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有关品质的成语200个

有关品质的成语200个

简介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成语吧,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你还记得哪些成语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品质的成语200个,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璞玉浑金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例子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良金美玉

解释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

《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例子

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宋史·黄洽传》)

龙生九子

解释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例子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长

琨玉秋霜

解释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金相玉质

解释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

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7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金玉其质

解释

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例子

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蕙心纨质

解释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例子

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漫将佳丽推评,尽是蕙心纨质。”

浑金璞玉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例子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狐鼠之徒

解释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刚毅木讷

解释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宋·苏辙《拾遗并引》:“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德才兼备

解释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例子

李扬是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苍松翠柏

解释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例子

季羡林《幽径悲剧》:“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聪明正直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例子

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材德兼备

解释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

《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卑鄙无耻

解释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例子

一些势力小人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拔离间。

卑鄙龌龊

解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例子

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冰魂雪魄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例子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卑陋龌龊

解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冰魂素魄

解释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不磷不缁

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例子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真金不怕火炼

解释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例子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造谣中伤

解释

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例子

这人品质恶劣,对别人惯会造谣中伤。

真金烈火

解释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出处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以貌取人

解释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子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遇人不淑

解释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出处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例子

王朔《过把瘾就死》:“也算是遇人不淑吧。”

以容取人

解释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一字千金

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例子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先人后己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例子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心口如一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例子

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新人新事

解释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信守不渝

解释

坚守信用不变。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例子

为顾客提供最佳品质的产品,是这家公司几十年来始终信守不渝的宗旨。

偷工减料

解释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例子

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

淑质英才

解释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矢志不移

解释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例子

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冯雪峰《论》

薮中荆曲

解释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例子

薮中荆曲的道理简单明了

岁寒知松柏

解释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例子

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

冰魂雪魄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例子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冰壶玉尺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冰壶玉衡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百世之师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例子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不同流俗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子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超凡脱俗

解释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出处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例子

王朔《给我顶住》:“是你把她抬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与尘世欢乐绝了缘。”

抱瑜握瑾

解释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春风沂水

解释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例子

清·朱之瑜《咏归亭》:“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春风沂水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宁静致远

解释

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出处

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恬淡寡欲

解释

恬淡:安静闲适,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出处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例子

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五回

道高德重

解释

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出处

艾芜《回家》水元伯伯打发人来叫丁永森到他家去坐,丁永森知道定是讲这件不愉快的事情的,但因为水元伯伯是这村里道高德重的人,没法子违反他的命令,就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德高望重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子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德配天地

解释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例子

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德配天地’。★清·邹容《革命军》

融为一体

解释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出处

先秦·管仲《管子·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言谈举止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例子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刘绍棠《蒲柳人家》

德深望重

解释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出处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大雅宏达

解释

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出处

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大雅君子

解释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例子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德重恩弘

解释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出处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孚尹明达

解释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出处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不同流俗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子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玉洁松贞

解释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孚尹旁达

解释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出处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例子

不可犯干,暗然躬行,孚尹旁达。★清·钱谦益《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桂折兰摧

解释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出处

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孚尹明达

解释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出处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如坐春风

解释

象坐在春风中间。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出处

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四:“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例子

(鲁迅先生)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觉。(唐弢《琐忆》)

高山仰止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子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怀质抱真

解释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出处

《梁书·武帝纪上》其有勇退忘进,怀质抱真者,选部或以未经朝谒,难于进用。”

怀真抱素

解释

真纯真。素质朴的本色。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亦作怀质抱真”。

高山仰之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出处

《管子·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怀瑾握瑜

解释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例子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至人无梦

解释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自古至人无梦,梦境忽来,未必无兆。”

雪操冰心

解释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德高望重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子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呷醋节帅

解释

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典实。

出处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敬老尊贤

解释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做晚辈的自己要知道敬老尊贤。”

年高德劭

解释

劭:美好。年纪大,品德好。

出处

汉·扬雄《法言·孝至》:“年弥高而德弥劭。”

例子

沈钧儒先生年高德劭,爱国热诚,感动全国。(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积善成德

解释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高才大德

解释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敬贤礼士

解释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处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臣说狼主宽洪仁德,敬贤礼士,讲了一番。”

大雅君子

解释

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指有才德的人。

出处

《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之矣。”《论语·八佾》:“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例子

