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狼”字的成语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带有“狼”字的成语,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豕:猪;突:猛冲。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在中国战场它还狼奔豕突,随心所欲。(矛盾《东条的“神符”》)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他对此狼贪虎视,我们不能让他得逞
如狼那样贪狠;似鼠那样惯窃。常形容敌人贪狠卑鄙。
明·于谦《出塞》诗:“瓦刺穷胡真犬豕,敢向边疆挠赤子。狼贪鼠窃去复来,不解偷生求速死。”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恩忘义。”
难道说他是一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人?
心肠似狼,行为如狗。比喻贪婪凶狠,卑鄙无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昔日以汝为忠义,推为盟主;今之所为,真狼心狗行之徒,有何面目立于世间!”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不过使这几家治下百姓,卖儿贴妇,充其囊橐。此真狼心狗行之徒。”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腾起的烟。四处都是报警的烟火,指边疆不平静。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毛篇》:“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这火筒节节生枝,能吹得狼烟四起;实在放他不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形容人相貌凶恶。
他生就一幅狼眼鼠眉的模样
狼子:狼崽子。狼崽子虽幼,却有凶恶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居心狠毒,习性难改。
《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哪晓得这班降兵,本来原是游勇出身,狼子野心,哪里肯安安顿顿的守著规矩过日子,便渐渐的放肆起来。(清·张春帆《宦海》第八回)
狼狈窘迫的样子;万状多种样子。形容极其困顿、窘迫。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太上因暑热成病,狼狈万状。”
指仓皇惊恐。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明·沈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形容仓皇逃窜。
《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
①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老军道:“忒过分了!”父子二人正在饥馁之时,拿起饭来,狼餐虎咽,尽情一饱。★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
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俺家里也使了他数锭银,不勾二年,银两使尽,剗地赶他出去,他则索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县长财主,狼虫虎豹。★贺敬之、丁毅等《白毛女》第一幕
如狼凶视,如鸱张翼。形容凶暴,嚣张。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故推立长乐王子攸以续绝业……然群飞未宁,横流且及,皆狼顾鸱张,岳立基趾。”
蛮夷恃险,狼顾鸱张。★北周·庚信《周大将军琅琊庄公司马裔墓志铭》
指左顾右晄,存有畏惧和犹豫之心。狼顾,狼走路时常常回头看;狐疑,狐狸本性多疑。
孙中山《布告全国同胞书》行事或虎头鼠尾,而存心复狼顾狐疑。”
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比喻惊恐万状。
《新唐书·岑文本传》文本说孝恭曰‘自隋无道,四海救死,延项以望真主……大王诚纵兵剽系,恐江岭以南,向化心沮,狼顾麕惊。’”
如狼鹰视物。形容凶狠而贪婪。
明·方孝孺《周官》一六七百年之间,强诸侯狼顾鸢视者莫敢先发陵上之言,必至于周礼尽废而后肆,道之化民也。”
形容恶人狂呼乱叫。
形容声音凄厉。
形容声音凄厉。同狼嗥鬼叫”。
形容哭叫的声音凄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等两日咱们去痛回一回,大家把这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呢!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比喻处境困苦窘迫。
形容人凶狠毒辣。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象狼那样奔跑,象猪那样冲撞。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同狼奔豕突”。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自此以入,司牧之官,必能扫除一切苛政……去害马以驯良,泯雀角鼠牙之衅,绝狼吞虎噬之端,不惊不扰,民得宽然,各尽地方。《花月痕》第五十回
漫无边际的吹牛话。
比喻把坏人同好人一样对待。
比喻凶暴的人用心残忍,有如野兽。
《晋书·虞预传》然狼子兽心,轻薄易动。”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氏檄》:“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
此人枭獍为心,豺狼成性,诚然王法所不容。(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当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男子汉非不以功名为念,那堪豺狼当道,不如只在家中侍奉尊堂兄弟。(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
比喻残酷贪婪的官吏。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使百姓困于豺狼之吻,一夫有死,皆亮之罪。”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如同狼放养羊一般。比喻官吏残酷地欺压人民。
《史记·酷吏列传》:“宁成为济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1. 光明食品真可谓是如狼似虎。
2. 他面前这些如狼似虎的和尚们哪里受得了他的故事的刺激?
