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用什么成语可以形容一个集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形容集体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犹言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他俩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战友。
犹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清·魏源《圣武记》卷九自阖营将弁,以及士卒,无不一心一力。”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
精诚:真诚。一心一意,团结一致。
《茅盾选集 杂感二题之二》:“唯有盟国的精诚团结,才能赢得和平。”
困难当头,更要精诚团结。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浩然《山水情》:“我们得同心合力地干出个样儿来,给别人看看,争一口气!”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往后咱们齐心协力,一块打反动派!(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
《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宋·陈亮《谢安比王导论》:“一切以大体弥缝之,号令无所变更,而任用不乏其人。”
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我俩原是不分彼此的。(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三十回)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她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和他说说心里的话,同他一块儿并肩作战。”
凭权势或用不正当手段侵占国家或集体利益,捞取额外收入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要清理基层干部的贪污挪用,多吃多占,还要清查弃农经商、投机倒把分子的浮财。”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7章:“反正我又没有多吃多占,我问心无愧。”
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不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自以为是,看不起人家。”
王朔《许爷》:“为了尊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她一定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
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指考虑事情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出发点。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三章:“大丈夫立身行事,须出以公心。”
凌力《少年天子》第四章:“总要出以公心,权衡利弊啊……”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万众一心,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群:大家,集体;策:谋划,主意。指发挥集体的作用,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贡献力量。
汉·扬雄《法言·重黎》:“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
至于自强之道,求其在我,祸福无门,唯人自召。群策群力,庶有成功。(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我们盼望有伯乐相马的机会
衷:内心;济:渡。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
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和衷共济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要把你的志向拿定,而且要抱着一个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心怀。(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相关成语专题: 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描写人物心理的成语大全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