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2017高考易错的成语大全

2017高考易错的成语大全

简介

成语题目是高考里面必考的,所以我们要重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高考易错的成语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

自食其力

解释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

出处

《礼记·礼器》:“食力无数。”陈浩集说:“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例子

居贫,自食其力,隐田里间,以教授为业,非义不为,人敬惮之。(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

自相矛盾

解释

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

《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例子

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坐立不安

解释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子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众人广坐

解释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出处

《史记·魏公子列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锱铢必较

解释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出处

《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例子

就是族中亲派,不论亲疏,但与他财利交往,锱铢必较,一些情面也没有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

再作道理

解释

指另行打算或另想办法。同“再做道理”。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桂娘一定在里头,只作三不知闯将进去,见他时再作道理。”

例子

还是二姐不去,自己相伴着还妥当,且再作道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早出暮归

解释

早晨出去,晚上归来。指整日在外。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乍暖还寒

解释

形容冬末春初气侯忽冷忽热,冷热不定。

出处

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

朝歌夜弦

解释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出处

唐·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至善至美

解释

至最。最完善,最美好。

出处

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志在千里

解释

形容志向远大。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钟鼓馔玉

解释

指鸣钟鼓,食珍馐。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

出处

唐·李白《将进酒》诗:“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例子

绮衣灿烂,钟鼓馔玉,剥下自润,而不睹其艰。★明·张居正《学农园记》

周公吐哺

解释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例子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转败为胜

解释

变失败为胜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壮心不已

解释

壮心宏大的志向;已停止。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钻牛角尖

解释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出处

老舍《神拳》第三幕:“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

例子

凡事都要留有余地,别死钻牛角尖。(老舍《神拳》第三幕)

一夫当关

解释

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出处

《明史·外国传一·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两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例子

《明史·外国传·朝鲜》:“忠州左右乌、竹二岭,羊肠绕曲,有‘一夫当关’之险。”

言归正传

解释

正传:正题或本题。指话头转回到正题上来。旧小说中常用的套语。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例子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集中讨论这件事,发言要围绕中心。

一笔勾销

解释

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例子

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一反常态

解释

完全改变了平时的态度。

出处

郭澄清《大刀记》第16章:“可是而今,他却一反常态,神采飞扬地高谈阔论起来。”

例子

他平时总是有说有笑,今天却一反常态,默不作声。

言简意赅

解释

赅:完备。话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说话写文章简明扼要。

出处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例子

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眼内无珠

解释

比喻不识货或看不出好坏。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

一无所得

解释

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

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然日势既暮,寿儿且寄院中止宿,颢亦怀疑,因命寿儿怀袖,一无所得,颢不得已遂躬自操觚。”

例子

但现在寻起来,一无所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那里我还没有知道被捕的也有白莽。(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

一世之雄

解释

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出处

《宋书·武帝纪》:“刘讳足为一世之雄。”宋·苏轼《前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例子

冰心《再寄小读者》:“有许多感想,真不知从哪里说起——先从‘一世之雄’的‘大英帝国’说起吧!”

一无所能

解释

什么能耐也没有。

出处

清 钱泳《履园丛话》:“又苏州叶某者,性迂拙,一无所能,其父死,既无产业,且有逋负。”

例子

鲁迅《朝花夕拾·琐记》:“爬上天空二十丈和钻下地面二十丈,结果还是一无所能。”

杳无音信

解释

音信:消息,回信。没有一点消息。

出处

宋·黄孝迈《咏水仙》词:“惊鸿去后,轻抛素袜,杳无音信。”

例子

孔明一去东吴,杳无音信。(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

一目了然

解释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张岱《皇华考序》:“可见按图索籍,三溪道路,一目了然。”

例子

却说这中堂正对着那个围场,四扇大窗洞开,场上的事,一目了然。(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

一败涂地

解释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

例子

一支思想涣散、纪律松弛的队伍参加比赛能不一败涂地吗?

一筹莫展

解释

筹:筹划、计谋;展:施展。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出处

《宋史·蔡幼学传》:“其极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尽废,多士盈庭而一筹不吐。”

例子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一言难尽

解释

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出处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一折:“我一言难尽,来探望你这歹孩儿索是远路风尘。”

例子

说起这件事,真是一言难尽,等有时间我们再详谈。

意气扬扬

解释

扬扬:得意的样子。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例子

他见别人惧怕,没奈何他,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一双两好

解释

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出处

宋·曾糙《高斋漫录》记载:夫成郎中相貌丑陋,岳母很厌恶他。新婚之夜,成写了一首诗:“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这样因缘时会,两下凑成了一双两好的局面。”

一介书生

解释

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例子

读书人又称书生。这固然是个可以骄傲的名字,如说“一介书生”、“书生本色”,都含有清高的意思。(朱自清《论书生的酸气》)

一时半刻

解释

指很短的时间。

出处

元 范居中《金殿喜重重 货郎儿》:“才离了一时半刻,恰便似三暑十霜。”

例子

丁玲《杜晚香·作媳妇》:“晚香一时半刻是不能深刻体会老人们的心意的。”

游刃有余

解释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出处

《庄子·养生主》:“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例子

从前他们又要办厂,又要做公债,也居然稳渡了两次险恶的风波,现在他们全力来做公债,自然觉得游刃有余。(茅盾《子夜》十七)

