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这是一篇关于成语大全,供您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写月有声有色如此,后人复何着笔耶?”
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先秦·孟轲《孟子·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管桦《小英雄雨来》:“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犹言郁郁葱葱。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汶水》:“仰视岩石松树,郁郁苍苍,如在云中。”
左后方也有一座郁郁苍苍的高山。★魏巍《东方》第六部第一章
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叶圣陶《游泳》)
跃跃: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要。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一席话说得唐二乱子心痒难抓,跃跃欲试。”
运动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个个磨拳擦掌,跃跃欲试。
脸朝上平卧或身向后摔倒的样子。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九回江樊往后退了几步,身不由己的也就仰面朝天的躺下了。”
拥拥挤。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挤了进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1. 他总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被发现的危险。
2. 她可以听到钟的隐隐约约的滴答声。
3. 性感的白色透明小可爱隐隐约约。
4. 远处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了孩子们的隐隐约约的叫喊声。屋子里面,除了时钟滴嗒之外,寂然无声。
连说带笑。形容十分欢快。
清·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林边场园里,晒豆子的,打芝麻的,剥包米的,到处有说有笑,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猎户》
指不发出一点声音
曾朴《孽海花》第31回:“仿佛菊笑一声不响的闪了进来,像猫儿戏蝶一般,擒擒纵纵地把自己搏弄。”
钱钟书《围城》:“她小时候常发现树上成群聒噪的麻雀忽然会一声不响,稍停又忽然一齐叫起来,人谈话时也有这景象。”
非常混乱、不整齐、肮脏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可说,一团糟。”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5章:“我知道你不会去告我。这些人就是胡说八道!咱们国家现在叫这些人弄得一团糟!”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
《左传·襄公八年》:“今譬于草木,寡君在君,君之臭味也。汉·蔡邕《玄文先生李休碑》:“凡其亲昭朋徒、臭味相与,大会而葬之。”
两情不谋而合,况是彼此熟识,一经会面,臭味相投,当即互相借重,定名为请愿联合会。(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八回)
胜:能承受。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时,承夫人亲自饯行,喜不自胜。”
国太只道孙权好意,喜不自胜。(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
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宋·苏轼《与李之仪书》:“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
这可真叫他喜出望外。(沙汀《催粮》)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到了郡考,众人以为缁氏必不肯去,谁知他还是兴致勃勃道:‘以天朝之大,岂无看文巨眼。’”
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战,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
在那个闷热的夜晚,发生了那种淑娴现在想起还心惊肉跳的事情,使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创伤。(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五章)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茫茫然周也。”
这些画里的虾所以栩栩如生,是由于他深刻观察过真正的虾的生活,笔墨变化、写照已经达到了极高境界的缘故。(秦牧《虾趣》)
罗:罗列;布:分布。象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到了晚上,那电气灯,自来火,星罗棋布,照耀得彻夜通明,光辉如同白昼。(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五回)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并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二者相提并论,则陈张两公之捐躯殉难,均有所迫而然也。(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到后来忘却了真,相信了谎,也就心安理得,天趣盎然了起来。(鲁迅《病后杂谈》)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这些学生们一天总是那么活泼开朗,笑容可掬。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彻:贯通;云霄:高空。形容声音响亮,好象可以穿过云层,直达高空。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6回:“这一笛儿,真吹得响彻云霄,鸾翔凤舞,楼下千千万万的人,都定睛侧耳,寂然无声。”
教室里学生们的情绪高涨,歌声响彻云霄。
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采:原指神采,后指精神;烈:旺盛。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步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阿二忽然对于曾沧海的威吓全没怕惧,反而兴高采烈的说起来了。(茅盾《子夜》四)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秦牧《茅台·花雕瓶子》)
比喻接连遭受灾难,损害愈加严重。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饶你道有什么事,犹是头上着头,雪上加霜。”
正在惊慌,偏又转了迎面大风,真是雪上加霜。(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一回)
小巧: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形容东西小而精致。
宋·辛弃疾《临江仙·戏为山园壁解嘲》词:“莫笑吾家巷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因为西湖的好处是在它的小巧玲珑,就象规模放大了的庭园;琵琶湖那样宏阔的大湖,是没有这种风味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
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香姐心灵手巧,一捻针线,就是不同的。”
那群姑娘里,就数她心灵手巧,绣出来的虫鱼花鸟无不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
《汉书·叙传》:“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
取家法过来,待我赏他个下马威。(清·李渔《蜃中楼·抗姻》)
