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品质的成语200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宋史·黄洽传》)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长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7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漫将佳丽推评,尽是蕙心纨质。”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宋·苏辙《拾遗并引》:“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李扬是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季羡林《幽径悲剧》:“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一些势力小人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拔离间。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这人品质恶劣,对别人惯会造谣中伤。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王朔《过把瘾就死》:“也算是遇人不淑吧。”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坚守信用不变。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为顾客提供最佳品质的产品,是这家公司几十年来始终信守不渝的宗旨。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冯雪峰《论》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薮中荆曲的道理简单明了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王朔《给我顶住》:“是你把她抬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与尘世欢乐绝了缘。”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清·朱之瑜《咏归亭》:“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春风沂水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恬淡:安静闲适,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五回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德配天地’。★清·邹容《革命军》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刘绍棠《蒲柳人家》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不可犯干,暗然躬行,孚尹旁达。★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唐弢《琐忆》)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梁书·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典实。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做晚辈的自己要知道敬老尊贤。”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沈钧儒先生年高德劭,爱国热诚,感动全国。(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臣说狼主宽洪仁德,敬贤礼士,讲了一番。”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犹言德高望重。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对他仰之弥高。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
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高不可攀,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茅盾《创作问题漫谈》)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德配天地’。★清·邹容《革命军》
比喻举止高尚。
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更觉得史公的忠肝义胆,活跃在纸上了。”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救死扶伤,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深受群众爱戴。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1)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2)我们应当学习刘英俊同志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迎着困难上。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典实。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能够如此奋发有为,将来甚么事不好做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唐·韩愈《褅袷议》)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清·朱之瑜《咏归亭》:“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春风沂水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做晚辈的自己要知道敬老尊贤。”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比喻清楚、明白。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他的历史一清二白,没有任何污点。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三贞九烈,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于是!★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孙犁《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外国的诺贝尔奖是一种规律,中国的穷而后工也是一种规律。”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荀子·赋》:“公正无私,见谓从横。”
郭沫若《论曹植》:“关于用人行政之道,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先生杨文靖公之弟子也,立朝大节,足以廉顽立懦,故文公以刚毅近仁称之。★明·宋濂《题矫斋记后》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已甚。(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七十一章)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诚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当赖将来无名之英雄也。”
他做了好事从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寒花晚节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旧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探索真理而流血牺牲。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元·张伯淳《次韵完颜经历》:“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香。”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春台玉烛,霁月光风,翘首堪长啸。★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澧兰沅芷无穷竟,况复哀时重自伤。(清·黄遵宪《酬曾重伯编修》诗)
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宋 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理,略知一二。(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前程万里,须自保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涅:黑泥;渝:改变。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涅而不渝哉?”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臣说狼主宽洪仁德,敬贤礼士,讲了一番。”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我们做得都是正大光明的事。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
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此洪君是广东有志之士,与弟莫逆交,都不用客气。★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坚持原则,公事公办。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高阁老是一等一的清正廉洁之臣。”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刘绍棠《蒲柳人家》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