引领而望

解释

引领:伸长脖子。伸长脖子远望。形容殷切盼望。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衣衫蓝缕

解释

衣服破烂。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例子

虽是天色和暖,那些人却也衣衫蓝缕。(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以手加额

解释

把手放在额上。表示欢欣庆幸。

出处

宋·杨万里《章贡道院记》:“斯言一出,十邑之民,以手加额,家传人诵。”

例子

国人见庄公母子同归,无不以手加额,称庄公之孝。(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

雨打风吹

解释

原指花木遭受风雨摧残。比喻恶势力对弱小者的迫害。也比喻严峻的考验。

出处

唐·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

例子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一拥而上

解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出处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例子

众人一拥而上,把小偷团团围住揪送派出所

一字不苟

解释

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出处

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

例子

朱自清《公园》:“说到后来,嗓子沙了,还是一字不苟的喊下去。”

远亲不如近邻

解释

指遇有急难,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帮助。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四回:“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休要失了人情。”

例子

您这就见外了,远亲不如近邻嘛,我看见了能不管?

蝇头微利

解释

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

出处

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例子

只为蝇头微利,抛却鸳被良缘。(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

毅然决然

解释

毅然:顽强地;决然:坚决地。意志坚决,毫不犹豫。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8回:“窦世豪得了这封信,所以毅然决然,借点原由同洋人反对,彼此分手。”

例子

他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国外优裕的生活,回到了祖国。

余音袅袅

解释

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例子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那些声音又回来了,像一根根弦接连绷断,铮然作响后在寂静中余音袅袅。”

有目共睹

解释

睹:看见。指非常明显,谁都看得见。

出处

清 钱谦益《钱牧斋尺牍 上卷 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例子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朝发夕至

解释

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方便。

出处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注水》:“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唐·韩愈《祭鳄鱼文》:“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例子

防边防海,转运枪炮,朝发夕至。(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朝气蓬勃

解释

朝气:早上的空气,引伸为新生向上,努力进取的气象;蓬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

出处

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例子

青年人富有理想,朝气蓬勃,是祖国的未来。

载舟覆舟

解释

民众犹如水,可以承载船,也可以倾覆船。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兴亡的主要力量。

出处

《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例子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报宜深慎。(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湛湛青天

解释

湛湛:厚重的样子。比喻正义和公正。

出处

元·关汉卿《窦娥冤》:“若没些儿圣灵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

例子

湛湛青天作证,他是个为革命事业流血牺牲的英雄,不是叛徒。

再三再四

解释

重复好几次。

出处

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今日我这道友再三再四的度脱你出家,你则不省悟。”

例子

再三再四拉他丛,他又跪下告了坐,方敢在底下一个凳子上坐了。(《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

置身事外

解释

身:自身。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毫不关心。

出处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五回:“这彭仲翔却在背后袖手旁观,置身事外。”

例子

悲观的由来,是在置身事外不辩是非,而偏要关心于文坛,或者竟是自己坐在没落的营盘里。(鲁迅《准风月谈·“中国文坛的悲观”》)

择善而从

解释

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出处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例子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老舍《张自忠·剧中重要人物说明》)

置之死地而后生

解释

原指作战把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兵士就会奋勇前进,杀敌取胜。后比喻事先断绝退路,就能下决心,取得成功。

出处

《孙子·九地》:“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例子

《北史·刘武传》:“军士去家二千里,后有黄河之难,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

转危为安

解释

由危险转为平安(多指局势或病情)。

出处

宋·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例子

经医务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名危重病人已经转危为安。

载笑载言

解释

边笑边说话。

出处

汉·杨修《节游赋》:“于是迂回详观,目周一倦,御于方舟,载笑载言。”

例子

唐·孙文成《游仙窟》:“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及见复关,载笑载言。”

志同道合

解释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钓,至陋也,乃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岂复假近习之荐,因左右之介哉。”

例子

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闻一多《杜甫》)

自得其乐

解释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

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例子

老头儿有个老伴儿,带一个伙计,就这么活着,倒也自得其乐。(朱自清《杂文遗集·蒙自杂记》)

至理名言

解释

至:最;名:有名声的。最正确的道理,最精辟的言论。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俗语云‘揭债要忍,还债要狠。’这两句话不是圣经传贤,却是至理名言。”

例子

“你不自轻自贱,人家就不能看轻你”。这话倒说得不错,这也是至理名言。(老舍《鼓书艺人》十二)

作金石声

解释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优美,音调铿锵。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作《天台赋》成,以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要作金石声。’”

纸上谈兵

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例子

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自惭形秽

解释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例子

她自惭形秽般只呆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不敢发一言。(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一章)

钟鸣鼎食

解释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出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例子

谁知这样钟鸣鼎食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走投无路

解释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例子

她真是走投无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置之度外

解释

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处

《后汉书·隗嚣传》:“帝积苦兵间,以嚣子内侍,公孙述远据边陲,乃谓诸将曰:‘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例子

七十老翁,死生早置之度外,由他去吧。(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自轻自贱

解释

贱:藐视。自己看不起自己。多指自己降低身份。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例子

他因为工作多次失误,便自轻自贱起来,这怎么能行呢?

振臂一呼

解释

振: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出处

汉·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例子

此话甚有道理。目前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朝不保夕,只要有人振臂一呼,谁不揭竿而起。(姚雪垠《李自成》)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白发千丈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博而寡要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