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有关于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有关于雨的成语大全及解释

简介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成语大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逸兴云飞

解释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出处

语出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例子

雨后更阑,酒酣耳热,才思泉涌,逸兴云飞。★陶曾佑《论文学之势力及其关系》

鹬蚌相争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例子

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雨凑云集

解释

比喻众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处。

出处

《宋书·袁淑传》汴泗秀士,星流电烛;徐阜严兵,雨凑云集。”

烟霏雨散

解释

形容众多。

出处

《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络绎纵横,烟霏雨散。”李善注烟霏雨散,众多也。”

烟蓑雨笠

解释

①指蓑衣斗笠两种雨具。②借指隐者的服装或隐者优游自适的生活。

出处

宋·苏轼《书晁说之〈考牧图〉后》诗:“烟蓑雨笠长林下,老去而今空见画。”

例子

扫空紫陌红尘梦,收得烟蓑雨笠身。★宋·陆游《溪上小雨》诗

养儿防老

解释

养育儿子是为了防备年老。亦泛指养育子女以防老年无依靠。

出处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例子

养儿防老的观念应该改变了。

阳关三迭

解释

阳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三迭:反复歌唱某一句。原指古代送别的曲调。后也比喻离别。

出处

唐·王维《渭城曲》诗:“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例子

宋·苏轼《东坡志林》:“旧传《阳关三迭》,然今世歌者,每句再迭而已。”

一鼻孔出气

解释

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

出处

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例子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和一般'洋学生'、'洋教习'一鼻孔出气。”

一暴十寒

解释

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

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例子

而一暴十寒,终归无益。★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珠妓情殉》

逸态横生

解释

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

出处

北周庚信《序》:“柱国赵国公发言为论,下笔成章,逸态横生,新情振起,风雨争飞,鱼龙各变。”

例子

新情振起,逸态横生,展育未终,感慨系之!★清同亮工《序》

友风子雨

解释

指云。云以风为友,以雨为子。盖风与云并行,雨因云而生。

出处

《荀子·赋》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尤花殢雪

解释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尤云殢雪

解释

犹尤云殢雨。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殢云尤雨

解释

比喻男女之间的缠绵欢爱。

出处

北宋·柳永《浪淘沙慢》词:“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尤云殢雨

解释

比喻缠绵于男女欢爱。

有志不在年高

解释

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樵子抚掌大笑不止,对子牙点头叹曰:'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

例子

管桦《小英雄雨来》:“老人们都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雨鬓风鬟

解释

妇女发髻散乱的样子。

出处

清·陈维崧《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

雨僝风僽

解释

指风雨交相摧折。

出处

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词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雨僝云僽

解释

指不好的天气把人折磨。

出处

宋·陈亮《点绛唇·咏梅月》词清人梦魂,千里人长久,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雨愁烟恨

解释

烟雨所引起的人的惆怅哀愁。

出处

宋·史达祖《隔浦莲·荷花》词西湖游子,惯识雨愁烟恨。只恐吴娃暗折赠。耿耿。柔丝容易萦损。”

雨栋风帘

解释

形容高敞华美的楼阁。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诗:“昼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例子

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宋·黄庭坚《宫亭湖》诗

雨断云销

解释

比喻男女恩情断绝。

出处

宋·石孝友《醉落魄》词归期莫负青笺约。雨断云销,总是初情薄。”

雨覆云翻

解释

比喻变化无常。

出处

明·陶宗仪《念奴娇·九日有感》词黄花白发,又匆匆佳节,感今怀昔。雨覆云翻无限态,故国寒烟榛棘。”

雨膏烟腻

解释

指花草树木在烟雨中显得肥腴润泽。

出处

宋·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

雨恨云愁

解释

①感觉上以为可以惹人愁怨的云和雨。②喻男女间离别之情。

出处

宋·王禹偁《点绛唇·感兴》词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宋·柳永《曲玉管》词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忌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雨后春笋

