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以下是一篇关于交际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晋书·邓攸传》)
胜友:良友。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今日之聚,可谓极盛了,我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打曲牌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一回)
社会的风气,人们的思想。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有一个高僧在沙漠中修行,忽然想到亚历山大府的名妓泰绮思,是一个贻害世道人心的人物。(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京派”和“海派”》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况且他们来的是客,你我有地主之谊,书上还说送往迎来。(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四折:“我与你素不相识,一旦为你寄书,因而戏言,岂意遂为眷属。”
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八》)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也用于一般人事往来。
《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你与我逞精神送故迎新。(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一折)
社会风尚和为人处世之道。亦作世道人情”。
为人处世的道理。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回:“正是人情世故,转面炎凉。”
他从小就在外面闯荡,所以对人情世故很是练达。
抛:暴露。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妇,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却到这里来抛头露面,好不识羞!(叶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
公开或暗地里来往。形容关系密切,往来频繁。
浩然《艳阳天》第120章:“马小辫跟马之悦明来暗往,大伙儿嘴上不说,心里都有数目字儿。”
他们~地进行非法交易,胆大妄为。
家中没有闲杂的人来作客。形容交友谨慎。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门无杂宾,尝会神情独得,便超然命驾,径之龙山;顾景酣宴,造夕乃归。”
唐赵大夫崇,凝重清介,门无杂宾。(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三)
大门之前可以张起网来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
《史记·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六外可设雀罗。”
僮奴婢媪皆散,不半载,门可罗雀矣。(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
立身:做人;处世:在社会上活动,与人交往。指人在社会上待人接物的种种活动。
晋 无名氏《沙弥十戒法并威仪序》:“夫乾坤覆载,以人为贵,立身处世,以礼仪为本。”
我们要在社会里混出头,只求不僵,只求不落伍,这是现代人立身处世的名言。(鲁迅《伪自由书·颂萧》)
交:交情。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我止望周人之急紧如金,君子之交淡如水。★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
高:高贵。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唐·王勃《滕王阁序》:“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邕高朋满座,闻粲至,倒履迎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交情不深的朋友。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还不是同贱庚跟他一样,泛泛之交。”
故:老友。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唐·马戴《寄贾岛》诗:“佩玉与铿金,非亲亦非故。”
虽承王翁盛意,非亲非故,难以打搅。(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杜:堵塞;却扫:不再扫径迎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北史·李谧传》:“遂绝迹下帷,杜门却扫,弃产营书,手自删削。”
清·钱谦益《申比部诗序》:“归而杜门却扫,不关人事。”
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郁达夫《海上》:“晚餐吃后,有人做东道主请去看戏。”
杜门:闭门不出;谢客:谢绝宾客。指不与人往来。
《新五代史·赵光逢传》:“以世乱,弃官居洛阳,杜门绝人事者五六年。”
王瑞虹杜门谢客,不与外事。(清·王晫《今世说·言语》)
关闭门户,不外出与人交往接触。
《国语·晋语一》:“谗言益起,狐突杜门不出。”
及党事起,[郑康成]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随隐修经业,杜门不出。★清·王鸣盛《蛾术编·说人八》
指在公开场合出现。也指出风头。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众僧们听说认亲,就把他圈子阵围将上来,一个个出头露面,咳嗽打响,巴不得要认出去。”
甥女虽然年幼,也觉不好出头露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三回)
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他对周围的同事从来都是以礼相待,绝无轻漫之举。
指来客很多。
《旧唐书·窦威传》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
同别人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何而来。(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
北道上接待过客的主人。与“东道主人”同义。
《后汉书·邓晨传》:“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邓晨)以一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宋·洪迈《容斋随笔·北道主人》:“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时来运转,好汉也有惨遭挫败的时候,他就应该闭关却扫,往日的荣华不必再提。(梁实秋《好汉》)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一次不见,第二次再去,谁知三番五次饱尝闭门羹。(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南朝梁·江淹《恨赋》:“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
宋·苏轼《黄州安国寺记》:“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召魂魄。”
指经过交手,彼此了解,结交起来就更投合。
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8回
你两个今番却做个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
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这样出乎意外的不速之客,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
雅:交往。指短暂的交往。指交情不深。
《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
明·邹奕《谢沈诚庄》:“交游中有一日之雅者,率不计直,必为善药。”
初次见面就情投意合,如同老朋友一样。
《新唐书·房玄龄传》:“太宗以敦煌公徇渭北,策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
我与他虽从未谋面,但我们一见如旧,无话不谈。
故:老朋友。初次见面就象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只见过一面的交情。比喻交情很浅。
汉·崔寔《本论》:“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咱们总算有一面之交,在兵营里你伺候过我;再说咱们又都是街面上的人,所以我担着好大的处分来给你送个信。(老舍《骆驼祥子》十一)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人。”
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以文会友。
走的欢送,来的欢迎。形容忙于交际应酬。
《庄子·山木》:“其送往而迎来,来者勿禁,往者勿止。”
张平《抉择》:“迎来送往、官样文章,成天泡在上边,想下都下不来。”
指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余幄奇,我无一面之识。★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
比喻没事不上门。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巴金《猪与鸡》:“他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来了总没有好事情。”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红花会,任他手眼通天,也难逃出我的手掌心。”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