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成语大全 四字成语

位置:查成语 >

形容骄傲的成语

形容骄傲的成语

简介

骄傲如何用成语来形容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形容骄傲的成语,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神气十足

解释

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出处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会于是神气十足了。”

例子

曹禺《不断努力,写更好的作品》:“有些是那些活泼如生,神气十足,使人闭起眼来,仿佛就活在面前。”

旁若无人

解释

身旁好象没有人。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出处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柯和而歌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例子

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旁若无人,坐在中间。(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五回)

目中无人

解释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六回:“赵奢子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家传《六韬》、《三略》之书,一览而尽;尝与父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奢亦不能难也。”

例子

巴金《秋》:“我对你说,你不要目中无人,就把长辈都不放在眼睛里。”

孤芳自赏

解释

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出处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例子

然而忆到这孤芳自赏,别有怀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悦的笑了。(冰心《寄小读者·通讯九》)

瞻前顾后

解释

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例子

有些事情看准了就马上去做,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

自作聪明

解释

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出处

《尚书·蔡仲之命》:“无作聪明,乱旧章。”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十四:“严州分水县,故额草书‘分’字,县令自作聪明者,谓草体非宜,自真书三字刻而立之。”

例子

不是他自作聪明怎么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来?

好为人师

解释

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出处

《孟子·离娄下》:”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例子

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忘乎所以

解释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夫人倾身配奉,忘其所以。”

例子

他刚取得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目中无人了。

左顾右盼

解释

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

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子

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先入为主

解释

指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往往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出处

《汉书·息夫躬传》:“唯陛下观览古今,反复参考,无以先入之语为主。”

例子

见长幼尊卑之节有一定不易之理,先入为主,故后起之私心,终有所顾忌而不敢逞。(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七)

得意忘形

解释

形:形态。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

出处

《晋书·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例子

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志骄意满

解释

形容得意骄傲。

出处

《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贲志骄意满,不复顾虑。”

神气活现

解释

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出处

《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例子

最怪的是那批神气活现的流氓,就象狗样。(沙汀《一个秋天晚上》)

摇头稾脑

三心二意

解释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例子

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后有追兵,你可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自鸣得意

解释

鸣:表示,以为。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例子

李欣学习有了进步,便自鸣得意,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

自行其是

解释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他们在工作中往往自行其是,不尊重上级的统一领导。”

例子

做事不能自行其是,最好听听别人的意见。

班门弄斧

解释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例子

闻得亭亭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班门弄斧,同他乱谈。(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

耀武扬威

解释

耀:显扬。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出处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耀武扬威待怎么!”

例子

共涛、吞珪船到岛边,耀武扬威,统兵上岸。童威、童猛谨守寨栅,不与交战。(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

飞扬跋扈

解释

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出处

《北史·齐高祖纪》:“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例子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唐·杜甫《赠李白》诗)

善游者溺

解释

会游泳的人,往往淹死。比喻人自以为有某种本领,因此而惹祸。

出处

《淮南子·原道训》:“夫善游者溺,善骑者堕,各以其所好,反自为祸。”

固执己见

解释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

《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例子

冯贵堂听父亲不赞成他的主张,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纪,就爱固执己见,偏重保守了!”(梁斌《红旗谱》八)

器满意得

解释

骄傲自大、得意忘形的样子。

以白诋青

解释

以白色诋毁青色。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否定别人。

出处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

得意洋洋

解释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例子

单道台得意洋洋的答道:“忙虽忙,然而并不觉得其苦。”(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七回)

师心自是

解释

师心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是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座,谬误差失者多矣。”

高自期许

解释

比喻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出处

梁实秋《饮酒》:“狂言‘酒压胶济一带,拳打南北二京’,高自期许,俨然豪气干云的样子。”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3回:“而且高自期许,不肯屈居人下。”

妄自尊大

解释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

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例子

王冕接过来看,才晓得危素归降之后,妄自尊大,在太祖面前自称老臣。(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一回)

高自标置

解释

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出处

《晋书 刘惔传》:“温曰:‘第一复谁?’曰:‘故在我辈。’其高自标置如此。”

