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的大海让我们向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大海的词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吾兄平素眼空四海,今日为何这等谦让?”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唐·白居易《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陈毅《渡黄河作歌》:“人民法庭早安排,海角天涯难逃避。”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只消把法身一动便能倒海移山,连阴阳两界不得安全。”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比喻天下太平。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波澜壮阔,错综复杂。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航海梯山,贡奉循环。★唐·于兢《王审知德政碑》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底捞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邹韬奋《抗战以来·开场白》)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清·谭嗣同《仁学》:“几缩千程于咫尺,玩地球若股掌,梯山航海。”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梁裁缝连忙依着尺寸剪了太太的衣裳,又剪老太太的寿衣,一面嘴里还说了许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上》:“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本托意仙游。后指远游隐居之思。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解兰焚芰非吾事,只是海怀霞想春水涨。★清·朱彜尊《迈陂塘·题王咸中坞山房图》
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照定制,凡遇万寿,应该唱搬演神仙故事的“九九大庆”,无非海屋添筹,麻姑献寿之类。(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海市蜃楼,好不热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
直杀得播土扬尘日光寒,搅海翻江云变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七回)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及乎年齿渐大,闻见益增,始知后海先河,为山覆篑,而炳烛之光,桑榆之效,亦已晚矣。★清·顾炎武《与陆桴亭札》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崇文院之列三馆,国子监之印群书,虽唐汉之盛,无以加此,故天下之人,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宋·姚铉《〈唐文粹〉序》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共响四炮,这是四海升平。”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比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鸿鹄冥冥乌鹊暮,海阔天高,翼短迷征路。★明·刘基《苏幕遮·次韵和刘宗保》词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