是以大雅君子,于安思危,以远咎悔;小人临祸怀佚,以待死亡。二者之量,不亦殊乎。★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

德隆望重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

出处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春风化雨

解释

化:化生和养育。指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薰陶和教育。

出处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春风雨化之者。”

例子

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点钟内,就要离开这块令人陶醉的土地。(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

德隆望尊

解释

犹言德高望重。同德隆望重”。

出处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仰之弥高

解释

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表示极其敬仰之意。

出处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未由也已。’”

例子

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对他仰之弥高。

高不可攀

解释

攀:抓住高处的东西向上爬。高得手也攀不到。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小弟撺空离地不过五六丈,此树高不可攀,何能摘他?这是‘癞虾蟆想吃天鹅肉’了。”

例子

我们反对把创作说得高不可攀,但也反对把它说成不须付出心血就轻而易举地可以做到。(茅盾《创作问题漫谈》)

德配天地

解释

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出处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例子

香港人立维多利亚纪念碑曰:‘德配天地’。★清·邹容《革命军》

鸿轩凤翥

解释

比喻举止高尚。

出处

宋·范仲淹《滕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而祠部君克承善志,鸿轩凤翥,有风采于朝廷。”

百世之师

解释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例子

卓为百世之师;杰作雄辞,散落四夷之远。★宋·陆游《贺薛安抚兼制置启》

忠肝义胆

解释

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例子

郁达夫《扬州旧梦寄语堂》:“更觉得史公的忠肝义胆,活跃在纸上了。”

心小志大

解释

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出处

《淮南子·主术训》:“凡人之论,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

先人后己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例子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刚正不阿

解释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例子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桂折兰摧

解释

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亡故。

出处

元·曹之谦《吊王内翰从之》诗山蟾斗仰名空在,桂折兰摧恨未休。”

克己奉公

解释

克己:约束自己;奉公:以公事为重。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为公。

出处

《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例子

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抱瑜握瑾

解释

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明·徐献忠《唐诗品》:“朔气纵横,壮心落落,抱瑜握瑾,沉浮闾巷之间。”

救死扶伤

解释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例子

做外科医生的能够以肉补肉,以血补血,则救死扶伤,造福人群,岂不大哉!(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

老骥伏枥

解释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例子

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两袖清风

解释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例子

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深受群众爱戴。

高风亮节

解释

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子

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以德报怨

解释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例子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他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舍己为人

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

《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例子

(1)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2)我们应当学习刘英俊同志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知难而进

解释

迎着困难上。

出处

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浩然之气

解释

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例子

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高躅大年

解释

躅:足迹,引申为行为,品行。品德高尚而年纪高迈

出处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17章:“虽高躅大年,不复劳以朝请,而国有大故,当就咨询。”

呷醋节帅

解释

此为具有高尚品德和节操的典实。

出处

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

驰名中外

解释

驰:传播。形容名声传播得极远。

出处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赞拟王公,驰名天下。”

例子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抗战有功,驰名中外。(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德高望重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子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舍己为公

解释

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出处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例子

我们从小就应当培养自己具有舍己为公的好品德。

风华正茂

解释

风华:风采、才华;茂:旺盛。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出处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例子

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

奋发有为

解释

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出处

《元史 陈祖仁传》:“孰不欲奋发有为,成不世之功。”

例子

能够如此奋发有为,将来甚么事不好做呢!(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兰芝常生

解释

兰芝:兰草和灵芝草。比喻高尚的美德长在。

出处

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朱桂黝儵于南北,兰芝阿那于东西。”注引:《礼年威仪》:“君乘金而王,其政平,则兰芝常生。”

鞠躬尽瘁

解释

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

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例子

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功成名遂

解释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子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

大义灭亲

解释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处

《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例子

这是一条汉子,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

德厚流光

解释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出处

《谷梁传·僖公十五年》:“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例子

今国家德厚流光,创立九庙。(唐·韩愈《褅袷议》)

积善成德

解释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长期行善,就会形成一种高尚的品德。

出处

《荀子·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一尘不染

解释

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例子

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冰壶玉尺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德高望重

解释

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

《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子

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冰魂雪魄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例子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春风沂水

解释

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出处

《论语·先进》:“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例子

清·朱之瑜《咏归亭》:“古今为学之人不少,研精则或乏春风沂水之致,萧疏则或难致知深造之诚。”

