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晕而风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
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一路顺风,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30回:“夫仆一庸才耳,汉族英雄,云龙风虎。”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运:挥动;斤:斧头。挥动斧头,风声呼呼。比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
《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这个工作要求很严,不能出丝毫差错,没有运斤成风的本领,休想干好。
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遇上月黑风高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指男女秘密约会。
唐·元稹《会真记》:“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明·孟称舜《娇红记·密约》:“分明是迎风待月蒲东户,两下间偷吟诗句。”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唐·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宋·杨万里《早炊童家店》诗:“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比喻无用的文字。
《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咏月嘲风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明·倪民悦《新水令·合欢》套曲:“一个咏月嘲风,一个携云握雨,都一般行径。”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因:顺着。顺着风势吹火,比喻乘便行事,并不费力。常用作谦词。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窭易心,此乃女中豪杰。仆因风吹火,谅区区何足挂齿。(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2回:“镜里娥眉天样远,画廉外雨丝风片。”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伟大的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建设自己的祖国。
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山岗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方圆一公里都可看见。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四折:“你道做了有伤风化,谁就你那燕尔新婚。”
鲁迅《坟·坚壁清野主义》:“教育当局因为公共娱乐场中常常发生有伤风化情事,所以令行各校,禁止女学生往游艺场和公园。”
比喻事物四散消失。
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乃~,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竟至经此终老,岂不重可叹乎。(清·龚萼《答姜云标》)
前代留传下来的淳厚古朴的风尚。
清·元祚《从安节宓草昆仲乞写鹤舟图》诗水田茆屋莫愁村,别有遗风古道存。”
指男女情爱之事。
吴梅《风洞山·游湖》咳!弘光啊!都是些烟花风月担误了你也!”
形容言谈议论时兴致很高,气氛活跃。
清·袁枚《新齐谐·赵李二生》[书生]邀入坐,言论风生。”
犹言装疯卖傻。故意装成疯疯癫癫,傻里傻气。
泱泱:宏大的样子。指气魄宏大的大国风度。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齐》,曰:‘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明孝陵道上的石人石马,虽然残缺零乱,还可见泱泱大风。(朱自清《南京》)
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宋·陈师道《后山诗注·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宋 陈师道《后山集 丞相温公挽词》:“一代风流尽,三师礼数崇。”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同一帆风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三只大船载了许多人马头领,却投穆太公庄上行,一帆顺风,早到岸边埠头。”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习惯。
元·揭傒斯《彭州学记》土著之姓十亡七八,五方之俗更为宾主,治者狃闻习见,以遗风旧俗为可鄙,前言往行为可鄙。”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教和超逸的事迹。
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人材》至于高蹈物表,远引方外,亦皆清隽卓绝志士,是其遗风逸尘,霑被无极。”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度文采。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汉书·礼乐志》:“夫乐本情性,浃肌肤而臧骨髓,虽经乎千载,其遗风余烈尚犹不绝。”《晋书·刘颂传》:“如或当身之政,遗风余烈不及后嗣。”
尝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於斯泉也。★宋·苏轼《六一泉铭》
前人留传的风教和业迹。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情思。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阵马风樯见豪举,雪车冰柱得真传。(元·金好问《送刘子东游》诗)
比喻招惹是非。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
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
比喻招惹是非。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
你只会怨我顾前不顾后,你怎么不怨宝玉外头招风惹草的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止:只,仅。只谈风、月等景物。隐指莫谈国事。
《南史·徐勉传》:“今昔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争:嬜,争夺;风:风韵,多指女子。指因男女关系而妒忌、争吵。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那时我争风吃醋便迟了。”
凌家这两个婆娘,彼此疑惑,你疑惑我多得了主子的钱,我疑惑你多得了主子的钱,争风吃醋争吵起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五回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逐日:追逐太阳;追风:追赶风。形容马跑得极快。
《梁书·元帝纪》:“骑则逐日追风,弓则吟猿落雁。”
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醒世姻缘传》第八回看人眉来眼去,占风使帆。”
察看风向云气。亦比喻看风使舵,随机应变。
明沈德符《野获编·言事·言官一言之失》:“壬辰以外察原任去官,四君者……真实可惜;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其初亦有一二魁杰之士,出一奇,运一策,世竞传之;而占风望气之徒,争相附和,群然国士自命矣。★清周亮工《书影》卷十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犹言高风亮节。
南朝宋傅亮《故安成太守傅府君铭》高明远德,系轨于时;贞风亮节,流声累叶。”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方今晋王亲当矢石,栉沐风雨,王殚供军之租赋,为不急之游盘,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宋·薛居正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骤雨狂风随地卷,奔雷掣电走天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
追赶闪电和迅风。形容速度非常快。
《说唐》第十回:“叔宝(秦叔宝)拜辞,连夜起身,出庄上马,纵辔加鞭,如逐电追风,十分迅速。”
衣不解带,纵辔加鞭,如逐电追风,十分迅捷。★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五回
追赶迅风和闪电。
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同追风逐电”。
宋·张渂《云谷杂记·侍郎徐公帖》愿得侧翅附鸿鹄,追风掣电凌太空。”
形容速度极快。
《抱朴子·内篇序》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形容马行疾速。同追风蹑景”。
明·梅鼎祚《玉合记·赠处》是好马,那竹批双耳,镜夹方瞳,灭没权奇,追风蹑影,小生虽乏鸿章,敢扬骏骑。”
形容马行疾速。蹑,一本作摄”。同追风蹑景”。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序》假令奋翅则能凌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
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
山风忽起,那狮子追风逐电似的,追那些虎狼去了。★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
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同追风逐电”。
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绝电奔星。”
形容马行疾速。同追风蹑景”。
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刑求。断离断合,皆难保不误。”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清·钮琹《觚剩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胡生,亦必捉风捕月,自诩五言之城。”
比喻气概雄伟。
明·宋濂《凤阳陈方氏赠二代碑铭》:“当时元夫志士,无不拏风跃云,吐阳嘘阴,致身于九霄之上。”
犹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臆测。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五回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沙弄汞,捉影捕风。”
掀起风浪。比喻制造事端。
《再生缘》第七十四回[郡主]心中本有些须醋,被江妈,作浪兴风煽惑他。”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我看,虏骑行军甚疾,常如骤风急雨,恐怕你们想助我一臂之力已经来不及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隋·王通《中说·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幽平而后,有如宣王者出,则礼乐征伐不自诸侯,而《雅》《颂》未可知也。奈何推波助澜,纵风止燎乎!★宋·欧阳修《王国风解》
比喻起保护作用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九章:“我歪好不嫌!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泄漏机密或消息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5回:“今愿陛下守口如瓶,不可提起,万一走漏风声,娘娘与夫人们只道妾等巧诈,以博圣恩眷宠。”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七姑奶奶为怕走漏风声,特意约在那里相会。”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车轨相同,风俗一致。比喻国家统一。
《晋书·苻坚载记上》:“一轨九州,同风天下。”
比喻完全勾销(多指决定、结论等)。
邓小平《结束过去,开辟未来》:“历史帐讲了,这些问题一风吹,这也是这次会晤取得的一个成果。”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21回:“眼巴巴熬到一个升官的机会就这样一风吹了。”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于是曹雪芹平静地说:“绣春,你别以为我们诗社里,都是吟风弄月,无病呻吟。”(高阳《曹雪芹别传》)
移:改变;易:变换。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我们要移风易俗,形成讲科学的好风气。
旧指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现多形容作品空虚无聊。
唐·范传正《李翰林白墓志铭》:“吟咏风月,席天幕地,但贵其适所以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