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小学生成语大全「含解析」

小学生成语大全「含解析」

简介

我们学会了成语需要理解成语的意思,要会用成语表达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小学生成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皮里春秋

解释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出处

《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例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8回:“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破壁飞去

解释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虽然会试屡屡落第,终有破壁飞去的一日,所以鼓励慰藉,无所不至。”

铺张扬厉

解释

原指竭力铺陈渲染,力求发扬光大。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

出处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作为歌诗,荐之郊庙,纪泰山之封,镂白玉之牒,铺张对天之闳休,扬厉无前之伟绩。”

例子

你看他一到任时,便铺张扬厉的,要办这个,办那个,几时见有一件事成了功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

奇文共赏

解释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例子

明·唐顺之《祭万古斋文》:“或时闭门对坐一室,奇文共赏,疑义与析。”

牵强附会

解释

把本来没有某种意义的事物硬说成有某种意义。也指把不相关联的事物牵拉在一起,混为一谈。

出处

清 曾朴《孽海花》第11回:“后儒牵强附会,费尽心思,不知都是古今学不分明的缘故。”

例子

揣古希腊哲人,似不无微知此意者,而厥后则牵强附会之说大行。(鲁迅《坟·人之历史》)

强弩之末

解释

强弩所发的矢,飞行已达末程。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

出处

《史记·韩安国列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汉书·韩安国传》:“且臣闻之,冲风之衰,不能起毛羽;强弩之末,力不能入鲁缟。”

例子

至于军阀,那是强弩之末了。(欧阳山《三家巷》二四)

巧立名目

解释

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出处

清·昭梿《啸亭杂录·卷三·朱白泉狱中上百朱二公书》:“乃星使临工,以为巧立名目,不容申辩。”

例子

向企业巧立名目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人才辈出

解释

辈出:一批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涌现。

出处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世祖至元二十年》:“得如左丞许衡教国子,则人才辈出矣。”

例子

我们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人浮于事

解释

浮:超过。原指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后指工作中人员过多或人多事少。

出处

《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例子

老兄还没有晓得这里的情形,实在人浮于事,安插不来。(清·张春帆《宦海》第九回)

人言啧啧

解释

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

出处

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话说王府娶亲之日,周女不愿叩拜翁姑,以至一场扫兴,任人言啧啧,他只在房里抽烟。”

例子

公布选举名单后,会场里人言啧啧。

人一己百

解释

别人一次就做好或学会的,自己做一百次,学一百次。比喻以百倍的努力赶上别人。

出处

《礼记·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通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例子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人一己百的精神

阮囊羞涩

解释

阮囊:亚代阮孚的钱袋;羞涩:难为情。比喻经济困难。

出处

宋·阴时夫《韵正群玉·阳韵·一钱囊》:“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例子

(1)小林约我一起去春游,我因阮囊羞涩,只能借故谢绝。(2)我早答应给酷爱音乐的女儿买一架钢琴,因阮囊羞涩,至今未能遂愿。

闪烁其辞

解释

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指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

出处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五:“又诘妇缚伤,则云搔破,其词闪烁,疑乙语未必诳也。”

例子

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辞,更未可定。(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五回)

硕大无朋

解释

硕:大;朋:比。大得没有可以与之相比的。形容极大。

出处

《诗经·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例子

这只南瓜重达200余斤,真是硕大无朋。

搜索枯肠

解释

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苦窘。形容写作时苦思苦想。

出处

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例子

今日宝云姐姐务要想个好顽的,若再教我搜索枯肠,那真坑死人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少不更事

解释

少:年轻;更:经历。年纪轻,没有经历过什么事情。指经验不多。

出处

《隋书·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

例子

母谓汝夫妇少不更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娥》)

铁画银钩

解释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出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例子

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恬不知耻

解释

做了坏事满不再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出处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倪芳饮后,必有狂怪,恬然不耻。”宋·吕祖谦《左氏博议·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例子

“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杨沫《青春之歌》第四十三章)

天马行空

解释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出处

元·刘廷振《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

例子

这位少年书法家在众目睽睽之下,挥洒自如,犹如天马行空。

醍醐灌顶

解释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出处

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例子

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韬光养晦

解释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处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例子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他这几年韬光养晦,谨言慎行,做事越发仔细,没把握的事,一时不敢答应。”

万劫不复

解释

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万劫就是万世的意思。指永远不能恢复。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

例子

倘使连这一点反抗心都没有,岂不就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鲁迅这《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

万马齐喑

解释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处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例子

他的发言把会场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网开一面

解释

把捕禽的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比喻采取宽大态度,给人一条出路。

出处

《史记·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其三面。”

例子

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为虎傅翼

解释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出处

《逸周书·寤敬篇》:“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淮南子·兵略训》:“今乘万民之力而反为残贼,是为虎傅翼,曷为弗除。”《韩非子·难势》:“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

