遗迹》)

休戚相关

解释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

《国语·周语下》:“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为晋休戚,不背本也。”

例子

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休戚相关之意。(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

信口开河

解释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你那里休聒,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

例子

村老老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循序渐进

解释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例子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循序渐进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瓦釜雷鸣

解释

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

出处

《楚辞·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例子

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那瓦釜雷鸣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望尘莫及

解释

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后汉书·赵咨传》:“令敦煌曹暠,咨之故孝廉也,迎路谒候,咨不为留。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例子

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五章)

尾大不掉

解释

掉:摇动。尾巴太大,掉转不灵。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例子

朱自清《自序》:“《你我》原想写一篇短小精悍的东西;变成那样尾大不掉,却非始料所及。”

玩物丧志

解释

玩:玩赏;丧:丧失;志:志气。指迷恋于所玩赏的事物而消磨了积极进取的志气。

出处

《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例子

道学家教人少作诗文,说是“玩物丧志”,说是“害道”,那么诗文成了废话,这所谓诗文指表情的作品而言。(朱自清《论废话》)

危言危行

解释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出处

《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例子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为虎傅翼

解释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例子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今复资之以兵,此为虎傅翼也。”

微言大义

解释

微言:精当而含义深远的话;大义:本指经书的要义,后指大道理。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

出处

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汉书·艺文志》:“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

例子

他们解经,只重微言大义;而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朱自清《经典常谈·尚书第三》)

未雨绸缪

解释

绸缪:紧密缠缚。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出处

《诗经·豳风·鸱号》:“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例子

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捉摸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 不置可否  置:放,立;可:行;否:不行。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