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动作成语到底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人物动作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游览、玩赏山水景物。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问:‘如何是学人自己?’师曰:‘游山玩水去。’”
乘着大船,我们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开心。
形容动作忙乱。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这时候我看着也是吓的慌手慌脚的了。”
他干什么都不稳重,慌手慌脚的。
看得准,动作敏捷。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想起俺少时节,眼明手捷,体快身轻。”
到了此时,我方才佩服那广东人的眼明手快,机警非常。(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
形容遇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諕的我手忙脚乱紧收拾。(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
翻越不少山头。形容走山路的艰苦。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他的腿脚好,只要肚子里填饱了瓤子,翻山越岭,跟年轻人一样。”
他们几个掉队了,只得昼夜赶路,翻山越岭,寻找大部队。
用恶语骂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形容轻手轻脚地走。也形容轻薄的举动。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捏手捏脚,直到房中,并无一人知觉。”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捏手捏脚的。
翻:倒,反转。把箱子柜子都翻倒过来。形容彻底翻检。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闹了大半天,毫无影响,甚至翻箱倒柜,实在没处去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是老人家,谁能做这样干净利落?”
不是老人家,谁能这样干净利落。(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二》)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一省之内,惟彼独尊,自然是登高一呼,众山响应。(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接着便是来势汹汹地展开了追查一封写给党中央的所谓反革命的匿名信,稍事迂回,便牵扯到我。”
洪水虽然来势汹汹,但我们的抗洪工程安然无恙。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李大钊《青春》:“惟有昂首阔步,独往独来,何待他人之援手。”
新郎昂首阔步,在他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他前进的速度就像蜗行牛步
形容老年人动作不灵活。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你老人家老天拔地的,跑什么呢?”
长驱:不停顿地策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长距离不停顿的快速行进。形容进军迅猛,不可阻挡。
《战国策·燕策二》:“轻卒锐兵,长驱至国。”汉·曹操《劳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直入敌围者也。”
我根据数日来的长驱直入,满相信着先头部队是已经进入了武昌。(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缓慢的样子,动作非常慢,指做事没有效率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慢慢吞吞,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余华《活着》:“我不再说什么,看着她慢慢吞吞往城里走。”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
彼方支吾未暇,而吾率步兵乘高而进,声东击西,形此而出彼,乘卒初锐而用之,彼亦疲于奔命矣。(宋·陈亮《酌古论·先主》)
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跋山涉水,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魏巍《路标》)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赢的他急难措手,打的他马不停蹄。”
马不停蹄的走至天色大明,看看追兵已远,方始勒住马。(清·吴趼人《痛史》第三回)
指动作或说话来回不断地重复。
他来回来去还是重复那几句话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比喻随便走走。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老舍《四世同堂》:“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
行装简便,随从人少。
指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
周立波《夏天的晚上》:“两个朋友一搭一档的,说了许多挖苦这首歌的话,实际上是挖苦因为这首歌而惹起了伤感的人们。”
他们俩在任何场合都是这么一唱一和,一搭一档,配合默契。★蒋子龙《一个女工程师的自述》
放轻手脚走路,动作小心翼翼的样子。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一回唐牛儿捏脚捏手,上到楼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三分付已毕,太尉便同一人过去,捏脚捏手,轻轻走到韩夫人窗前。”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一的:“这大的孩儿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真是个迎风冒雪,戴月披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四回)
形容言语动作生硬执拗的样子。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当时我就觉得其中两个,一男一女,倔头强脑,大不顺眼。”
形容放轻脚步走的样子。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四回:“于是大家蹑手蹑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
为了不影响别人,同学们在阅览室里走路都是蹑手蹑脚的。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形容动作鲁莽。
梁斌《红旗谱》她怕他,那家伙楞手楞脚,什么事都会干得出来。”
走:跑。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这人姓侯,名健,祖居洪都人氏。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线。”
若提起女工一事,飞针走线,出人意表。(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
步:走。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你两个闲常在镇里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得快?(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急:迅速。动作迅速,眼光敏捷。形容机灵敏捷。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手疾眼快,正在那混乱之时,……赶在哪吒脑后,着左膊上一棒打来。”
张爷手急眼快,斜刺里就是一腿。★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回
疾:快。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
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
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道家及诗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绝食五谷。
《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鲁迅《后记》:“好像他们的一群倒是吸风饮露,带了自己的家私来给社会服务的志士。”
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孙行者!好男子不可远走高飞!快向前与我交战三合。(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五回)
形容动作迅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说着,出门下阶,嗖的一声,托地跳上房去,顺着那屋脊,迈步如飞,连三跨五,霎时间不见踪影。”
形容人多手杂,动作纷乱。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上堂七手八脚,三头两面,耳听不闻,眼觑不见,苦乐逆顺,打成一片。”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姗姗:形容走得缓慢从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汉书·孝武李夫人传》:“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什么事竟使你姗姗来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一卷:“于父子之间慈孝,交洽无嫌。”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道士)道:‘……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我来收取,管叫你病好。’说毕,徉长而去。”
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囊萤映雪、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动物的成语及解释、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