例子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今复资之以兵,此为虎傅翼也。”

蔚为大观

解释

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出处

清 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例子

乡村风景,甚觉宜人,野外花园,殊有清趣,树木蔚为大观。(鲁迅《两地书》五一)

汗牛充栋

解释

栋:栋宇,屋子。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出处

唐·柳宗元《陆文通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例子

世传养生术,汗牛充栋,行而效者谁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

毫发不爽

解释

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形容一点不差。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邑人》:“呼邻问之,则市肉方归。言其片数斤数,毫发不爽。”

例子

这块表的准确性可以说是毫发不爽。

怙恶不悛

解释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例子

对这个怙恶不悛的惯犯,必须严加惩处。

祸起萧墙

解释

萧墙: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出处

《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例子

不照这么办法,恐祸起萧墙,势且波及全国,总统不如通权达变,暂歇风潮为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回)

火中取栗

解释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处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例子

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怀璧其罪

解释

怀:怀藏。身藏璧玉,因此获罪。原指财能致祸。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忌妒和迫害。

出处

《左传·桓公十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例子

清·赵翼《古玉琀歌》:“地下长眠倘有知,怀璧其罪鬼应泣。”

讳疾忌医

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例子

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含情脉脉

解释

饱含温情,默默地用眼神表达自己的感情。常用以形容少女面对意中人稍带娇羞但又无限关切的表情。

出处

唐·李德裕《二芳丛赋》:“一则含情脉脉,如有思而不得,类西施之容冶,眼红罗之盛饰。”

例子

(1)章女士含情脉脉的眼光总没离开过曼青的面孔。(2)列车已经远去,但她还是含情脉脉地伫立在那儿,忘记了回家。

积不相能

解释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出处

《后汉书·吴汉传》:“子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谈,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例子

再有那狭量的人,以及平日与他积不相能的,遂拿着稿子去见东家,说他种种不是。(《晚清文学丛钞·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积毁销骨

解释

积:聚;毁:毁谤;销:熔化。指不断的毁谤能使人毁灭。

出处

《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例子

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为害转深,积毁销骨。(《晋书·刘乔传》)

间不容发

解释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例子

这事间不容发,明天就上个折子,一定要争回此事。(《晚清文学丛钞·中国未来记》第一回)

精诚所至

解释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出处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贞心不寐,死后重谐。”

例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泾渭分明

解释

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出处

《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例子

泾渭分明缘底事,元戎总未计恩仇。(林伯渠《和朱总出太行韵》)

开诚布公

解释

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开诚心,布公道。”

例子

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四回)

开诚相见

解释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例子

双方代表开诚相见,就两方面合作事宜达成了一致。

开门见山

解释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出处

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例子

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

开门揖盗

解释

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出处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例子

失守城池,要按军法;况又有禀帖到杨太守差我保守,我是你徒弟,开门揖盗,岂不是私通叛寇?(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开源节流

解释

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出处

《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例子

在经济工作中,应该经常注意开源节流。

开宗明义

解释

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出处

《孝经·开宗明义》宋·邢昺题解:“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例子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一》)

康庄大道

解释

宽阔平坦,四通八达的大路。比喻美好的前途。

出处

《尔雅·释宫》:“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例子

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慷慨激昂

解释

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出处

汉·李陵《录别诗》:“悲意何慷慨,清歌正激扬。”唐·柳宗元《上权舆补阙温卷决进退启》:“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例子

在东京聚首时,一谈到国事上来,总要谈得慷慨激昂,而且有点口角流沫。(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空谷足音

解释

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出处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庄子·徐无鬼》:“闻人足音跫然而喜也。”

例子

幸空谷足音,得见君子,机缘难再,千载一时,故忍耻相投。(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空前绝后

解释

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

出处

《宣和画谱》:“顾(顾恺之,晋代画家)冠于前,张(张僧繇,南朝梁代画家)绝于后,而道子(吴道子,唐代画家)乃兼有之。”

例子

祖孙三代倒做了三朝元老,真可以算得“空前绝后”的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六回)

空头支票

解释

指不能兑现,即取不到钱的支票。比喻不准备实现的诺言。

出处

邹韬奋《三十年前的民主运动》:“他们以为放出一个‘九年预备’的空头支票,可以缓和空气。”

例子

我知道会上根本没研究她的什么事,心里有些怪黎凤乱开空头支票。(茹志娟《在果树园里》)

口碑载道

解释

形容群众到处都在称赞。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例子

子弟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百姓口碑载道。

口若悬河

解释

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辨,说起来没个完。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唐·韩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论列,愿借辩口如悬河。”

例子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夸大其词

解释

把事情说得超过原有的程度。

出处

宋·楼钥《攻媿集·论灾异》:“祥瑞之出,则润色而张大其词。”

例子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不可夸大其词。

夸夸其谈

解释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进了书房门,听见杨执中夸夸而谈,知道是他已来了,进去作揖,同坐下。”

