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赞扬母亲的成语

赞扬母亲的成语

简介

母亲是需要我们赞扬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赞扬母亲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母慈子孝

解释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舐犊情深

解释

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例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安老夫妻暮年守着个独子,未免舐犊情深,加了几分怜爱。”

恩逾慈母

解释

逾:超过。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处

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母以子贵

解释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出处

《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例子

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严父慈母

解释

严:严格;慈:慈爱。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出处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例子

张爱玲《创世纪》:“沈太太剪得短短瘪瘪的头发,满脸的严父慈母,一切女护士的榜样。”

升堂拜母

解释

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指互相结拜为友好人家。

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施衿结褵

解释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出处

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例子

施衿结褵,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断织之诫

解释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出处

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贤妻良母

解释

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亲。

出处

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例子

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鲁迅《坟·寡妇主义》)

画荻教子

解释

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例子

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偎干就湿

解释

形容母亲抚育幼儿之辛苦。指幼儿溺床,母亲宁可以身就湿,使小儿卧处常干。

出处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几口气抬举他偌大,便恰似燕子衔食。”

例子

说不的,成日反你耽心儿来看。《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

母仪之德

解释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

画荻丸熊

解释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

宋·欧阳修幼时,母郑氏以荻画地教子读书。唐·柳仲郢幼嗜学,母韩氏用熊胆和制丸子,使郢夜咀咽以提神醒脑。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十弊》抑思善相夫者,何必尽识鹿车鸿案?善教子者,岂皆熟记画荻和丸?”

贤母良妻

解释

对丈夫是贤惠的妻子,对子女是慈善的母亲。

出处

鲁迅《坟·寡妇主义》在女子教育,则那里候最时行,常常听到嚷着的,是贤母良妻主义。”

寒泉之思

解释

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

《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例子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凯风》寒泉之思,实钟厥心。”

回干就湿

解释

指母亲育儿时,让婴儿居干处,自己就湿处。

出处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孟母三迁

解释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子

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咽苦吐甘

解释

指母亲自己吃粗劣食物,而以甘美之物哺育婴儿。形容母爱之深。

出处

《旧唐书·礼仪志七》:“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育;推燥居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

例子

想着他咽苦吐甘,偎干就湿,怎生抬举。★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三折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失  形容有充分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备而不用  准备好了,以备急用,眼下暂存不用。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揣冒昧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