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形容气质的四字成语大全

形容气质的四字成语大全

简介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以下是一篇关于气质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堂而皇之

解释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出处

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

例子

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现在这时代,劳动做工是堂而皇之的了。”

倜傥不羁

解释

倜傥:洒脱,不拘束;羁:马笼头,比喻束缚、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不受拘束。

出处

《晋书·袁耽传》:“耽字彦道,少有才气,俶傥不羁,为士类所称。”

例子

为人倜傥不羁,轻财尚义。(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一回)

倜傥不群

解释

倜傥:洒脱,不拘束。形容洒脱豪放与众不同。

出处

《晋书·索靖传》:“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

例子

余友毕怡庵,倜傥不群,豪纵自喜。★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狐梦》

声如洪钟

解释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例子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2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斯斯文文

解释

形容举目文雅。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人家的孩子都是斯斯文文的惯了,乍见了你这破落户,还被人笑话死了呢。”

气宇轩昂

解释

形容人精力充沛,风度不凡。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到此人必来游说。”

例子

(1)李大钊的塑像气宇轩昂地矗立在北京香山公墓。(2)进来的这个人气宇轩昂令屋里的人刮目相看。

名士风流

解释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出处

《后汉书·方术传论》:“汉世这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例子

好好!咱们名士风流,下该洒脱些才是。(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满坐风生

解释

座席之间飘来清风,使同座者都能感到。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亦作满座风生”。

满座风生

解释

比喻来者神气不凡,光采动人。同满坐风生”。

林下风范

解释

林下:幽僻之境;风范: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例子

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岂古人所谓有林下风范的,就是这样吗?(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林下风气

解释

林下:幽僻之境;风气:风度。指女子态度娴雅、举止大方。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

例子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举目看十八姨,体态飘逸,言词泠泠,有林下风气。”

落落大方

解释

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例子

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举止不凡

解释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

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例子

太子见那女子举止不凡,吩咐内侍不许罗唣。★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八回

举止大方

解释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豪放不羁

解释

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出处

《北史·张彝传》:“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

例子

他平时豪放不羁,今天突然拘束起来。

好整以暇

解释

整:严整;暇:不急迫。形容既严整,又从容。也指事情虽多,仍旧从容不迫。

出处

《左传·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于楚也,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例子

在这种人心惶惶的时候,珏斋却好整以暇,大有轻裘缓带的气象,只把军队移驻山海关。(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风流蕴藉

解释

蕴藉:平和宽厚,含蓄内秀。形容人风雅潇洒,才华横溢。也形容文章诗画意趣飘逸含蓄。

出处

《北齐书·王昕传》:“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例子

张世文《新草池塘》、《紫燕双飞》二首,风流蕴藉,不减周秦。★清·沈谦《填词杂说·张世文词警策》

犯而不校

解释

犯:触犯;校:计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处

《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子

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芳兰竟体

解释

芳兰:兰草的香气;竟体:满身。香气满身。比喻举止闲雅,风采极佳。

出处

《南史·谢览传》:“意气闲雅,视瞻聪明,武帝目送良久,谓徐勉曰:‘觉此生芳兰竟体。’”

例子

这两人,面如傅粉,唇若涂朱;举止风流,芳兰竟体。(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放荡不羁

解释

羁:约束。放纵任性,不加检点,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王长文传》:“少以才学知名,而放荡不羁,州府辟命皆不就。”

例子

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羁。(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放浪形骸

解释

放浪:放荡;形骸:人的形体。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例子

惟有与宝?在一起,他才可以忘却自己的身份,放浪形骸,领略“人贵适意”的真趣。(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风流儒雅

解释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出处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例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9回:“而且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气,那种风流儒雅光景。”

风流潇洒

解释

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出处

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风尘,知心有几。”

例子

林海音《婚姻的故事》:“听说他年轻的时候,风流潇洒。”

风度翩翩

解释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例子

门外走进一位男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

风流倜傥

解释

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这边北院里同居的,也是个京官,姓车,号文琴,是刑部里的一个实缺主事,却忘了他在那一司了。为人甚是风流倜傥。”

例子

她的男人祖上也是一个满皇后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私下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染《私人生活》)

放纵不羁

解释

指恣意行事,不受约束。

出处

《晋书·外戚传·王濛》:“濛少时放纵不羁,不为乡曲所齿,晚节始克己励行,有风流美誉。”

例子

有一少年子,放纵不羁……乃不娶妻,不事生产作业,每以轻财仗义为志。★明·陶宗仪《辍耕录·飞云渡》

大家风范

解释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例子

献茶已毕,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把个狄后乐了个了不得。(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八回)

道骨仙风

解释

指有得道者及仙人的气质神采。

出处

宋·程珌《喜迁莺·寿薛枢密》词:“道骨仙风,安排顿著,须是人间紫府。”

例子

神功大力,有时济困扶危,道骨仙风,尽可度人出世。★明·冯梦龙《双雄记龙神遣救》

超尘拔俗

解释

尘、俗:指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谢承《后汉书》:“徐穉,字儒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绝俗。”

例子

孟明登太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玉貌丹唇,飘飘然有超尘拔俗之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七回)

超然绝俗

解释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指远过于寻常之辈。

出处

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古贤,实有伦序,采之于今,超然绝俗,诚社稷之蓍龟,大汉之栋甍。”

例子

《茧庵记》及《初营》、《落成》二诗,大老手笔,超然绝俗。★宋·陆游《与姜特立书》:“

不拘小节

解释

拘:拘泥。不为小事所约束。多指不注意生活小事。

出处

《后汉书·虞延传》:“性敦朴,不拘小节。”

例子

此人廓达之才,不拘小节。(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

不衫不履

解释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

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例子

这个人是个不衫不履的人,与家父最为相契。(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不修边幅

解释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齐书·颜之推传》:“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

例子

虽然他的穿戴随便,不修边幅,但在学习上却是一丝不苟。

不拘形迹

解释

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出处

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例子

同他做了朋友,时常约他吃酒,不拘形迹地畅谈。★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燕语莺声

解释

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原形容大好春光。后多形容年轻女子说笑的声音。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例子

山谷中的歌声如燕语莺声,酽茶淡香,馨人肺腑。

羽扇纶巾

解释

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出处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

例子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羽扇纶巾饰卧龙,帐前四将镇威风。”

雍容尔雅

解释

形容态度大方,举止不俗。

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牛布衣吟诗,张铁臂击剑,陈和甫打哄说笑,伴着两公子的雍容尔雅,蘧公孙的俊俏风流,杨执中古貌古心,权勿用怪模怪样。”

玉树临风

解释

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雍容不迫

解释

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出处

《元史·刘敏中传》:“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

例子

他的行动和谈吐都是雍容不迫。★郭沫若《献身精神的榜样》

仙露明珠

解释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出处

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仙风道骨

解释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出处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

例子

此二人素有仙风道骨。(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雄姿英发

解释

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例子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文质彬彬

解释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子

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温文尔雅

解释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例子

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温文儒雅

解释

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例子

从他的相貌、神气和言谈、举止看,也很温文儒雅,不带一点儿草莽英雄模样。★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武不善作

解释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出处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例子

从来‘武不善作’,邓九公合褚一官便都有摘了帽子,甩了大衣,盘上辫子,又在短衣上缩紧了腰,叫了四个人进来捆那绳扛。★《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相关成语专题: 用来描写外貌的成语大全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荒之外  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兽率舞  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比类从事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蔓不枝  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