例子

要脚踏实地地工作,不要夸夸其谈。

良莠不齐

解释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出处

且说彼时捐例大开,各省侯补人员十分拥挤,其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例子

兼之人品良莠不齐,诚恐因逸生事。(太平天国·洪秀全《整顿属员诏》)

老骥伏枥

解释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例子

用飞龙在天,对老骥伏枥。(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

乐此不疲

解释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出处

《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例子

他对这件工作倍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临危受命

解释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例子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三回:“我张居正登首辅之位,是临危受命。”

临危授命

解释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出处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例子

欧阳山《三家巷》:“在他们临危授命的时候,一定是心胸开朗,了无牵挂的。”

临渊羡鱼

解释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汉书·董仲书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例子

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书传》)

洛阳纸贵

解释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

《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例子

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名不虚传

解释

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出处

《史记·游侠列传》:“然其私意廉洁退让,有足称者,名不虚言,士不虚附。”

例子

系船白面问溪翁,名不虚传说未通。(宋·华岳《白面渡》诗)

明哲保身

解释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出处

《诗·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例子

高节更只能造就一些明哲保身的自了汉,甚至于一些虚无主义者。(朱自清《论气节》)

莫衷一是

解释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出处

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诸将或言固守待援,或言决一死战,或言到临安求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例子

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解释

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处

《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例子

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北史·眭夸传》)

目不识丁

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例子

我试问如果你母亲要把你嫁给一个目不识丁的俗商,或者一个中年官僚,或者一个纨袴子弟,你难产也不反抗?(巴金《家》二十五)

南柯一梦

解释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例子

看荣华眨眼般疾,更疾如南柯一梦。(元·郑廷玉《金凤钗》楔子)

南腔北调

解释

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出处

清·赵翼《檐曝杂记》卷一:“每数十步间一戏台,南腔北调,备四方之乐。”

例子

这个说话南腔北调的人,不适合当解说员。

苟且偷生

解释

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苟且地活着。得过且过,勉强活着。

出处

《荀子·荣辱》:“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

例子

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苟且偷生,是比死还要可怕。(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宁缺毋滥

解释

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即令宁缺勿滥,这开封是一省首府,祥符是开封首县,却是断缺不得的。”

例子

前天晚上,我们不是决定了“宁缺毋滥”的宗旨么?(茅盾《子夜》五)

难言之隐

解释

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

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七回:“总觉得无论何等人家,他那家庭之中,总有许多难言之隐的;若要问其所以然之故,却是给妇人女子弄出来的,居了百分之九十九。”

例子

追问别人的难言之隐是不礼貌的行为。

恼羞成怒

解释

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例子

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泥沙俱下

解释

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随着水一起冲下。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人称才大者,如万里黄河,与泥沙俱下。余以为,此粗才,非大才也。”

例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同时,也要防止西方精神污染,泥沙俱下。

逆来顺受

解释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例子

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

奴颜婢膝

解释

奴颜:奴才的脸,满面谄媚相;婢膝:侍女的膝,常常下跪。指表情和动作奴才相十足。形容对人拍马讨好卑鄙无耻的样子。

出处

《抱扑子·交际》:“以奴颜婢睐者为晓解当世。”

例子

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

呕心沥血

解释

呕:吐;沥:一滴一滴。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作等用心的艰苦。

出处

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例子

呕心沥血,讴歌社会主义,受到群众的欢迎。(臧克家《老舍永在》)

偶一为之

解释

指平常很少这样做,偶尔才做一次。

出处

宋·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

例子

我不会写诗,那不过是偶一为之而已。

藕断丝连

解释

藕已折断,但还有许多丝连接着未断开。比喻没有彻底断绝关系。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

出处

唐·孟郊《去妇》诗:“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相连。”

例子

算了吧,你也不必看得过于眼紧,反正他们是藕断丝连的。(欧阳山《三家巷》二二)

判若鸿沟

解释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例子

从此之后,中国文坛新旧的界限,判若鸿沟。(鲁迅《伪自由书·后记》)

旁征博引

解释

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

出处

生数典已穷,而女博引旁征,滔滔不竭,计女多于生凡十四侧。 清·王韬《淞隐漫录·红芸别墅》

例子

宝钗妙玉则从徐说,旁征博引,用罚甚勤。(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清之人情小说》)

朋比为奸

解释

朋比:依附。互相勾结。坏人勾结在一起干坏事。

出处

《新唐书·李绛传》:“趋利之人,常为朋比,同其私也。”

例子

平时与古老三朋比为奸,也非一次。(清·姬文《市声》第二十三回)

批亢捣虚

解释

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出处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救斗者不博戟,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

例子

故必有批亢捣虚,形格势禁之道。(宋·陈亮《中兴论》)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历史成语故事:点睛之笔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动物的成语及解释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萃出群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花齐放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