孚尹明达

解释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同孚尹旁达”。

出处

宋·叶適《中奉大夫尚书工部侍郎曾公墓志铭》公孚尹明达,既早慧,长益贯研古今,出其英华,皆有新意。”

敬老尊贤

解释

尊敬年纪大的或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

出处

西汉 刘向《说苑 修文》:“入其境,土地辟除,敬老尊贤,则有庆,益其地。”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做晚辈的自己要知道敬老尊贤。”

奉公守法

解释

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一清二白

解释

比喻清楚、明白。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例子

他的历史一清二白,没有任何污点。

玉洁松贞

解释

象玉一样洁净,如松一般坚贞。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唐·皇甫枚《飞烟传》:“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缘耳。勿谓妾无玉洁松贞之志,放荡如斯。”

襟怀坦白

解释

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

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例子

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

玉洁冰清

解释

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出处

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例子

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三贞九烈,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果行育德

解释

以果断的行动培养高尚的道德。

出处

《易·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例子

何善不可为,何福不可致,果行育德,孰大于是!★清·冯桂芬《上海果育堂记》

拾金不昧

解释

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例子

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大公无私

解释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例子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穷而后工

解释

旧时认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

出处

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例子

孙犁《风烛庵文学杂记续抄》:“外国的诺贝尔奖是一种规律,中国的穷而后工也是一种规律。”

一视同仁

解释

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出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同仁,笃近而举远。”

例子

警察却不怕自行车,更不怕洋车和三轮儿。他们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朱自清《回来杂记》)

铁面无私

解释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例子

咱队的会计可算得上铁面无私,不合乎制度的事凭谁来也休想得到通融。

公正无私

解释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荀子·赋》:“公正无私,见谓从横。”

例子

郭沫若《论曹植》:“关于用人行政之道,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

舍己救人

解释

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

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例子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廉顽立懦

解释

指高尚的节操可以激励人振奋向上。

出处

语出《孟子·万章下》:“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

例子

先生杨文靖公之弟子也,立朝大节,足以廉顽立懦,故文公以刚毅近仁称之。★明·宋濂《题矫斋记后》

高山仰止

解释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出处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例子

夫岂不怀,高山仰止,愿言敏德,啜菽饮水。(唐·王勃《倬彼我系》)

仁人志士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子

大批仁人志士,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想有所为而不能为,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赤胆忠心

解释

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例子

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宽大为怀

解释

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出处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71章:“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己甚。”

例子

我们最好是宽大为怀,不为已甚。(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第七十一章)

无名英雄

解释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

出处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诚以他日救此一方民者,必当赖将来无名之英雄也。”

例子

他做了好事从不留名,甘当无名英雄。

日月经天

解释

日月每天都经过天空。比喻光明正大,历久不衰。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上》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

怀瑾握瑜

解释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例子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公而忘私

解释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

《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例子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堂堂正正

解释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出处

《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例子

就如那妒妇破坏人家,他却也有一番堂堂正正的道理说出来,可知道家也却被他破了。(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心如铁石

解释

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出处

汉·曹操《敕王必领长史令》:“忠能勤事,心如铁石,国之良吏也。”

例子

子龙从我于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寒花晚节

解释

寒花:寒天的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

宋·韩琦《重阳》诗:“不羞老圃秋容淡,且看寒花晚节香。”

例子

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寒花晚节

俭可养廉

解释

俭:节俭;廉:廉洁。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

出处

《宋史·范纯仁传》:“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鸿鹄之志

解释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出处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例子

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元·郑德辉《王粲登楼》第一折)

志士仁人

解释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例子

旧中国,有多少志士仁人为了探索真理而流血牺牲。

暗室不欺

解释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处

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例子

知县生平暗室不欺,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以身许国

解释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出处

《南史·羊侃传》:“久以汝为死,犹在邪?吾以身许国,誓死行阵,终不以尔而生进退。”

例子

人民战士在祖国解放事业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以身许国的伟大精神。

黄花晚节

解释

黄花:菊花;晚节:晚年的节操。比喻人晚节高尚。

出处

宋·韩琦《九日小阁》诗:“莫嫌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例子

元·张伯淳《次韵完颜经历》:“从教苍狗浮云过,留得黄花晚节香。”

霁月光风

解释

指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尚,胸襟开阔。

出处

宋陈亮《谢罗尚书启》:“霁月光风,终然洒落。”

