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黄河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李光《河山》诗:“河山带砺等闲封,惭愧旗常负鼎钟。”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唐·田颖《玉山堂文集·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经所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又觉得身体动荡,仿佛在惊涛骇浪的小船里。(叶圣陶《地动》)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波澜壮阔,错综复杂。
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这是人心所向,此人和之大利。(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鱼肉腐烂,黄河溃决。比喻因自身原因溃败灭亡而不可挽救。
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论》附录汉班固曰:“河决不可复壅,鱼烂不可复全。”
鱼烂河决,不可救药,君子每为之太息。★明·宋濂《傅守刚墓碣》
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文选·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里社鸣而圣人出。”刘良注:“里社,神祠也。”
河清社鸣,千载启兴王之道;天长地久,万邦倾祝圣之心。★宋·王禹偁《缴连寿宁节功德疏表》
声势:声威和气势;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其实他们空着没有一点事,也不见得怎么为患地方,不过声势浩大罢了。”
声势浩大的游行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向主席台走来。
俟:等待。等待黄河变清。比喻期望的事情不能实现。
《左传·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真所谓“俟河之清”呢!(叶圣陶《桥上》)
河指黄河。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指时当乱世。
黄河、汉水、长江与淮河的合称。比喻胸怀宽广。
明·黄叔初《端正好·寿李如真明府》套曲生就的准绳规矩,养成的河汉江淮。”
黄河之水常年混浊,如果变得清澈则被视为祥瑞的征兆。也比喻罕见的、难得的事情。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夫黄河清而圣人生。”
砺:磨刀石;山:泰山;带:衣带;河:黄河。黄河细得象条衣带,泰山小得象块磨刀石。比喻时间久远,任何动荡也决不变心。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宁,爱及苗裔。’”
乃者袁逆世凯,谋叛民国,复兴帝制,黄屋大纛,遽兴非分之思,砺山带河,无复未寒之约。(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八回)
黄河水清,云呈五彩。古人以为太平祥瑞的象征。
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河清云庆,祥光烛天。”
古时传说黄河水千年一清,因以之极言人之长寿。
清·顾贞观《金缕曲·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词之二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
《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河黄河。汾汾水。用以比喻名师门下,人才济济或人才辈出。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俟:等待。很难等到黄河水清。比喻时间太长,难以等待。
《左传·襄公八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十卷:“铨选一官,河清难俟,遂改授教职归矣。”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明·王世贞《文评》)
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桂花蝉顾名思义,想是香味如桂花,或因桂花开时乃有,未详。(鲁迅《两地书》七七)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河这里指黄河。背着石头跳进黄河。比喻人以死明志。亦作负石赴渊”。
河:黄河;晏:平静。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诚所谓河清海晏,太平之世界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回)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是岁地连震”注引《吴录》:“是冬魏文帝至广陵,临江观兵……帝见波涛汹涌,叹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钱钟书《围城》:“仰天躺在床上,动也不动,一转侧身体里就有波涛汹涌的声音。”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录·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气势磅礴的一页。(秦牧《古战场春晓》)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描写环境恶劣的成语、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