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成语吧,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语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雨的成语及解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骤雨狂风随地卷,奔雷掣电走天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
犹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新生事物,如不关心和培育,就只能是自生自灭。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我看,虏骑行军甚疾,常如骤风急雨,恐怕你们想助我一臂之力已经来不及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比喻起保护作用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九章:“我歪好不嫌!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才不会被困难吓倒。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清·陈彝尊《酬洪昇》诗)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宋·苏辙《再祭亡兄端明文》:“诵韦氏诗‘夜雨对床’,后勿有违。”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刘征泰《苏步青》)
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唐·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宋·杨万里《早炊童家店》诗:“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有备无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2回:“镜里娥眉天样远,画廉外雨丝风片。”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雨后更阑,酒酣耳热,才思泉涌,逸兴云飞。★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宋书·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形容众多。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宋·陆游《溪上小雨》诗
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改变了。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宋·苏轼《东坡志林》:“旧传《阳关三迭》,然今世歌者,每句再迭而已。”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而一暴十寒,终归无益。★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珠妓情殉》
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
北周庚信《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
新情振起,逸态横生,展育未终,感慨系之!★清同亮工《序》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荀子·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比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北宋·柳永《浪淘沙慢》词:“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管桦《小英雄雨来》:“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妇女发髻散乱的样子。
清·陈维崧《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
指风雨交相摧折。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指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宋·史达祖《隔浦莲·荷花》词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宋·黄庭坚《宫亭湖》诗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比喻变化无常。
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词黄花白发,又匆匆佳节,感今怀昔。雨覆云翻无限态,故国寒烟榛棘。”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我就知道他们这五鼠五义里头,这个瘦鬼不好了,这才叫雨后送伞。”
雨后送伞的事情时有发生
比喻往事。
宋 柳永《雪梅香》:“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寻梦》:“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宋·刘过《沁园春·咏别》词:“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
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明·李东阳《得匏安观造雨□诗辄次韵》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宋·杨无咎《青玉案》词:“傍湖开径,雨帘云栋,平地居仙子。”
雨帘云栋深窈,歌笑霭春生。★宋·徐宝之《水调歌·湘阴簿新居》词
形容骏马奔驰时马鬃耸起,状如飘雨,四蹄飞翻,色白如霜。
元·吴澄《八骏图》诗阴山铁骑千千匹,雨鬣霜蹄神鬼出。”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战国·楚·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只要你舍得这辆汽车,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车冲进大河,咱俩一同葬身鱼腹。(刘绍棠《十步芳草》)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是呀,我是个旧脑瓜子,我是个夹生饭,往后我知过必改。(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你有话直说好了,用不着指鸡骂狗。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这件事真叫他左右两难。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陈毅《寄友》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清 王韬《宜索归澳门议》:“殒于瘴雨蛮烟之地。”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方今晋王亲当矢石,栉沐风雨,王殚供军之租赋,为不急之游盘,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宋·薛居正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指细而密的小雨。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牛毛细雨送斜阳。”
可是连天牛毛细雨,迷迷蒙蒙,不见一丝阳光。★陶承《我的一家》四
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
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形容风调雨顺。多比喻恩德。
萧条:寂寞。风雨交加,显出冷落的景象。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访遗踪于女峡,风雨萧条,征往事于姑泉,弦歌响亮。”
春香侍春小姐,伤春伤到深秋,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明·汤显祖《还魂记·闹殇》)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宋·史达祖《隔浦莲·荷花》词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
毛:小,细碎。形容雨下得很细
《刘胡兰传》:“那天恰好是个阴天,还落着毛毛细雨。”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早晨紧接夜风的停息,下起了一场毛毛细雨。”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充足而甘美的雨水。比喻恩泽深厚。
明·无名氏《四贤记》第二十八出情浓意长,情浓意长,沛雨甘霖,憔悴生香。”
滂沱:大雨的样子。形容雨下得很大。
《诗·小雅·渐渐之石》:“月离于毕,俾滂沱矣。”
只见滂沱大雨,一似瓢泼盆倾,下有半个时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回)
凄凄:寒冷。风雨交加,清冷凄凉。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歌台暧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唐·杜牧《阿房宫赋》)
比喻只看到一点迹象就轻率地相信是真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洪放《秘书长》:“这些人拐杖一动,见风是雨,连任怀航也得敬他三分。”
急剧的风雨。常用以形容声势浩大而迅猛。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1. 我说现在可是“大雨滂沱”啊你们觉得呢?
2. 大雨滂沱,造成了这个地区的洪水泛滥。
3. 大雨滂沱,我们全身都湿透了。
4. 昨日,或是更久以前,太阳清冷,大雨滂沱。
5. 香港回归那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已过去了1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1. 大雨倾盆而下,穿过瓦砾的裂缝,冰冷刺骨的雨水鞭打着他们的肌肤。
2. 最近的停车场在半英里外,更糟的是,大雨倾盆一般开始下起来了。
3. 大雨倾盆之夜,是他不顾饥饿和疲劳。
4. 也请允许我怀揣大雨倾盆的畅快?
