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一个人品质的成语及解释

关于一个人品质的成语及解释

简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下面是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一个人品质的成语,供大家参考。

新人新事

解释

具有新的道德品质的人和体现新的高尚社会风尚的事。

信守不渝

解释

坚守信用不变。

出处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她还像许多年前那样信守不渝,石湖女人只要真的爱上谁,连命都舍得豁出去的。”

例子

为顾客提供最佳品质的产品,是这家公司几十年来始终信守不渝的宗旨。

偷工减料

解释

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出处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游一带的工程都是偷工减料作的,断靠不住。”

例子

做工作要认真负责,决不能偷工减料,马马虎虎。

淑质英才

解释

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

矢志不移

解释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例子

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冯雪峰《论》

薮中荆曲

解释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例子

薮中荆曲的道理简单明了

岁寒知松柏

解释

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

出处

《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例子

岁寒松柏当朝选,忠臣要剖葵心献。(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十六出)

璞玉浑金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例子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良金美玉

解释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出处

《旧唐书·杨炯传》:“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例子

卿如良金美玉,浑厚无瑕。(《宋史·黄洽传》)

龙生九子

解释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出处

明·徐应秋《玉芝堂谈荟·龙生九子》:“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

例子

真是龙生九子,各有所长

琨玉秋霜

解释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论》懔懔焉,皓皓焉,其与琨玉秋霜比质可也。”

金相玉质

解释

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

出处

汉·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7回:“左首八字,是‘天上神仙,金相玉质’;右首八字,是‘女中豪杰,说礼明诗’。”

金玉其质

解释

质:本质,品质。指人的品质高洁。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

例子

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蕙心纨质

解释

心灵如蕙草芬芳,品质似纨素洁白。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

南朝·宋·鲍照《芜城赋》:“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例子

清·袁于令《西楼记·集艳》:“漫将佳丽推评,尽是蕙心纨质。”

浑金璞玉

解释

比喻天然美质,未加修饰。多用来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例子

灵芝继起殊寻常,浑金璞玉其器良。(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狐鼠之徒

解释

比喻品质低下的人。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十三回朝廷之纪纲法律尚在,但可恨这班狐鼠之徒耳。”

刚毅木讷

解释

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

《论语·子路》:“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例子

宋·苏辙《拾遗并引》:“巧言令色,世之所说也;刚毅木讷,世之所恶也。”

德才兼备

解释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出处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例子

李扬是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

苍松翠柏

解释

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

例子

季羡林《幽径悲剧》:“山上苍松翠柏,杂树成林。”

聪明正直

解释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例子

那包爷(拯)自小聪明正直,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现身包龙图断冤》)

材德兼备

解释

材通才”。既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又有好的思想品质。

出处

《禅真逸史》前言路上为民除害,以武艺高强、材德兼备,[林时茂]被荐为建康宝刹妙相寺副住持。”

卑鄙无耻

解释

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例子

一些势力小人卑鄙无耻,惯会兴风作浪,挑拔离间。

卑鄙龌龊

解释

形容品质恶劣,导心不正,言行肮脏。

出处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例子

他们里面的坏人,的确是天地间最坏的东西。背信弃义,杀人放火,横抢武夺,卑鄙龌龊,什么都干得出来。(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冰魂雪魄

解释

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宋·陆游《北坡梅》诗:“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例子

宋·陆游《北坡梅开已久一株独不着花立春日忽放一枝戏作》诗:“日日来寻坡上梅,枯槎忽见一枝开。广寒宫里长生药,医得冰魂雪魄回。”

卑陋龌龊

解释

龌龊肮脏。形容品质恶劣。亦作卑鄙龌龊”。

冰魂素魄

解释

形容清白纯洁的品质。

出处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四折俺本是广寒宫冰魂素魄,怎比那阎浮世浊骨凡胎。”

不磷不缁

解释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坚贞高洁的品质,不因外界影响而有所改变。

出处

语出《论语·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於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例子

赵公得罪,门下士往往畏匿改事,独公不磷不缁,如赵公在时。★宋·叶適《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

真金不怕火炼

解释

比喻品质好、意志坚强的人经得起任何考验。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例子

真金不怕火炼,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经过血与火的考验,更加英勇无畏了。

造谣中伤

解释

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出处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

例子

这人品质恶劣,对别人惯会造谣中伤。

真金烈火

解释

比喻经过严重考验而品质不变。

出处

明·徐渭《雌木兰》第二出非自奖真金烈火,傥好比浊水红莲。”

以貌取人

解释

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出处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之;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例子

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说,但也只怪我们以貌取人,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了。(郭沫若《涂家埠》)

遇人不淑

解释

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出处

《诗经·王风·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例子

王朔《过把瘾就死》:“也算是遇人不淑吧。”

以容取人

解释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出处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一字千金

解释

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出处

《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例子

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先人后己

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

《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例子

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心口如一

解释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五回:“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

例子

心口如一,不说假话,这是做人起码应具有的品质。

相关成语专题: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擘肌分理  擘:分开;理:肌肤的纹理。比喻分析事理十分细致。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思议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 不吝赐教  吝:吝惜;赐:赏予;教:教导,教诲。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