例子

只是为人却高自标置的很,等闲的人,也入不得他的眼,其学问便可知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一意孤行

解释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例子

皇上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虏订城下之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张牙舞爪

解释

张:张开;舞:挥舞。形容猛兽凶恶可怕。也比喻猖狂凶恶。

出处

《敦煌变文集·孔子项托相问书》附录二《新编小儿难孔子》:“鱼生三日游于江湖,龙生三日张牙舞爪。”

例子

见了州官,州判老爷胆子也壮了,张牙舞爪,有句没句,跟着教习说了一大泡。(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

沾沾自喜

解释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例子

然而象他那样的人,决不至于让某一件事的胜利弄得沾沾自喜,就此满足。(茅盾《子夜》五)

趾高气扬

解释

趾高:走路时脚抬得很高;气扬:意气扬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例子

但是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情总嫌有些不够大方罢。(闻一多《复古的空气》)

唯我独尊

解释

原为佛家语,称颂释迦牟尼最高贵、最伟大。现指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

出处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例子

孤家看来,朝里朝外,唯我独尊。(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

志满气骄

解释

形容得意骄傲。同志骄意满”。

出处

《西湖佳话·三台梦迹》也先不道,志满气骄,将有长驱深入之势,不可不预之防。”

故作姿态

解释

指假装具有艺术效果的姿势或假装的模样

出处

王朔《永失我爱》:“‘我就喜欢你这样。’我冲她背影嚷,‘不怕说实话,就怕故作姿态。’”

例子

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26章:“你不会认为我是故作姿态吧?”

不伏烧埋

解释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出处

元·康进之《地逵负棘》第四折:“休道你兄弟不伏烧埋,由你便直打到梨花月上来。”

例子

我又不敢当厅抵赖,恰待分说,又道咱家不伏烧埋。(《元曲选·争报恩》二)

自以为是

解释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出处

《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例子

世人往往自以为是,自夸其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夜郎自大

解释

夜郎:汉代西南地区的一个小国。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出处

《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例子

驾炮车之狂云,遂以夜郎自大。恃贪之逆气,漫以河伯为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南辕北辙

解释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

《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例子

你想这六条要求,与中央开出的六条款约,简直是南辕北辙,相差甚远,有甚么和议可言。(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六十八回)

盛气凌人

解释

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凌。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出处

不得盛气凌人,自取耻辱。 宋·朱熹《朱子全书·学五·教人》

例子

共产党员决不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以为自己是什么都好,别人是什么都不好。(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目空一切

解释

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二回:“但他恃著自己学问,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内。”

例子

一旦手中有权就摆出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架势的人,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刚愎自用

解释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穀,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例子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东张西望

解释

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处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例子

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不可一世

解释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卷一五:“荆公少年,不可一世。”

例子

盖兴会飙举,不可一世矣。(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自高自大

解释

自以为了不起。

出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例子

人要是自高自大,瞧不起别人,就不能进步。

自以为然

解释

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

例子

你不要老是这种抱着自以为然的态度

自命不凡

解释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出处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娄县沈童者,年甫冠,习帖括,自命不凡,有太阿出匣遽化长虹之概。”

例子

你有多大本事,不要自命不凡,谁也瞧不起。

惟我独尊

解释

本为推崇佛陀之辞,后用以形容人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出处

《续传灯录·宗元庵主》一日举世尊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

以宫笑角

解释

宫、角,均为古代五音之一。拿宫调讥笑角调。比喻用自以为是的偏见去讽刺、否定别人。

出处

北齐·刘昼《新论·文武》:“今代之人,为武者则非文,为文者则嗤武,各执其所长而相是非,犹以宫笑角,非适才之情,得实之论也。”

例子

宁藏拙而不为则可,若护其所短,而反讥人之所长,则不可。所谓以宫笑角,以白诋青者,谓之陋儒。★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儿童成语故事:刮目相待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开天辟地的成语故事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各自为政-《左传》中的成语故事

标签: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素持斋  把:遵守。斋:斋戒。指信佛者遵守吃素,坚持戒律。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端待举  有很多事情等着要兴办。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动声色  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