形容风急雨骤,天色昏暗。也比喻形势险恶。
《诗·郑风·风雨》:“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陈家庆《感湘乱作次韵》:“风潇雨晦悲流徙,月惨霜凄感苦辛。”
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唐·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烟拥层峦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宋·苏轼《雨意》诗)
夏大雨,冬大寒◇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原形容大风大雨。后也比喻处境险恶或声势猛烈。
《老子》第二十三章:“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骤雨。(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像用瓢泼水那样的大雨。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悬天起了乌黑的云朵,不大一会,瓢泼大雨到来了,夹着炸雷和闪电,因为三天两头地下雨,道上黑泥总是不干的,出门的人们都是光着脚丫子,顺着道沿走。”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汉·王充《论衡·是应》:“风不鸣条,雨不破块,五日一风,十日一雨。”
斗酒只鸡人笑乐,十风五雨岁丰穰。(宋·陆游《村居初夏》诗)
列:烈;淫:过量。本指狂风暴雨。后比喻错别字连篇。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尚书大传》有‘别风淮雨’,《帝王世纪》云‘列风淫雨’;‘别’、‘列’、‘淮’、‘淫’,字似潜移;‘淫’‘列’义当而不奇,‘淮’‘别’理乖而新异。
犹盲风怪雨。比喻晦涩的诗风。
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元·张可久《晋天乐·忆鉴湖》:“风风雨雨清明,莺莺燕燕关情。”
张贤亮《“不可说”》:“相当多的人民群众重温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
雨中的柳条,烟雾中的柳叶。形容凄迷的景色。亦比喻情意的缠绵。
宋·晏殊《浣溪沙》词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宋·晏几道《浪淘沙·丽曲醉思仙》词秾蛾叠柳脸红莲。多少雨条烟叶恨,红泪离筵。”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亦作“阑风伏雨”。
唐杜甫《秋雨叹》诗之二:“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节里无多好天色,阑风长(原注:去声)雨饯残年。★宋杨万里《过八尺遇雨》诗之一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宋·潘大林《题壁》诗:“满城风雨近重阳。”
为什么倒弄得闹闹攘攘,满城风雨的呢?(鲁迅《花边文学·零食》)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比喻身心洁白,没有污点。
清·孔尚任《桃花扇·筵席》:“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冰肌雪肠原自同,铁心石腹何愁冻。吐不尽鹃血满胸。”
她有一颗冰肌雪肠般的心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消雪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汉·桓宽《盐伯论·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蝉之不知雪坚。”
你真是蝉不知雪没有见识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
只是心心念念记挂此事,一似担雪塞井,再没个满的日子。(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八)
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唐·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林海音《城南旧事》:“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明·宋濂《大夫界寺住持白庵禅师行业碑铭》:“生死去来兮不碍真圆,飞鸿印雪兮爪趾宛然。”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欺霜夺第一。”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
宋·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
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风和雪同时袭来。
元 程文海《浣溪沙 题湘水行吟》词:“风雪交加冻不醒,抱琴谁共赏《湘灵》。”
尽管是在风雪交加的时节,我们的视线仍可以入到非常遥远。(范长江《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行·三》)
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四十四回:“你这人好生无礼。谁叫你多管闲事?”
他先骂周炳不安分守己,又骂周炳爱多管闲事。★欧阳山《苦斗》三二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宋·王质《雪山集·大慧禅师正法眼藏序》:“余夜宿金山之方丈,不得寤,信手而抽几案文书,得此阅之,至洪炉点雪,恍然非平时之境。”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2卷:“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汉·枚乘《七发》:“小饭大歠,如汤沃雪。”
梁启超《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历代民贼,自谓得计……二者一起,如汤沃雪,遂以灭亡。”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后汉书·段颎传》:“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清·黄遵宪《归过日本志感》诗)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雪泥鸿爪,惟留一幅悲怆之影于吾汉族历史之中,良可慨已。(清·陶宗佑《中国文学之概观》)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对于他们,第一步需要还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和风:指春天的风。温和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和缓,不粗暴。
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王游耆阇寺》:“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1)在开展批评时,要和风细雨,注重方式,争取好效果。(2)自己的同志,犯了错误,应当和风细雨地进行帮助。
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可贵。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 明·解缙《春雨》:“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
开春以后下了一场喜雨,春雨如油,这对小麦生长大有好处。
柔:温和。和煦的春风和及时的春雨。泛指和风细雨
春秋·齐·管仲《管子·四时》:“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百寿,百虫乃蕃。”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2回:“镜里娥眉天样远,画廉外雨丝风片。”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