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描写大海的词语大全

描写大海的词语大全

简介

辽阔的大海让我们向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大海的词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海北天南

解释

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

出处

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例子

贺敬之《桂林山水歌》:“红旗万梭织锦绣,海北天南一望收。”

眼空四海

解释

形容自高自大,什么都看不见。

出处

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渠眼空四海,而又肯随人脚跟走乎?”

例子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11回:“吾兄平素眼空四海,今日为何这等谦让?”

沧海桑田

解释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例子

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海角天涯

解释

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

出处

唐·白居易《春生》:“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例子

陈毅《渡黄河作歌》:“人民法庭早安排,海角天涯难逃避。”

倒海移山

解释

倒:颠倒,翻转。翻转大海,移动山岳。指气势或力量洪大

出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2回:“飞北上……都是倒海移山雄猛客。”

例子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八回:“只消把法身一动便能倒海移山,连阴阳两界不得安全。”

河目海口

解释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例子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海誓山盟

解释

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出处

宋·辛弃疾《南乡子·赠妓》:“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

例子

非是我夸清正,只为他星前月下,亲曾设海誓山盟。(元·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

侯门如海

解释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例子

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四海波静

解释

比喻天下太平。

波澜壮阔

解释

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出处

南朝宋·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旅客贫辛,波路壮阔。”

例子

太平天国革命极其波澜壮阔,错综复杂。

精卫填海

解释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例子

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

东海扬尘

解释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例子

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航海梯山

解释

渡过大海,攀越高山。指经历艰远的路程。

出处

南朝·梁·简文帝《大法颂》序:“航海梯山,奉白环之使。”

例子

航海梯山,贡奉循环。★唐·于兢《王审知德政碑》

海底捞月

解释

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只能白费力气。

出处

唐·释元觉《永嘉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例子

访拿先前的两个轿夫,却又不知姓名住址,有影无踪,海底捞月。(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波谲云诡

解释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出处

汉·扬雄《甘泉赋》:“于是大厦云谲波诡,摧摧而成观。”

例子

这其间的悲欢离合,波谲云诡,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抚今追昔,实不胜其感慨系之.(邹韬奋《抗战以来·开场白》)

荡海拔山

解释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河目海口

解释

河目:形状像河一样的眼睛,上下眼眶平而长;海口:像大海一样的嘴,又大又深。比喻相貌非凡。

出处

《孔子家语·困誓》:“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独立于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日:‘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孝经援神契》:“孔子海口含泽。”

例子

大人的根器厚的很,天庭开阔,地角也称的过。况且河目海口,是人间有一无二的相。(清·嘿生《玉佛缘》第二回)

挨山塞海

解释

形容人极多而拥挤不堪。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梯山航海

解释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出处

《宋书·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例子

清·谭嗣同《仁学》:“几缩千程于咫尺,玩地球若股掌,梯山航海。”

福如东海

解释

福气象东海那样大。旧时祝颂语。

出处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例子

梁裁缝连忙依着尺寸剪了太太的衣裳,又剪老太太的寿衣,一面嘴里还说了许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话。(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六

摧山搅海

解释

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

出处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沧海一粟

解释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天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例子

我本人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钱学森《在授奖仪式上的讲话》)

倒山倾海

解释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出处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例子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韩吏部上》:“东坡词气,倒山倾海,然亦未知琴。”

道山学海

解释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情天孽海

解释

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

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海怀霞想

解释

本托意仙游。后指远游隐居之思。

出处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例子

解兰焚芰非吾事,只是海怀霞想春水涨。★清·朱彜尊《迈陂塘·题王咸中坞山房图》

海晏河澄

解释

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

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辞金蹈海

解释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出处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例子

受爵能让,怀辞金蹈海之风;成功不居,从辟谷封留之请。★明·武宗《刘基赠谥太师文成诰》

排山倒海

解释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

《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例子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刀山火海

解释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例子

此刻,面前即使横着刀山火海,我们也必须打过去。(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

海屋添筹

解释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卷二:“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

例子

照定制,凡遇万寿,应该唱搬演神仙故事的“九九大庆”,无非海屋添筹,麻姑献寿之类。(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愁山闷海

解释

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海市蜃楼

解释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

出处

《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隋唐遗事》:“此海市蜃楼比耳,岂长久耶?”

例子

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正扮出海市蜃楼,好不热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五回)

泥牛入海

解释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来。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例子

那两个钱庄干事的人,等了好久,只等得一个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

搅海翻江

解释

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出处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

例子

直杀得播土扬尘日光寒,搅海翻江云变色。(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七回)

跨山压海

解释

跨过高山,接近大海。喻势力扩展。

道山学海

解释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处

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后海先河

解释

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出处

语出《礼记·学记》:“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

例子

及乎年齿渐大,闻见益增,始知后海先河,为山覆篑,而炳烛之光,桑榆之效,亦已晚矣。★清·顾炎武《与陆桴亭札》

火海刀山

解释

比喻极其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出处

京剧《智取威虎山》:“哪怕是火海刀山,也冲上前。”

例子

火海刀山无所惧,艰难困苦炼英雄。

荡海拔山

解释

摇动大海,拔起高山。形容人的力气非常大。

文江学海

解释

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出处

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例子

崇文院之列三馆,国子监之印群书,虽唐汉之盛,无以加此,故天下之人,始知文有江而学有海。★宋·姚铉《〈唐文粹〉序》

放龙入海

解释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此放龙入海,纵虎归山也,后欲治之,其可得乎?”

四海升平

解释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例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共响四炮,这是四海升平。”

东海扬尘

解释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例子

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河奔海聚

解释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出处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侯门如海

解释

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

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例子

可是说的了:“侯门如海”,我是个什么东西儿!他家人又不认得我,去了也是白跑。(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排山倒海

解释

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出处

《资治通鉴·齐纪高宗建武二年》:“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宋·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例子

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

春深似海

解释

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例子

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欲深似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海晏河清

解释

黄河水清了,大海没有浪了。比喻天下太平。

出处

唐·郑锡《日中有王子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

例子

少年时,洪秀全就向往海晏河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海阔天高

解释

比喻天地广阔,征程遥远。

出处

唐·刘氏瑶《杂曲歌辞·暗别离》:“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

例子

鸿鹄冥冥乌鹊暮,海阔天高,翼短迷征路。★明·刘基《苏幕遮·次韵和刘宗保》词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中秋成语

标签:

热门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