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形容墨子的成语大全

形容墨子的成语大全

简介

想找一些有关于墨子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形容墨子的成语,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齐心协力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

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齐心合力

解释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

工人们齐心合力,只用一天时间就把道路修好了。

黔突暖席

解释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墨子泣丝

解释

比喻人变好变坏,环境的影响关系很大。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

摩顶放踵

解释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出处

《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例子

故摩顶放踵以拯生民之陆沉,前者踣,后者继,百挫而无反顾,终以集事。(章炳麟《变法箴言》)

量体裁衣

解释

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出处

《墨子·鲁问》:“子观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将听吾言,用我道,则翟将往,量腹面食,度身而衣,自比于群臣,奚能以封为哉?”

例子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戮力同心

解释

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

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孔席墨突

解释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兼而有之

解释

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出处

《墨子·法仪》:“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例子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础科学知识和应用科学知识应该兼而有之。

坚甲利兵

解释

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形容精锐的部队。

出处

《墨子·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例子

只要战争危险还存在,就必须有坚甲利兵,不断强化国防力量。

绝长继短

解释

绝截断。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出处

《墨子·非命上》古者汤封于毫,绝长继短。”

何罪之有

解释

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

出处

《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例子

他何罪之有,你为什么要抓他?

功成名遂

解释

遂:成就。功绩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子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竹叶舟》第二折)

攻城野战

解释

城:城池。攻打城池,野外作战。

出处

《墨子·节用上》:“攻城野地死者,不可胜数。”

例子

《元史·忙哥撒几传》:“伐山通道,攻城野战,功多于诸将。”

功成名就

解释

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子

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高冠博带

解释

冠:帽子;博:大;带:衣带。戴着高大的帽子,系着宽阔的衣带。形容儒生的装束。也比喻穿着礼服。

出处

《墨子·公孟》:“昔者齐桓公,高冠博带,金剑木盾,以治其国。”

改梁换柱

解释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出处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高不可登

解释

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同高不可攀”。

出处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放心解体

解释

指人心离散、瓦解。

出处

《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攸”。

发宪布令

解释

犹发号施令。

出处

《墨子·尚同下》试用家君发宪布令其家。”

东西易面

解释

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出处

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例子

媢疾之臣相继而居腹之心,其术百变,能使东西易面,人主自为转移而不觉耳。★清·方苞《跋札》

苍黄翻覆

解释

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

春秋·鲁·墨翟《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例子

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苍黄翻复

解释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

百舍重茧

解释

形容走远道的辛苦。

出处

《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往见公输盘。”

不可胜数

解释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出处

《墨子·非攻中》:“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

例子

我国历史悠久,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不可胜数。

不知甘苦

解释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出处

《墨子·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例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3回:“少年正待开口,却被老头子抢着说了一遍,无非是怪少年不知甘苦,不会弄钱的一派话。”

避毁就誉

解释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出处

《墨子·耕柱》且翟(墨翟)闻之‘为义非避毁就誉。’支之苟道,受枉何伤?”

致远任重

解释

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出处

《墨子·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例子

力足以扶颠持危,器足以致远任重。★《贺孙中丞启》

以卵投石

解释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出处

《荀子·议兵》:“经桀作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绕沸。”《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例子

侵略者多次寻衅,挑起事端,其下场只能是以卵投石,自取灭亡。

以人为镜

解释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出处

《墨子·非攻中》:“君子不镜于水而镜於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

例子

《旧唐书 魏征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席不暇暖

解释

席:坐席;暇:空闲。连席子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原指东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唐·韩愈《争臣论》:“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

例子

真是忙得席不暇暖,人仰马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

同心戮力

解释

指齐心合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二章:“望尔等少年英俊,各展高才,同心戮力,匡扶社稷。”

手足重茧

解释

手上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容长期劳累。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往,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何处。”

例子

手足重茧,不堪其苦。(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劳山道士》)

双足重茧

解释

形容奔走劳苦。

出处

《淮南子·修务训》:“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

驷之过隙

解释

用以比喻光阴飞逝。

出处

语出《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

染苍染黄

解释

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出处

《墨子·所染》:“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染丝之变

解释

比喻本来相同的人或事物因受环境影响而变得不同。

出处

《墨子·所染》:“[墨子]见染丝者而叹曰:‘染於苍则苍,染於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例子

故友之好,请于此辞:染丝之变,墨翟致怀;歧路之感,杨朱兴叹,况于将军游处少长,虽世誉先后而臭味同归也。★《晋书·袁乔传》

齐心戮力

解释

戮:合。指同心合力。

出处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例子

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拔苗助长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旄黄钺  比喻有关征战的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教而诛  教:教育;诛: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