3. 中午时,我会全数撒下在皇后大道中,看著人们贪心地,如狼似虎地争夺它们-那一定有趣至极!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内。比喻把坏人或敌人引入内部。
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来屋里窝,寻的蚰蜒钻耳朵。”
再娶者,皆引狼入室耳,况将于野合逃窜中求贤妇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黎氏》)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方今豺狼当路而狐狸是先,人将谓殿下避强攻弱,进不为勇,退不为仁。”
豺狼当路,非止一人;鲸鲵不枭,倏焉五载。★南朝·陈·沈炯《为王僧辩等劝进梁元帝第三表》
比喻暴虐奸邪的人掌握国政。
《晋书·熊远传》孝怀皇帝宫未反,豺狼当涂,人神同忿。”
横道横在道路中间。比喻坏人当权。
《汉书·孙宝传》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
泛指桅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寻超宗植性险戾,禀行凶詖,豺狼野心,久暴遐迩。★《南齐书·谢超宗传》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孙坚乃东猛虎;若打破洛阳,杀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三国演义》第五回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同拒虎进狼”。
形容勇猛、猛烈。
《尉缭子·武议》:“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同引虎拒狼”。
犹言引虎自卫。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狼藉:象狼窝里的草那样散乱。杯子盘子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吃喝以后桌面杂乱的样子。
《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杯盘狼藉,言语喧哗。(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可怎生神嚎鬼哭,雾惨云昏,白日为幽。”
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鬼哭狼嚎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八回)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
他后来竟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见人低头、懦弱安分、甘受欺侮的小公务员。(巴金《谈〈寒夜〉》)
声名:名誉;狼藉:杂乱不堪。名声败坏到了极点。
《史记·蒙恬列传》:“言其恶声狼藉,布于诸国。”
因汪太史平日声名狼藉,最不见重于官场,日前新督帅参劾劣绅十七名,实以汪某居首。(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三回)
豕:猪;突:猛冲。象猪那样冲撞,象狼那样奔跑。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到处搔扰。
明·归庄《万古愁》:“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叶剑英《在敌后的两年》:“虽然没有像抗战初期的势若燎原,可是敌寇的豕突狼奔,并未稍歇。”
形容狼狈逃跑的情景。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9回:“果然老百姓扶老挈幼,鼠窜狼奔,都奔东平府来。”
明·郭勋《英烈传》第30回:“谁知智不及此,只是鼠窜狼奔,那里挡得住。”
狠:凶狠。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张平《抉择》:“才借着这棵大树的阴凉,恣行无忌、为所欲为、狐假虎威、羊狠狼贪?”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可与履危,不可与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见“杯盘狼藉”。
[美娘]醉眼朦胧,看见房中灯烛辉煌,杯盘狼籍。★《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文选·马融》:“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狼顾拊噪踊跃。”
建鸱视狼顾,唯利是赖。★《新唐书·叛臣传下·陈敬瑄》
形容心肠象狼和狗一样凶恶狠毒。同“狼心狗肺”。
昆曲《十五贯》第二场:“谋财害命拐女人,狗肺狼心!”
只为一班卖国格中国人,生成狗肺搭狼心,日日夜夜吃穷人,吃得来头错眼暗发热乎。★瞿秋白《东洋人出兵》之一
比喻行为凶狠,心肠毒辣。
元·白朴《恼煞人》套曲:“恨冯魁,趋恩夺爱,狗行狼心,全然不怕天折挫。”
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狗行狼心。★元康进之《李魁负荆》第二折
①形容哭叫悲惨凄厉。②形容声音大而杂乱,令人惊恐。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钻到汽车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乱成一片。”
忽然,三架飞机掠过头上,鬼哭狼嗥一般往北山飞去。★管桦《惩罚》五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欧阳山《三家巷》十四:“好吧,我只管去说说看,可你大清早,鬼吒狼嚎嚷什么呢?叫人听了好听!”
怪声怪气地呼喊嚎叫。
无
形容哭叫悲惨凄厉。同“鬼哭神号”。
欧阳山《高干大》第十九章:“任桂花听见他这么鬼抓狼嚎,心乱得不知怎样才好。”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三国志·蜀志·马超传》:“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晃穆未平,康宁复至,进退狼狈,势必大危。★《晋书·吕光载记》
谷粒撒得满地都是。形容粮食充盈。
先秦·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乐岁,粒米狼戾。”
今岁再得一稔,想见粒米狼戾。★《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
狼狈逃窜的样子。
形容心肠阴险狠毒。
清·郑燮《后孤儿行》丈丈翁,得钱归,鼠心狼肺,侧目吞肥,千谋万算伏危机。”
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回:“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
袁世凯鹰视狼顾,久蓄逆谋,故景月汀谓其为仲达第二。★溥伟《让国御前会议日记》
形容目光锐利,为人狠戾。同“鹰视狼顾”。
《天雨花》第二一回:“鹰睃狼顾为非善,柳黛蛾眉杀气横。”
比喻凶狠地攫取和吞没。
无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中书侍郎兼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崔湜、吏部侍郎同平章事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中,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崔湜、……郑愔俱掌铨衡,倾附势要,赃贿狼籍,数外留人,授拟不足,逆用三年阙,选法大坏。★《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三年》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一到京师,看见严家赃秽狼藉,心中甚怒。”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宋书·刘穆之传》穆之中子式之字延叔,通易好士……在任赃货狼藉,扬州刺史王弘遣从事检校。”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晋书·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元黄氏《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故事刘公神道碑》要束木之党八人为道州路总管,败政害民,赃污狼籍。”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中书舍人于尹躬,其弟皋谟,赃污狼藉。★唐白居易《败于尹躬洋州刺史制》
形容凶狠乖戾。
元·脱脱《金史》卷一百十一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
指凶狠地残害人。
《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狼噬。”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将:统率,指挥。派羊去指挥狼。比喻不足以统率指挥。也比喻使仁厚的人去驾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这要坏事。
《史记·留侯世家》:“太子所与俱诸将,皆尝与上定天下枭将也,今使太子将之,此无异使羊将狼也。”
西汉·桓宽《盐铁论·除狭》:“弱者,犹使羊将狼也,其乱必矣。”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明·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若名为同心御侮,实乃利吾土地,我则拒虎进狼,彼则翻云覆雨。★陈光远《请力争青岛电》
比喻以弱击强。
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亦作引狼拒虎”。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