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成语可以用来描写心情的呢?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描写心情的成语大全,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心情迫切。
《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孟子·离娄下》:“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三国志·魏志·王基传》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4回:“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眼看着一分节礼要被人夺去,更是茶饭无心,坐立不安。★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
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
她自己也惊讶为什么如此心神不宁,最后她自慰地想到:‘是因为等待慧来。’★茅盾《幻灭》
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澹泊:恬淡;寡:少;欲:欲望。形容心情恬淡,不图名利。
三国·魏·曹植《蝉赋》:“实澹泊而寡欲兮,独怡乐而长吟。”
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海枯石烂愁仍在,凤狂龙躁转多病。★清·金农《问颜大懋伦疾》诗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丹壑非昔,人琴两亡,惟旧之怀,有深追悼。★《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广:宽广,坦率;胖:安泰舒适。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这时我无端有些感慨,心里想,大家现在都说“灾官”“灾官”,殊不知“心广体胖”的还不在少呢。(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礼记·大学》:“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心宽体胖的老板,满面春风地迎上来,拉大家进店休息。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老船工熟悉黄河,知道几十年来这里发生的沧桑变化,悲欢离合。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唐·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夜之时逸,目之气静,碧海青天,霜缟冰净。”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春晖寸草恋亲慈,百蹈危机总未知。”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能得这个实在;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
希望你平心静气地想一想,不要意气用事。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明·刘基《送黄叔旸归金华觐省序》:“故孳孳汲汲,不遑自己,仰驰光而兴慕,俯逝水而长怀……将奚为而可哉。”
日本人何其不惮烦,孳孳汲汲地造了这许多从汉到唐的假古董。★鲁迅《坟·说胡须》
心情急切、勤勉不懈的样子。
唐·陆贽《论关中事宜状》陛下可不追鉴往事,惟新令图,循偏废之柄以靖人,复倒持之权以固国!而乃孜孜汲汲,极思劳神,循无已之求,望难必之效。”
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同平心静气”。
因心情愁闷而夜不成寐,感到时光悠长难遣。
《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慓!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 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
诗尽时尤阔,愁多夜更长。★宋·华岳《翠微南征录·秋意次项子礼韵》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老舍《吐了一口气》:“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
梁实秋《快乐》:“某国王,端居大内,抑郁寡欢。”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这是所谓徒乱人意,裘丰言和刘不才不敢再开口。”
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思索良久,得了主意,不觉喜上眉梢。”
人们一见船影,都喜上眉梢。★郭澄清《大刀记》第14章
黯然:心情抑郁沮丧的样子。无精打采
何为《第二次考试》:“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
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你看这郊外人稠物穰,都是赏心乐事,真个好热闹也。(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
平心:心情平和,不动感情;论:评论。平心静气地给予客观评价。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平心而论,王弻始变旧说,为宋学之萌芽。”
当前踧落,固是数之不偶,平心而论,文亦未便登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司文郎》)
遇事如意,心情舒畅。称心恰合心愿。快意心情爽快舒适。
《与妻书》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悲喜交集的父亲紧紧抱住了久别的儿子。
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人遇到喜庆之事则心情舒暢。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七回:“人逢喜事精神爽,闷向心来瞌睡多。”
现在我们很快就可以达到目的了,怎么能不高兴呢?‘人逢喜事精神爽’,真是一点也不假。★魏国禄《随周恩来副主席长征》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秦·李斯《谏逐客书》:“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三回:“有的歌唱,有的舞蹈,真是娱心悦目,好看不过的。”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后汉书·黄宪传》:“是时同郡戴良,才高倨傲,而见宪未尝不正容,及归,惘然若有失也。”
黄通理惘然若失,无法可施,急忙赶至衙前。(清·颐琐《黄绣球》第五回)
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行酒之间,说着许多豪杰勾当,掀拳裸袖,只恨相见之晚。”
襟怀:胸怀;洒落:洒脱。心情坦率,光明正大。
宋·周必大《益公题跋·三·跋唐子西贴》:“不妄与人交,而襟怀洒落,人自受之。”
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不过游戏笔墨,陶情性而已!”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史料二》:“吾以此陶情适性,且泯彼猜疑也。”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七回:“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于这怡情悦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龙庆峡的冰灯,真使人怡情悦性,去年看了今年还想去。
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明·冯惟敏《正官端正好·徐我亭归田》:“祖孙空切陈情表,母子遥悬陟屺怀,到如今谢天谢地全恩爱。”
谢天谢地,这件事总算办成了。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
《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观望不前。(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熏风:和风;愠:恼怒怨恨。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熏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宋·柳永《永遇乐》词
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柳亚子《夜宴双清阁》:“新亭对泣惭名士,稍喜娇雏脸韵酡。”
恬淡:安静闲适,不求名利;寡:少;欲:欲望。心境清静淡泊,没有世俗的欲望。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贫道原是恬淡寡欲的,可惜这个顽徒,道行未深,经过京城繁华地面,信手挥霍。★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五回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渒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3回:“买了一票砖,害得人家一个痛快淋漓。”
我们像乘快船下三峡似的,有痛快淋漓之感。★秦牧《艺海拾贝·“上味”》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三回:“卢师越离家已久,归心如箭,恐怕淹留,连忙催促安道全作别。”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太阳还没出来,归心如箭的季交恕,就起床吃饭,坐上轿子回家去。”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开怀:心情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比喻敞开胸怀,尽情饮酒。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三折:“令人们安排酒肴,与众大人每玩赏端阳,开怀畅饮。”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老谷和黎满庚两人来了豪兴,开怀畅饮。”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照,但原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暢,词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衍举眼观看仲连,神清骨爽,飘飘乎有神仙之度,不觉肃然起敬。(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回)
