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关于拍马屁的成语

关于拍马屁的成语

简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拍马屁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点头哈腰

解释

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例子

他见的点头哈腰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偷寒送暖

解释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出处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二折:“枉骂他偷寒送暖小奴才,要这般当面抢白。”

例子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2回:“宗扬轮班,住宿内厢,因得与云娘偷寒送暖,素无人知。”

诺诺连声

解释

一声接一声地答应。形容十分恭顺的样子。

出处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闪的我孤孤另另,说的话诞诞邓邓,俺也曾轻轻唤着,躬躬前来,喏喏连声。”

例子

面对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他低下头来诺诺连声。

溜须拍马

解释

比喻讨好奉承。

出处

浩然《艳阳天》第128章:“跟在李乡长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21回:“溜须拍马、投机钻营的事,邵某虽不会,但官场之尔虞我诈、胜残去杀的现象,我邵某还是略知一二。”

俯首贴耳

解释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驯服的样子。

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例子

他只好俯首贴耳,唯命是从了。

唯唯诺诺

解释

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处

《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例子

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低眉折腰

解释

形容在人面前显出卑躬屈膝的样子。

出处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曲意逢迎

解释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卓偶染小疾,貂蝉衣不解带,曲意逢迎,卓心愈喜。”

例子

(1)奴才在主子面前,总是奴颜婢膝,曲意逢迎。(2)他向来不坚持原则,对某些搞不正之风的上级领导一概曲意逢迎。

摇头摆尾

解释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

例子

我一回到家,那条小狗就会摇头摆尾地向我扑过来,跟我亲热一番。

上交不谄

解释

谄:巴结、奉承。与据高位的人交往,不拍马奉承。

出处

《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吮痈舐痔

解释

吮:聚拢嘴唇来吸;痈:毒疮;舐:舔。只为人舔吸疮痔上的脓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

出处

《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座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例子

南北朝 鲍照《瓜步山楬文》:“贩交买名之薄,吮痈舐痔之卑,安足议其是非。”

卑躬屈节

解释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

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例子

小兔子卑躬屈节,拿了愚表弟萧慎的名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

奴颜婢色

解释

犹言奴颜婢睐。形容低声下气,谄媚奉承的嘴脸。

奴颜婢膝

解释

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出处

《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例子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阿谀逢迎

解释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

出处

《二程全书·伊川易传一》:“周之与否在君而已,不可阿谀奉迎求其比己也。”

例子

其时京师有一流棍,名叫李光,专一阿谀逢迎,谄事令孜。(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

吹牛拍马

解释

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出处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种吹牛拍马的精力……用到求实学一点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吗?”

例子

简直是一帮吹牛拍马的坏蛋。★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

掇臀捧屁

解释

形容拍马讨好的丑态。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白长吉自捱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

例子

白长吉自挨进了身子,无一日不来掇臀捧屁。(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阿谀奉承

解释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例子

自古以来,凡小人隐君子都会用阿谀奉承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拍马屁

解释

向人谄媚奉承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

例子

钱钟书《围城》:“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拍马屁

解释

向人谄媚奉承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

例子

钱钟书《围城》:“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拍马屁

解释

向人谄媚奉承

出处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回:“还有朋友哚拍马屁鬼讨好,连忙搭俚买好仔家生送得去铺房间。”

例子

钱钟书《围城》:“我发现拍马屁跟恋爱一样,不容许有第三者冷眼旁观。”

戛然而止

解释

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出处

清·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

例子

就这一句,戛然而止,听来格外令人注意。(高阳《玉座珠帘》下册)

断断续续

解释

不连续的,具有无条理的和不连贯的特性

出处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4回:“只见水面上或一朵,或两瓣,断断续续,皆有桃花。”

例子

鲁迅《致台静农》:“而且所收到的印本断断续续,也提不起兴趣来。”

人心隔肚皮

解释

谓人的心思难以猜测。

出处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例子

可是,人心隔肚皮,有些事儿,哪能想到呢。★端木蕻良《曹雪芹》

五体投地

解释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是佛教一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出处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三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

例子

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飘飘然

解释

由于迷恋某人或怀有极大的骄傲自大情绪而感到轻飘飘。形容得意

出处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裴湛》:“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例子

朱自清《毁灭》:“因湖上三夜的畅游,叫我觉得飘飘然如轻烟,如浮云。”

春风得意

解释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出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子

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

接风洗尘

解释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例子

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摆在吊脚楼火塘边上的八仙桌上,给王支书接风洗尘。”

踌躇满志

解释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满:满足;志:志愿。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出处

《庄子·养生主》:“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例子

这在胡景伊自然是踌躇满志,而在尹昌衡则会义愤填膺了。(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

胜读十年书

解释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出处

《二程全书·遗书二十二上·伊川语录》古人有言曰‘共君一夜话,胜读十年书。’若一日有所得,何止胜读十年书也。”

滴酒不沾

解释

一点酒也不喝

出处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苏福顺平常是滴酒不沾。”

例子

王朔《浮出海面》:“使我纳闷的是颇能喝几杯的于晶滴酒不沾,只是拼命抽烟。”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形容意外的成语中秋成语神话成语故事--牛郎织女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然屹立  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见光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蜡明经  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