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带有冰字的成语大全

带有冰字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带有冰字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雾释冰融

解释

雾气消散冰块融化。比喻疑难消除尽净。

水洁冰清

解释

洁洁白。清清净。指像冰和水一样洁白清净。形容人的品格高洁或文笔雅致。

深渊薄冰

解释

面对着深渊,脚踩着薄冰。比喻处境危险,心存戒惧。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子

圣恩所及,有隆天重地之施,私义未安,有深渊薄冰之惧。 ★宋 王安石《乞退表第三》

如履薄冰

解释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例子

这任务关系着几千人的身家性命,我们如履薄冰,哪容有丝毫的疏忽大意?

枘凿冰炭

解释

比喻事物尖锐对立,互不相容。参见枘凿方圆”。

出处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十二·顾欢论道佛二家》愚谓欢所引道经颇确,老子子即佛,本是一人,故无二法……惟与吾儒,则如枘凿冰炭之不相合耳。”

若涉渊冰

解释

比喻处境艰险。同若涉渊水”。

出处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朕承太上皇亮付托之重,念国家之深耻,志在复雠,八年于兹,若涉渊冰,未知攸济。”

敲冰求火

解释

敲开冰找火。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

出处

《大光明藏经》下卷:“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敲冰戛玉

解释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敲冰索火

解释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

敲冰玉屑

解释

泛指精美的纸张。

青蓝冰水

解释

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的略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出处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四桐城派古文,望豨开之,海峰继之,至惜抱而其传始大,此天下之公言也。惜抱出于刘门,世几有青蓝冰水之喻。”

凛若冰霜

解释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例子

靳以《群鸦》:“李太太虽然是露着笑容,对方仍然是凛若冰霜的样子。”

镂冰雕琼

解释

琼:美玉。比喻作品风格明洁或构思新颖精巧。

出处

明·杨慎《升庵诗话·孙器之评诗》:“刘梦得如镂冰雕琼,流光自照。”

例子

子安刻意摹拟,词俊而格超,可谓镂冰雕琼,心手双绝。★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皇甫涍》

履霜坚冰

解释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

《易·坤》:“履霜坚冰至。”

例子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

冷语冰人

解释

用冷酷的话伤人。

出处

宋·曾造《类说·〈外史梼杌〉》:“潘柱迎,孟蜀时,以财结权要,或戒之,乃日:‘非是求愿,不欲以冷语冰人耳。’”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侠女》:“日频来,时相遇,并不假以词色。少游戏之,则冷语冰人。”

冷若冰霜

解释

冷得象冰霜一样。比喻待人接物毫无感情,象冰霜一样冷。也比喻态度严正,不可接近。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老夫人治家严肃,凛若冰霜。”

例子

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

镂冰炊砾

解释

比喻徒劳无益。

出处

语出宋·黄庭坚《送王郎》诗:“炊沙作糜终不饱,镂冰文字费工巧。”

例子

楮叶工夫,辛苦似,镂冰炊砾。★宋·刘克庄《满江红》词

镂冰雕朽

解释

镂、雕雕刻。雕刻冰块和朽木。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北史·儒林传序》镂冰雕朽,迄用无成。”

镂冰劚雪

解释

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镂玉裁冰

解释

比喻构思新颖精美。

履霜知冰

解释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戛玉敲冰

解释

戛敲击。敲打玉器和冰块。形容声调有节奏而响亮好听。也形容人气节凛然。

出处

唐·白居易《听田顺儿歌》戛玉敲冰声未停,嫌云不遏入青冥。”

煎水作冰

解释

比喻不可能的事。

出处

《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涣然冰释

解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

《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例子

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涣然冰释。

画脂镂冰

解释

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例子

宋·朱熹《答梁文叔书》:“不然,即是画脂镂冰,无真实得力处也。”

虎尾春冰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例子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择之……》:“烦君属和增危惕,虎尾春冰寄此生。”

火上弄冰

解释

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出处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例子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火上弄冰,不禁几日,弄得精光,连饭也没有得吃。”

含冰茹檗

解释

檗,黄檗。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同饮冰食檗”。

出处

清·李枢《〈精忠传弹词〉序》太夫人舍生不遂,乃奉君姑并携六月孤儿,伴榇回浙,赁居于海宁桐木村旧戚马氏之见远山楼。自此含冰茹檗之中,惟曲尽其事长抚雏之责矣。”

涣尔冰开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涣如冰释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涣若冰释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涣若冰消

解释

犹言涣然冰释。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画水镂冰

解释

在水上作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汉·桓谭《新论》画水镂冰,与时消释。”

伐冰之家

解释

伐冰,凿取冰塊。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用以称达官贵族。

出处

《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例子

珍羞百品,同伐冰之家。★《梁书·武帝纪上》

滴水成冰

解释

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

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子

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冻解冰释

解释

如同冰冻融化一般。比喻困难或障碍消除。

出处

《庄子·庚桑楚》:“是乃所谓冰释冻释者能乎?”

