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地貌成语,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周礼·夏官·职方氏》:“其浸五湖。”《论语·颜渊》:“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唐·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
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山路通过涧上一座毛竹小桥,重又隐没到无边无际的大竹林里了。★《霹雳》
阡陌田间小路。形容田地方袤,接连不断。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管子·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晋书·羊祜传》:“高上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忽遇四面八方怎么生?”
国庆节的晚上,首都四面八方的群众涌向天安门广场,载歌载舞,尽情狂欢。
指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子华子·晏子问党》:“其途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滑台四通八达,非帝王之所居。(《晋书·慕容德载记》)
壑:山沟。山峦连绵,高低重迭。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群山万壑赴京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1)这一带千山万壑,地势非常险要。(2)从飞机上看下去,真是千山万壑。
形容道路不平坦。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12回:“吴军已是头眼昏花,怎禁得脚下的沙豆,七高八低,立脚不住。”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万壑争流,千岩竞秀。鸟啼人不见,花落树尤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错:交叉,错杂。比喻交界线很曲折,象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汉书·中山靖王传》:“诸侯王自以骨肉至亲,先帝所以广封连城,犬牙相错者,为盘石宗也。”
这两个国家的边界线犬牙交错。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明·李时勉《北京赋》:“穷陬僻壤,无一物之不遂。”
穷乡僻壤,有这样读书君子,却被守钱奴如此凌虐,足令人怒发冲冠。(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
穷山:荒山;恶水: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清 王濬卿《冷眼观》:“且山虽明而寸草不生,是为穷山;水虽秀而只鳞莫睹,是为恶水。”
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孙犁《山地回忆》)
壤地。荒远偏僻的地方。
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泛指有名的高山和源远流长的大河。
《尚书·武成》:“底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
虽然那子胥多有本事,凭着俺这名山大川,长江险阻,那伍子胥怎便容易到的俺国来。(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唐·李白《永王东巡歌》:“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
南京古称金陵,龙盘虎踞,非常险要。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唐 李白《永王东巡歌》)
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指大街小巷。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一:“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日:‘街头巷尾。’”
上海的街头巷尾的老虔婆,一知道近邻的阿二嫂家有野男人出入,津津乐道。(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虎踞龙盘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江南水乡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变得更加繁荣富足。
耸:直立,高起。高高地直立,直入云端。形容建筑物、山峰等高峻挺拔。
刘伯承《回忆长征》:“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
翻越了高耸入云的雪山,跋涉了渺无人烟的草原。(刘伯承《回忆长征》)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叶圣陶《从西安到兰州》:“我们坐在火车里就像坐在江船里一样,峰回路转,景象刻刻变换,让你目不暇接。”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一到南边,果然山明川丽,如登福地洞天。(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
城镇里的街道里弄,概指都市里的各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正月十五日,上元佳节,好生晴朗,黄昏月上,六街三市,各处坊隅巷陌,点花放灯,大街小巷,都有社火。”
中国举办亚运会的消息很快在大街小巷传开了。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九:“长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师云:‘虽然如此大千世界总在里许。’”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充满了矛盾。
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
西歧城不过弹丸之地,姜子牙不过浅行之夫。(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四十四回)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
原为道家语,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后多比喻风景优美的地方。
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记》:“列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名称。”
如此洞天福地,倘得几间幽室,在此暂住几时,也不枉人生一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险峻的山岭。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形容岩石高耸。
晋·张载《剑阁铭》:“惟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日剑阁,壁立千仞。”《水经·河水注》:“其山惟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太平天国·刘盛培《建天京于金陵论》:“奠安宇宙,爱资天京之雄;表里山河,永系苞桑之固。”
连绵起伏的高山。
《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形容山路狭窄,曲折而险峻。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千崖万壑供野宿,羊肠鸟道笑津迷。(陈毅《乐安宜黄道中闻捷》)
原指古代经过阳关通向西域的大道,后泛指宽阔的长路,也比喻光明的前途。
唐·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诗:“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他们已经跳过了可怕的阶级分化的历史道路,走上社会主义的阳关大道了。(秦牧《原始公社的影子》)
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岔路甚多,甚难分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九回)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指广阔的平原。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这里一马平川,连座小山也没有。
相当于一箭射程的距离。比喻相距不远。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回:“宋江上得马来,前行的众头领,已去了一箭之地,见宋江和贯忠说话,都勒马伺候。”
他的射击技术,只能达到一箭之地。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际:边。一眼望不到边。形容非常辽阔。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一望无际,似有千里之遥。”
蒙古族骑士们像雄鹰一样,翱翔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
指牛鸣声可及之地。比喻距离较近。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五马渡江开国处,一牛吼地作庵人。★宋·王安石《答张奉议》诗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峭壁:陡直的石壁。形容山势险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六回:“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只见高山峻岭,无路可登。”
明 施耐庵《水浒传》:“众人打一看时,四面尽是高山,左右是悬崖峭壁。”
丸泥:一点泥,比喻少;封:封锁。形容地势险要,只要少量兵力就可以把守。
《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
仍愿丸泥封关再闭一千载,天雨新好花,长是看花时。(清·黄遵宪《樱花歌》诗)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