解释

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出处

宋·张耒《食笋》诗:“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

例子

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雨后送伞

解释

比喻事后献殷勤。也比喻帮助不及时。

出处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3回:“我就知道他们这五鼠五义里头,这个瘦鬼不好了,这才叫雨后送伞。”

例子

雨后送伞的事情时有发生

雨迹云踪

解释

比喻往事。

出处

宋 柳永《雪梅香》:“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例子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寻梦》:“非远,那雨迹云踪才一转,敢依花傍柳还重现。”

雨巾风帽

解释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

出处

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

雨井烟垣

解释

比喻荒凉、冷落的景象。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题画》明放着花楼酒榭,丢做个雨井烟垣。”

雨笠烟蓑

解释

防雨用的蓑衣笠帽,为渔夫的衣饰。亦借指渔夫。

出处

宋·刘过《沁园春·咏别》词:“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五湖春暖,雨笠烟蓑。”

例子

从今稳作城东客,雨笠烟蓑不用将。★明·李东阳《得匏安观造雨□诗辄次韵》

朝云暮雨

解释

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子

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崭露头角

解释

崭:突出;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出处

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例子

此番吴氏北返,独倡保定会议,无非欲崭露头角,力与段派抗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一五回)

葬身鱼腹

解释

尸体为鱼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出处

战国·楚·屈原《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例子

只要你舍得这辆汽车,我就奉陪三百回合,直到大雨把汽车冲进大河,咱俩一同葬身鱼腹。(刘绍棠《十步芳草》)

知过必改

解释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一定要改。

出处

《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例子

是呀,我是个旧脑瓜子,我是个夹生饭,往后我知过必改。(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十)

指鸡骂狗

解释

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李大嫂子,别指鸡骂狗,倒是谁白吃白喝?”

例子

你有话直说好了,用不着指鸡骂狗。

泽及枯骨

解释

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出处

《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例子

圣德之君,泽及枯骨,何况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三回)

纸醉金迷

解释

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出处

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例子

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左右两难

解释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出处

元 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例子

这件事真叫他左右两难。

左右开弓

解释

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两只手轮流做同一动作或同时做几项工作。

出处

元·白朴《梧桐雨》楔子:“臣左右开弓,一十八般武艺,无有不会。”

例子

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走投无路

解释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例子

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栉风沐雨

解释

栉:梳头发;沐:洗头发。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处

《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例子

栉风沐雨三十余年,扫荡群凶,与百姓除害,使汉室复存。(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

昼伏夜行

解释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蓤夫。”

例子

风吹雨打露沾衣,昼伏夜行人迹稀。★陈毅《寄友》

瘴雨蛮烟

解释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出处

宋·辛弃疾《满江红》词:“瘴雨蛮烟,十年梦,尊前休说。”

例子

清 王韬《宜索归澳门议》:“殒于瘴雨蛮烟之地。”

招风惹雨

解释

比喻惹是生非,引出事端。

出处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四十二回这监生不惟遮不得风,避不得雨,且还要招风惹雨。”

栉风酾雨

解释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出处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都兴阿诸公,忠贞朴劲,屡摧狂寇,栉风酾雨,始终戎幕。”

栉沐风雨

解释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奔波劳苦。同“栉风沐雨”。

出处

后晋·沈昫《旧唐书·宣宗纪》:“况将士等栉沐风雨,暴露郊原,披荆棘而刁斗夜严,逐豺狼而穹庐晓破。 ”

例子

方今晋王亲当矢石,栉沐风雨,王殚供军之租赋,为不急之游盘,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宋·薛居正

知遇之恩

解释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

例子

大帅的知遇之恩,卑职终身难报。★刘章仪《枭雄吴佩孚》

骤风暴雨

解释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柳青《铜墙铁壁》第八章众人都担心这时正是下雷雨的节令,猛不防来一阵骤风暴雨,人们藏在地洞里难免遭水淹。”

骤雨暴风

解释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清·张德彝《随使法国记·归途记》初六日壬辰,阴晴不定……入夜骤雨暴风一阵。”