例子

则复取程氏书虚心平气而徐读之,未及数行,冻解冰释。(《朱子全书·中庸》)

戴霜履冰

解释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春冰虎尾

解释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出处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例子

延光等深言邪蒿春冰虎尾之戒,欲惊悟上意。(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

炙冰使燥

解释

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办不到。

出处

《抱朴子·刺骄》:“欲望萧雍济济,后生有武,是犹炙冰使燥,积灰令炽矣。”

钻冰求酥

解释

酥:酥油,牛羊奶制成的食品。比喻想要的东西一定得不到。

出处

《菩萨本缘经》卷下:“譬如钻冰求酥,是实难得。”

钻火得冰

解释

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未见钻火得冰,种豆得麦。”

铸木镂冰

解释

指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塳(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出处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走花溜冰

解释

比喻吹牛,说大话。

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四回你莫象才来的那个和尚,走花溜冰的胡缠。”

钻冰求火

解释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2卷影离响绝,云销雾除,钻冰求火,探巢捕鱼,不足言其无也。”

钻冰取火

解释

比喻徒劳无功。

出处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一片冰心

解释

冰心:清洁的心。形容性情淡泊,不求名利。

出处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例子

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交与Nurse)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以冰致蝇

解释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蝇,虽工不能。”

艳如桃李

解释

容颜像成熟的桃李那样娇艳。

饮冰内热

解释

形容十分惶恐焦灼。

出处

《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例子

明·杨慎《送卞苏溪归叙州序》:“强予不从,必有饮冰内热之患矣。”

饮冰茹檗

解释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出处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例子

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阴凝坚冰

解释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出处

《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饮冰茹蘖

解释

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同“饮冰食蘖”。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

饮冰食檗

解释

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形容生活清苦,为人清白。

出处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

饮冰食蘖

解释

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亦作“饮冰吞檗”、“饮冰茹蘖”。

出处

语出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例子

伏以尚书万顷包含,千寻峭拔,膺岳峻河清之数,切饮冰食蘖,之诚。★唐·黄滔《南海韦尚书启》

饮冰吞檗

解释

指生活清苦,为人清白。同“饮冰食蘖”。

出处

明·袁宗道《杂说》:“务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

阴凝冰坚

解释

阴气始凝结而为霜,渐积聚乃成坚冰。比喻小人渐渐得势,地位渐趋稳固。

出处

《周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例子

阴凝冰坚,极于似道。★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考史五》

迎刃冰解

解释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同“迎刃而解”。

出处

宋·叶适《题张君所注佛书》:“至于要言微趣,人所难知,往往迎刃冰解。”

玉骨冰肌

解释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出处

宋·杨无咎《柳梢青》词:“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段风流。”

例子

生成玉骨冰肌态,长就兰襟蕙质心。★《再生缘》第二回

玉洁冰清

解释

象玉那样洁白,象冰那样清净。形容人心地纯洁,品行端正。

出处

汉·桓谭《新论·妄瑕》:“伯夷叔齐,冰清玉洁,以义不为孤竹之嗣,不食周粟,饿死首阳。”

例子

若辈一经用了手脚,随你三贞九烈,玉洁冰清,亦不能跳出圈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玉清冰洁

解释

犹玉洁冰清。

出处

宋·高观国《花心动·梅意》词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

玉润冰清

解释

像玉一样润泽,像冰一样清纯。常喻人或物形神之美。

出处

宋·曾巩《荔支》诗之二:“玉润冰清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

例子

暂时想见意冲冲,玉润冰清迥不回。★《群英类选·金兰记·舟中掷帕》

以狸致鼠

解释

狸猫。捉老鼠用猫作诱饵。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出处

《吕氏春秋·功名》以狸致鼠,以冰致绳,虽工不能。”

夏虫不可以语冰

解释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出处

《庄子·秋水》:“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例子

郎如此眼光浅,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

雪窖冰天

解释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雪窖;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例子

今日荷戈边塞去,可堪雪窖复冰天。(清·黄遵宪《归过日本志感》诗)

夏虫疑冰

解释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例子

哂夏虫之疑冰,整轻翮而思矫。★《文选·孙绰》

夏虫语冰

解释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出处

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例子

不审倚伏之机,不明顺逆之故,是犹醯鸡处瓮,别有一天,夏虫语冰,莫知其候也。★清王韬《六合将混为一》

雪操冰心

解释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雪窑冰天

解释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出处

《宋史·朱弁传》叹马角之未生,魂销支窑;攀龙髯而莫逮,泪洒冰天。”

衔胆栖冰

解释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出处

《晋书·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雪碗冰瓯

解释

瓯盆碗之类的器皿。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出处

宋·范成大《次韵甄云卿晚登浮丘亭》诗葛中羽扇吾方健,雪碗冰瓯子句清。”

瓦解冰消

解释

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出处

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气仰散,归云四聚;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例子

你们的一场闹剧,给我一席话,弄得瓦解冰消。(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

瓦解冰泮

解释

瓦器破碎,冰块融解。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

瓦解冰销

解释

比喻失败、崩溃或消失。同瓦解冰泮”。

王祥卧冰

解释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月羞花  闭: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儿羞惭。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 病魔缠身  指长期患病。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不分彼此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