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相形之下,走也不好,不走也不好;紧走也不好,慢走也不好,不紧不慢也不好;不知怎样才好!”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早见那位钦差顶冠束带满脸春风的迎出舱来。”
她慌慌张张接着被子,笑得满脸春风。★李准《李双双小传·春笋》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王处仲(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牢骚抑郁不平之感。一肚子的不满情绪。形容心情极为抑郁,很不得意。
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臧克家《得识郭老五十年》:“字里行间,有一种高亢的声音在呼喊,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撼人,有一种呼风唤雨的革命精神和雄壮气魄使得你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这特大喜讯怎能不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满面:整个面部。形容心情舒畅,精神健旺的样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2回:“舅兄今日满面红光,必有非常喜事,大约货物定是十分得彩,我们又要畅饮喜酒了。”
他满面红光,看样子精神很好。
形容心情急切。同迫不及待”。
暂时止住了呼吸。形容心情紧张或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状。
唐·卢肇《上王仆射书》今乃不意遇圣君贤相,以仆射为日月照临,多士莫不屏气慑息。”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庄子·齐物论》:“形容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清·李渔《闲情偶寄·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死灰冷却的灰烬。形容因心情沮丧或受惊吓而脸色灰白。
《淮南子·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
慕求贤人,如渴思饮。形容求贤心情十分迫切。
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姐姐如释重负似的松了一口气。(曲波《林海雪原》一)
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旧唐书·高祖纪》:“宜依前典,趋上尊号,若释重负,感泰兼怀。”
除了‘惋惜’以外,还带点‘何苦来’的意味。不,甚至也还带着‘麻烦的日子终于也过完了’的若释重负的意思。★茅盾《第一阶段的故事》十一
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
形容迫切的心情或要求。同如饥如渴”。
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陆文夫《姑苏菜艺》:“这位朋友不是因莼鲈之思而归故里,竟然是为了吃青菜而回来的。”
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登奇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
低回:徘徊留恋;不已:不停止。不停地徘徊,留恋忘返。形容伤感难忘的心情。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回阴山翔以纡曲兮,吾乃今目睹西王母曤然白首。”
牵牵挂。形容忧虑不安的心情。
形容惊异不安的心情。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4回:“范訇等在关上,看见督戎追斐豹,慌捏一把汗。”
鲁迅《答托洛斯基派的信》:“我看了你们印出的很整齐的刊物,就不禁为你们捏一把汗。”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会,百感交集,思绪万千。(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三年为刺史,饮冰复食檗。”
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形容关系不和谐或心情不舒畅。
汗毛都竖立起来。形容非常恐怖,或心情特别紧张害怕。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见者寒毛卓竖,舍利佛独自安然。”
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长揖而坐,神清气爽,满坐风生,顾眄炜如也。★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一二
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他在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后万念俱灰,应该劝他重新振作起来。
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溜须拍马到了挖耳当招的地步实在让人发笑
让我先把敌人消灭掉再吃早饭。形容急于消灭敌人的心情和必胜的信心。
《左传·成公二年》:“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
广东之于桂军,骎有灭此朝食之势。(章炳麟《联省自治虚置政府议》)
指远离家乡多年,不通音信,一旦返回,离家乡越近,心情越不平静,惟恐家乡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用以形容游子归乡时的复杂心情。
唐·宋之问《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旧时形容考中进士后的兴奋心情。后形容职位升迁顺利。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在这些“伸手”派心目中,新社会也不过是一个猎场,可以任由他们在其中践踏一切,呼朋引类,春风得意,纵马狩猎。(秦牧《手莫伸》)
指心情急切的样子。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四折道他巴巴劫劫背着主公,破破碌碌践红尘。”
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宋·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使之相从而后已。★宋·吕本中《官箴》
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
指心情犹豫而行动迟延。同迁延观望”。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自己便安心乐意,在寺里住下。★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二十五回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汉·蔡邕《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臣邕怔营惭怖,屏气累息,不知所自投处。”
连连~,不敢作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弄这笔墨。”
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宋·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他惊魂未定地诉说着刚才目睹的可怕情景。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唐·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仪,屈膝下跪,以额触地。指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来致哀的宾客哭拜并致以谢忱。
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长此不悟,纵令势力弥满,人莫予毒,亦乃与满州亲贵等夷。(章炳麟《致张继、于右任书》)
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分明久旱逢甘雨,赛过他乡遇故知。莫问洞房花烛夜,且看金榜题名时。(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
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倚门倚闾久相望,不可以留行束装。(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搔首倚薰风,一幅画图尘土中。鹤怨猿惊人去也,潜龙。谁绞香车起蛰松。★宋·王奕《南乡子·和谢潜庵蒋山》词
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宋·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处于‘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不知为什么,妈妈这几天闷闷不乐。
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1)护士小王对病人热情诚恳,体贴入微,病房里没有人不称赞她。(2)李老师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上对学生体贴入微。
废然沮丧失望的样子。反返回。怀着失望的心情而归来。形容因消极失望而中途退缩。同废然思返”、废然而返”。
相关成语专题: 常见的四字成语故事汇集、一石二鸟的成语故事、广为人知的经典成语故事、实用的成语故事作文汇编8篇、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有趣的成语故事汇集、成语故事作文300字集锦6篇、感恩图报的成语故事、顺手牵羊的成语故事、一寒如此--成语故事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