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澎湃。”
两洋的潮水交织一起,形成一派汹涌澎湃的大浪,这就是横扫亚非两洲的反殖民主义的浪潮。(杨朔《两洋潮水》)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不要惊醒他。(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唐·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枯槁枯萎,枯干。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
战国·楚·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
唐·牟融《送客之杭》:“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又是在行色匆匆里,一两天要到新汉寿。★冰心《寄小读者》
①形容多而分散。②形容少许或细碎。
气势伟大美丽。
我们来到雄伟壮观的金门桥时,顿时感到心胸开朗。
形容色彩华丽。
《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形容悠闲懒散或神志恍惚的样子。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悠悠忽忽,佋怅自失。”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1回:“不肯遵行三年一任的老例,悠悠忽忽,已越九年。”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众才女除卞、孟两家姊妹在后,其余都是按名鱼贯而入。(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七回)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宋书·庾炳之传》:“伏复深思,只有愚滞,今之事迹,异口同音,便是彰著,政未测得物之数耳。”
众人异口同声地叫着:“罚!罚!”(巴金《家》十三)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七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伦次,而意若贯珠。”
他语无伦次地向周围的人诉说自己的遭遇。
跟大家不一样。
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
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指死者生前的声音容貌和神情。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
直到现在,老师的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刘白羽《长江三日》两条大江,骤然相见,欢腾拥抱,激起云雾迷蒙,波涛沸荡,至此似乎稍为平定,水天极目之处,灰蒙蒙的远山展开一卷清淡的水墨画。”
战士们行进在云雾迷蒙的山间小路上。
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山岗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方圆一公里都可看见。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劫了我的心。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陈忠实《白鹿原》第22章:“咱们红军不是一个顶仨,而是以一当十。”
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
你看吧,衣衫褴褛的饥民们冻得缩着肩膀,守候在庄稼院的街门口。★柳青《创业史》第一部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宋·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引人入胜。(秦牧《虾趣》)
形容接连不断。
《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夜间,官军打通了由智亭山通往龙驹寨的大道,所以从天亮起就有军粮源源不断地从龙驹寨向西运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三章)
炎黄炎帝神农氏和黄帝有熊氏,代表中华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黄帝的后代。指中华民族的后代。亦作黄炎子孙”。
杨柳古诗文中杨柳通用,泛指柳树。依依轻柔的样子。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
《诗经·周南·关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因为在前边领路的那位窈窕淑女明明很从容地就走过去了。★萧乾《海外行踪》
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4章:“他们睁着眼睛不看责任制带来的好处,只管继续摇头叹息:‘社会主义已经不成体统了’。”
看着河水受污染的面积日益扩大,大家不禁摇头叹息。
①形容主意不定。②行走不稳的样子。③坦然自得的样子。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个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崔宁打了个胸厮撞。”
这位玄奘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二回
在望可看见。远远地可以看到。
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之巢,远哉遥遥。”
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冯德英《迎春花》第14章:“他就又采取以防万一的想法,心想,反正是自愿的事,何必去做?”
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万一敌人来偷袭。
一种花独自开放。与“百花齐放”相对,常比喻缺少各种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作品。
姚荣铨《无边秋色入画图》:“人民的审美要求多种多样,只有一个画种,那么就没有万紫千红,只有一花独放了。”
一花独放红一点,百花盛开春满园。★京剧《龙江颂》
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语出《后汉书·袁绍传》:“是以远近狐疑,议论纷错者也。”
他俩现在越发脱离群众,每天下午跑到宝塔下谈天,群众议论纷纷。★刘绍棠《西苑草》
指每年一次。
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惟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词
十分清楚、明白。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么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孙中山《民生主义》第三讲:“大家都能各尽各的义务,大家自然可以得衣食住行的四种需要。”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北齐张肃俗墓》:“前后相继约两个世纪,衣食住行相互影响,极为显着。”
料想不到,没有料到。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今日这般寒冷,满天雪片飘扬,仙姑忽来下顾,真是意想不到。”
形容人说话清楚从容。
林兰《红棉袄》三婶子一点一点撕着那发了黑的棉花,一字一句地说‘老三那孩子言不出语不进的,写不上,算不上,工作团咋派上他这个老实疙瘩。’”
永远不会消灭。
郭沫若《创造者》:“你们是永不磨灭的太阳,永远高照着时间的大海。”
他为中国革命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
竭尽。无限取用而不会使用完。
宋·苏轼《前赤壁赋》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比喻把虚构的事物说得象真实的一样。
浩然《艳阳天》第64章:“孙桂英心里狐狐疑疑的,听马凤兰说的有鼻子有眼儿,也就信了。”
陈忠实《白鹿原》第17章:“可接着又有俩人来报告,说得有鼻子有眼。”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