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2017年高考常见的成语大全

2017年高考常见的成语大全

简介

想找一些关于高考常见的成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考常见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一言不发

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听说丈夫把她休了,一言不发,啼哭起来。”

例子

只见她一言不发,回手拔出那把刀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

以天下为己任

解释

把国家的兴衰治乱作为自己的责任。

出处

《南史·孔休源传》:“休源风范强正,明练政体,常以天下为己任。”

例子

经过这样磨炼成长起来的青年,才会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人民日报》1965.6.1

有意无意

解释

又像是有意的,又像是无意的。存心与不经意。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庾子嵩作意赋成,从子文康见,问曰:若有意邪?非赋之所尽,若无意邪?复何所赋?答曰:正在有意无意之间。”

例子

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

引决自裁

解释

引决:同“引诀”,自杀;自裁:自杀。指自杀

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财(裁)。”

犹豫不定

解释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章:“正在他犹豫不定的时候,马连福来了,真是天遂人愿。”

例子

林语堂《国语的将来》:“这种成语很多,如‘犹豫不定’,‘模棱两可’,‘截长补短’,‘不堪回首’,‘趾高气扬’。”

下不为例

解释

下次不可以再这样做。表示只通融这一次。

出处

明 余继登《曲故纪闻》:“疏闻,英宗谓吏部臣曰:‘此人子之至情,予以移封,后不为例。”

例子

既然如此,只此一次,下不为例如何?(清·张春帆《宦海》第十八回)

席地而坐

解释

泛指在地上坐。

出处

《旧五代史·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例子

(1)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2)在营火晚会上,大家席地而坐,又说又笑,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

行云流水

解释

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出处

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例子

结构如行云流水,层次分明,先后呼应。(茅盾《〈力原〉读后感》)

相去无几

解释

去:距离;无几:没有多少。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出处

钱钟书《围城》:“斜川的将略跟一般儒将相去无几,而他的诗即使不是儒将做的,也算得好了。”

例子

林语堂《中国人与英国人》:“此景此情,与洋奴之伈伈伣伣侍奉大班者,相去无几。”

咸与维新

解释

指一切除旧更新。

出处

《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例子

鲁迅《呐喊·阿Q正传》:“这是咸与维新的时候了,所以他们便谈得很投机。”

心心相印

解释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出处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黄蘖传心法要》:“迦叶以来,以心印心,心心不异。”

例子

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心满意足

解释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两个小的,亦被武松搠死……武松道:‘我方才心满意足,走了罢休!’”

例子

房间虽然不大,但我也心满意足了。

心慌意乱

解释

心里着慌,乱了主意。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孩儿自从接了电报之后,心慌意乱。”

例子

这件不该发生的事出现了,让他心慌意乱。

削木为吏

解释

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侮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削木为吏,议不可对。”《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于鲜也。”

例子

清·程允升《幼学琼林·讼狱》:“上古时削木为吏,今日之淳风安在?”

信誓旦旦

解释

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出处

《诗经·卫风·氓》:“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例子

臣乃脉定于内,心正于怀,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举,与彼长辞。(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

学富五车

解释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子

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信以为真

解释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例子

宝玉又问他地名庄名,来往远近,坐落何方,刘老老便顺口诌了出来。宝玉信以为真。(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修身洁行

解释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雄姿英发

解释

姿容威武雄壮。

出处

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例子

想君当年,雄姿英发。(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

信而好古

解释

信:相信;好:爱好。相信并爱好古代的东西。

出处

《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例子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读》)

寻根究底

解释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似你这样寻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了。”

例子

这个学生对学习有股钻劲,什么问题都想寻根究底。

西风残照

解释

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

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例子

西风残照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元·王恽《望歌风台》诗

现世现报

解释

报:报应。原为佛家语。后指人做了恶事,今生就会得到报应。意指报应很快。

出处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妄语部》卷九十三:“是人现得,恶口恶色,所言虽实,人不信受,众皆憎恶,不喜见之,是名现世,恶业之报。”

例子

那世里造的孽,这会子现世现报,叫我那一个眼睛瞧得上。★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五回

闲言碎语

解释

闲与正事无关;碎指说话唠叨。唠叨些与正事无关的话。

出处

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徐我亭归田》一个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耽待。”

笑逐颜开

解释

逐:追随;颜:脸面,面容;开:舒展开来。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二回:“宋江见了,喜从天降,笑逐颜开。”