例子

春台玉烛,霁月光风,翘首堪长啸。★明唐寅《忆秦娥王守谷寿词》

厚德载物

解释

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出处

《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例子

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海枯石烂

解释

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出处

宋·王奕《法曲献仙音·和朱静翁青溪词》:“老我重来,海干石烂,那复断碑残础。”

例子

汝要说我降,除非海枯石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

木人石心

解释

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出处

《晋书·夏统传》:“统危坐如故,若无所闻。充等各散曰:‘此吴儿是木人石心也。’”

例子

张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见之,罪不容诛。(宋·秦醇《谭意歌传》)

道不拾遗

解释

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战国策·秦策一》:“道不拾遗,民不妄取。”

例子

人人称赞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

光明正大

解释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子

大仙是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

澧兰沅芷

解释

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例子

澧兰沅芷无穷竟,况复哀时重自伤。(清·黄遵宪《酬曾重伯编修》诗)

庸中佼佼

解释

佼佼:美好。指平常人中特别出众的。

出处

《后汉书·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例子

宋 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然观其晚节,烈烈有侠士风,不可谓非庸中佼佼者也。”

成仁取义

解释

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

《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例子

大丈夫既然以身许国,七尺微躯不敢私有。成仁取义之理,略知一二。(姚雪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顶天立地

解释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出处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安吉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更来这里觅个甚么?”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例子

先生是楚国的栋梁,是顶天立地的柱石。(郭沫若《屈原》第三幕)

前程万里

解释

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不可限量。

出处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51卷:“此儿可谓前程万里也。”

例子

哥哥荣任是美事,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前程万里,须自保重!(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卷十一)

德重恩弘

解释

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出处

唐·韩愈《袁州刺史谢上表》:“显荣频烦,称效寂蔑,又蒙赦其罪累,授以方州,德重恩弘。”

涅而不渝

解释

涅:黑泥;渝:改变。用涅染也染不黑。比喻品格高尚,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出处

唐·陈子昂《周故内供奉学士怀州河内县尉陈君硕人墓志铭》:“非淳人淑士,其谁能涅而不渝哉?”

敬贤礼士

解释

礼:以礼相待,尊重。士:古时称有学问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学识出众的人。

出处

《晋书·张轨传》:“实子安逊,学尚明察,敬贤爱士,以秀才为郎中。”

例子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6回:“臣说狼主宽洪仁德,敬贤礼士,讲了一番。”

正大光明

解释

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出处

《朱子语类》卷七三:“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例子

我们做得都是正大光明的事。

高才大德

解释

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怀瑾握瑜

解释

怀:怀藏;握:手握;瑾、瑜:美玉,比喻美德。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出处

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例子

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应该加强思想修养,怀瑾握瑜,应是我们每个中学生的努力目标。

冰壶玉衡

解释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洁身自好

解释

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

出处

《孟子·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例子

他以作家、教授的身份、地位,洁身自好,有所不为,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臧克家《老舍永在》)

麟凤龟龙

解释

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处

《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例子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麟凤龟龙,谓之四灵;犬豕与鸡,谓之三物。”

有志之士

解释

士:对人的尊称。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出处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例子

此洪君是广东有志之士,与弟莫逆交,都不用客气。★清·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五回

不同流俗

解释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

《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例子

庄绍光见萧昊轩气宇轩昂,不同流俗,也就着实亲近。(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

公事公办

解释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藩台见人家不来打点,他便有心公事公办,先从余荩臣下手。”

例子

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坚持原则,公事公办。

龙跃凤鸣

解释

象龙在腾跃,凤凰在高鸣。比喻才华出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德深望重

解释

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出处

南朝·宋·宋明帝《下庐江王玮诏》:“公若德深望重,宜膺大统;朕初平暴乱,岂敢当壁!”

清正廉洁

解释

品行端正,为人正直廉洁。

出处

陆文夫《上山的和下山的》:“因为有很多人开始时都是想当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天长日久之后就忘记了初衷。”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一卷第五回:“高阁老是一等一的清正廉洁之臣。”

言谈举止

解释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

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例子

她又长得好看,身子单薄,言谈举止非常斯文。★刘绍棠《蒲柳人家》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败德辱行  败坏道德和操守。
  •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碧血丹心  满腔正义的热血,一颗赤诚的红心。形容十分忠诚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