骤雨狂风

解释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

出处

《宣和书谱·释怀素》:“自谓得草书三昧……当时名流如李白、戴叔伦、窦臯、钱起之徒皆有诗美之。状其势以谓若惊蛇走虺,骤雨狂风。”

例子

骤雨狂风随地卷,奔雷掣电走天神。★《大唐秦王词话》第四十回

魆风骤雨

解释

犹暴风骤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自生自灭

解释

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然发展,无人过问。

出处

唐·白居易《岭上云》诗:“自生自灭成何事,能逐东风作雨无。”

例子

新生事物,如不关心和培育,就只能是自生自灭。

骤风急雨

解释

来势急遽而猛烈的风雨。同“骤雨狂风”。

出处

宋·郭熙淳《林泉高致·画诀》:“夏山雨过,浓云欲雨,骤风急雨,又曰飘风急雨。”

例子

我看,虏骑行军甚疾,常如骤风急雨,恐怕你们想助我一臂之力已经来不及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遮风挡雨

解释

比喻起保护作用

出处

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1章:“大叔,闺女没有好的孝敬你,让小赤松长大,给你遮风挡雨!”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九章:“我歪好不嫌!只要有个能遮风挡雨的地方就行了。”

一帆风顺

解释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出处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

例子

栉霜沐露多劳顿,喜借得一帆风顺。(清·李渔《怜香伴·蹴居》)

摇摇欲坠

解释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众视之,见其色昏暗,摇摇欲坠。”

例子

战士们靠近边缘向下一看,头晕目眩,觉得眼前的大岩来回晃动,自己的身体摇摇欲坠。(曲波《林海雪原》二七)

一问三不知

解释

不管怎样问,总说不知道。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年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例子

一连问了几个问题,他都答不出,老师对他这种一问三不知的学习态度很生气。

意在笔先

解释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例子

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移山倒海

解释

搬动大山,翻倒大海。比喻人类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和雄伟气概。

出处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36回:“善能移山倒海,惯能撒豆成兵。”

例子

在困难面前我们要有移山倒海的气魄,才不会被困难吓倒。

薏苡明珠

解释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例子

梧桐夜雨词凄绝,薏苡明珠谤偶然。(清·陈彝尊《酬洪昇》诗)

一衣带水

解释

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出处

《南史·陈后主纪》:“我为百姓父母,岂可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例子

香港地方,同中国大陆相离,仅仅隔一衣带水。(鲁迅《而已集·略谈香港》)

月晕而风

解释

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出处

宋·苏洵《辨奸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夜雨对床

解释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出处

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例子

宋·苏辙《再祭亡兄端明文》:“诵韦氏诗‘夜雨对床’,后勿有违。”

雨打风吹

解释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例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一以贯之

解释

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处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例子

据谷超豪等人回忆,凡遇应当参加的讨论会,苏先生向来是风雨无阻,几十年间一以贯之。(刘征泰《苏步青》)

玉石俱焚

解释

俱:全,都;焚:烧。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

《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例子

内无良将,外无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雨卧风餐

解释

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

出处

唐·杜甫《舟中》诗:“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

例子

宋·杨万里《早炊童家店》诗:“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

殒身不恤

解释

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出处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例子

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雨沐风餐

解释

形容在外奔走劳苦,生活不得安定。

出处

宋 刘宰《石翁姥》:“人归人去我何心,雨沐风餐人自老。”

有备无患

解释

患:祸患,灾难。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尚书·说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例子

季斯预戒汶上百姓,修堤盖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滥,鲁民有备无患。(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八回)

雨丝风片

解释

形容春天的微风细雨。

出处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

例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2回:“镜里娥眉天样远,画廉外雨丝风片。”

雨淋日炙

解释

炙:烤。雨里淋,太阳晒。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处

唐·韩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相关成语专题: 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小利微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 不可言状  言:说;状:描绘。无法用言语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