例子

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一个个笑逐颜开。

形形色色

解释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

出处

《列子·天瑞》:“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色者,有色色者。”

例子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难免良莠不一,何况是上千上万。(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血流如注

解释

形容血流得又多又急。

出处

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诺皋中》:“其物匣刃而走,血流如注。”

例子

陶承《我的一家》:“当时血流如注,他还冲上讲台,讲了几句,昏了过去。”

像煞有介事

解释

指似乎真有其事。多用以形容小题大作或装腔作势的样子。

出处

鲁迅《二心集·再来一条“顺”的翻译》:“我们的‘友邦’好友,顶喜欢宣传中国的古怪事情,尤其是‘共党’的,四年以前,将‘裸体游行’说得像煞有介事,于是中国人也跟着叫了好几个月。”

例子

至于所谓当场夺获的手枪,虽然像煞有介事地举出号数,使人相信,但我总奇怪。★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

心知其意

解释

意意义。心中领会了文章的主旨或技艺的要领。

出处

《史记·五帝本纪》书缺有间矣,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修短随化

解释

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出处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下临无地

解释

临:居高处朝向低处。从高往下看,望不见底。形容地势极其陡峭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例子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雁荡山日记》:“俯阈而窥,下临无地。”

羞羞答答

解释

答答:羞愧的样子。形容难为情,不好意思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楔子:“羞羞答答的,怎生去!”

例子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18章:“故意在人多处给顾养民还车子,并且羞羞答答看养民一眼。”

望帝啼鹃

解释

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刎颈之交

解释

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出处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例子

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三回)

万变不离其宗

解释

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出处

《荀子·儒效》:“千举万变,其道一也。”《庄子·天下》:“不离于宗,谓之天人。”

例子

求夫辞有体要,万变而不离其宗。(清·谭献《明诗》)

忘恩负义

解释

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记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出处

《魏书·萧宝夤传》:“背恩忘义,枭獍其心。”

例子

此人好夸大,且忘恩负义,你要仔细识他才好。(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十六回)

无出其右

解释

出:超出;右:上,古代以右为尊。没有能超过他的。

出处

《史记·田叔列传》:“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汉书·高帝纪下》:“贤赵臣田叔、孟舒等十人,如见与语,汉庭臣无能出其右者。”

例子

此二方专治一切肿毒,初起者速服速消,已溃者亦能败毒收口,大约古人痈疽各方,无出其右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回)

无师自通

解释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出处

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誇。”

例子

孙犁《我的经部书》:“我是一直想补上这一课,而终于不能无师自通,没能补上。”

物华天宝

解释

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例子

物华天宝动和风,一派箫韶仙苑同。(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无关大局

解释

即整个局势没有关系或没有影响。比喻并不要紧。

出处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至死不变,愿意带着花岗岩头脑去见上帝的人,肯定是有的,那也无关大局。”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洪杨军能不能攻下江宁,无关大局。”

五陵年少

解释

指京都富豪子弟。

出处

唐·白居易《瑟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例子

尹雪艳总也不老。十几年前那一班在上海百乐门舞厅前替她捧场的五陵年少,有些天平开了顶, 有些两鬓添了霜……(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

蜗角虚名

解释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出处

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例子

都为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蚁阵蜂衙,将一片打劫的心,则与人争高论下,直等待那揭局儿死时才罢。(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二折)

万全之策

解释

策:计策、办法。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

出处

《韩非子·饰邪》:“而道法万全,智能多失。夫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万全之道也。”

例子

必思一万全之策,方可无虞。(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味同嚼蜡

解释

象吃醋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出处

《楞严经》卷八:“当横陈时,味同嚼醋。”

例子

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无所不在

解释

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

出处

巴金《家》四:“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

例子

真理是无所不在的。

无尽无休

解释

没完没了(含有厌恶的意思)。

出处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终于沉闷地听着远处的更锣声、风声、树叶声,和偶尔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无尽无休的言语。”

例子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终于沉闷地听着远处的更锣声、风声、树叶声,和偶尔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无尽无休的言语。”

瓮中之鳖

解释

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例子

(1)等我军控制了全部制高点和山口,敌人就成了瓮中之鳖。(2)敌人已成了瓮中之鳖,不好攻,暂时围着算了。

与世推移

解释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出处

《楚辞·渔父》:“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例子

求一挟千百万之赀,与世推移而足以畸轻畸重者也,管子以外,不数觏焉。★郑观应《盛世危言·商战》

逸兴遄飞

解释

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飞。”

例子

觥筹交错,逸兴遄飞。★清王韬《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上》

欲扬先抑

解释

要发扬、放开,先控制、压抑。

出处

郁达夫《苏州烟雨记》:“还是为唤醒观者的观听起见,用修辞学上的欲扬先抑的笔法,使能得着一个对称的效力而想出来的?”

例子

写文章经常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言不由衷

解释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

《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例子

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言过其实

解释

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出处

《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例子

我不能不将他们那旗人的历史对你讲明,你好知道我不是言过其实。(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掩口胡卢

解释

胡卢:笑貌。捂着嘴笑,指暗笑,窃笑。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应劭传》:“昔郑人以干鼠为璞,鬻之于周;宋愚夫亦宝燕石,缇漝十重。夫睹之者掩口卢胡而笑,斯文之族,无乃类旃。”

例子

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言笑晏晏

解释

说说笑笑,和柔温顺。

出处

《诗·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

例子

复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青衣黄头亦十数人,步月徐来,言笑晏晏。★唐·任蕃《梦游录·独孤遐叔》

养生丧死

解释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同养生送死”。丧,治丧。

杳无踪影

解释

一点踪迹都没有。指不知去向。同杳无踪迹”。

一家之言

解释

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论著。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例子

清 梁启超《论译书》:“皆当补译,以成一家之言。”

一览无遗

解释

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例子

又况此地平漫高亢,贼若据此俯视本关城内虚实强弱,一览无遗,为兵家所忌。★明·丛兰《预防边患事》

一望而知

解释

一看就明白。

出处

清·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例子

而且一望而知情商也没用,因为客堂里都搭起床铺。★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

一无所知

解释

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例子

对于世界历史,他一无所知。

一言半辞

解释

指很少的一两句话。同一言半语”。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

依样葫芦

解释

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出处

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只有一个史阁部,颇有忠心,被马、阮掣肘,却也依样葫芦。”

一针一线

解释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要想搜我的丫头,这不可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

例子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人民解放军纪律严明,公买公卖,不许妄取民间一针一线。”

一走了之

解释

指不顾而去。

出处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引车卖浆

解释

拉大车的,做小买卖的。指平民百胜。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例子

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鲁迅《呐喊·阿Q正传》

阴错阳差

解释

比喻由于偶然的因素而造成了差错。

出处

明·王逵《蠡海集·历数》:“阴错阳差,有十二月,盖六十甲子分为四段,自甲子、己卯、甲午、己酉,各得十五辰。……甲子、甲午为阳辰,故有阴错;己卯、己酉为阴辰,故有阳差也。”

例子

他们阴错阳差地把多年渴望见面的机会失掉了。

迎新送旧

解释

旧指欢送卸任的官吏,迎接新来接替的官吏。后泛指送走旧的,凶恶新的。

出处

《汉书·王嘉传》:“吏或居官数月而退,送故迎新,交错道路。”

例子

我管的那僧尼道俗乐人,迎新送旧都是小人该管。★元·关汉卿《谢天香》楔子

盈盈一水

解释

比喻相隔不远。

出处

《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例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忽忽三年,红尘永隔;盈盈一水,青鸟难通。”

有气无烟

解释

形容家中非常贫困,无米下锅。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自从那李甲在此,混帐一年有余,莫说新客,连旧主顾都断了。分明接了个锺馗老,连小鬼也没得上门,弄得老娘一家人家,有气无烟,成什么模样!”

怨天尤人

解释

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

《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例子

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怨天尤人个不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月落乌啼

解释

形容天色将明未明时的景象。

月明星稀

解释

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出处

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例子

河湾子修堰坝的工地,月明星稀,小河水静静流入水渠。★李准《李双双》

跃然纸上

解释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出处

清·薛雪《一瓢诗话》三三:“如此体会,则诗神诗旨,跃然纸上。”

例子

虽然象通不通似的,但是对于抗日救国的热烈和对于我们被捕的义愤,也已跃然纸上。(邹韬奋《经历·同情和厚意》)

言有尽而意无穷

解释

指诗文含义深刻,令人品味不尽。

出处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鸡犬升天

解释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例子

他当了县长以后,他全家都神气活现起来,大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势。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眼相看  看别人时眼睛朝上或旁边,现出白眼珠,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不礼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跨过;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不可企及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 不可向迩  迩:近。不可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