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齐宣王喜欢穷兵黩武,聚敛财物,上大夫封悦请孟子劝告齐宣王。孟子问齐宣王朋友受托而不尽责与官员不称职该怎么办,齐宣王回答道断交与撤职。当孟子问到君主对外用兵、对内敛财该怎么办?齐宣王东张西望而不回答。【出处】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梁惠王下》【解释】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用法】作谓语、分句;指有意避开主题而搪...
【成语故事】南宋时期,宋孝宗到西湖游玩看到飞来峰就问随他游玩的和尚僧端其由来,僧端把当年印度僧人验证飞来峰原本是西天灵鹫山的典故说了一遍。孝宗问为什么不再飞走呢?僧端非常巧妙地回答道:“谚语不是有‘一动不如一静’吗?”孝宗认为言之有理。【出处】孝守幸天竺及灵隐,有僧辉相随。见飞来峰,问辉曰:‘既是飞来,如何不飞去?’对曰:&l...
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属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腐受hui,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
【成语故事】贾宝玉因丢失通灵宝玉而生病,贾母与王熙凤商量要把薛宝钗嫁给宝玉来冲喜,这样来挽救宝玉的生命。刚好此时贾政放了外任,贾母命他定夺。贾政也想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儿子早日康复,成家立业好继承祖业,也同意立即就办喜事。【出处】只为宝玉不上进,所以时常恨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的意思。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6回【解释】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
接下来将会选择个成语,一起来聊聊它的典故、出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语言精华。今天咱们来聊聊:半途而废。这个典故出自《后汉书.列子传》。东汉时,一个叫乐羊子的读书人。他的妻子聪明贤慧。有一天,乐羊子在道上捡到一块金子带回到家中,其妻看见后说:"捡到别人的东西而带回到自己的家中,这是一种很不光彩的行为。"乐羊子一听顿时很羞愧,便把捡到的那块金子放回到原处。不久乐羊子...
成语“杞人忧天”就是来自这个寓言故事。常用来比喻那些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没有必要的担心。近似的成语还有“庸人自扰”。就是有无事生事、自找麻烦的意思。成语故事:杞人忧天2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清邵长蘅《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
当时项羽也不赏识他,韩信看到自己的才能无法施展,便改投刘邦。刚开始,刘邦也没有重用韩信,只让他当了个小军官。有一回他犯了军法,还差点被处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遇上了萧何。这萧何咱昨天说过,他是刘邦的亲信,刘邦对他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萧何与韩信一席长谈之后,对韩信非常钦佩,认为是个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如果您要夺取天下,非重用此人不可。由于萧何的力荐...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关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候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
【成语典故】南北朝时,有位年青人名叫宗悫,字元干。他自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刀弄枪,练拳习武,年纪不大,却练得一身好武艺。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结婚的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有十几个盗贼也乘机冒充客人,混了进来。正当前面客厅里人来人往,喝酒道贺之际,这伙盗贼却已潜入宗家的`库房抢劫起来。有个家仆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大声惊叫着奔进客厅。一时间,客厅里的人都被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只见宗悫镇定自...
《二程全书·遗书》:“邵尧夫犹空中楼阁。”典故:在很久以前,山村里有一位财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钝,尽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有一天,傻财主到邻村的一位财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层楼高的新屋,宽敞明亮,高大壮丽,心里非常羡慕,心想:我也有钱,而且并不比他的少。他有这样一幢楼,而我没有,这像什么话呢?一回到家,他马上派人把工匠找来,问道:“邻村...
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意思是下棋的时候拿着棋子,不知该如何下。比喻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顾忌,犹豫不决。春秋时期,卫国的国君卫献公骄奢残暴,卫国的大夫孙文子和宁惠子发动军事政变,将卫献公赶下台。后来,宁惠子临死前觉得自己做错了,便嘱咐儿子悼子一定要将卫献公迎回卫国。一直流亡在国外的卫献公听说宁惠子已死,便派人同宁悼...
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故事】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洪州阎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阁大宴宾客,当地知名人士都应邀出席。王勃正好路过这里,也应邀参加。因为他才十四岁,所以被安排在不显眼的座位上。阎都督的女婿很会写文章,阎都督叫他预先写好一篇序文,以便当众炫耀一番...
【注音】guórénjiēyuēkěshā【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关于选拔人才的问题,孟子认为国君选拔人才应该不论地位高低与关系的亲疏,关键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贤能程度。在对于免职与开除问题,应该征询国人的意见,如果国人认为他确实可杀,就应该杀了他。【出处】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 《孟子·梁惠王下》【解释】全国人民都认为他该死。形容民愤...
【成语故事】古代一个有钱人家养了很多鸟,一个朋友来拜访,见白鹤就问养鸟人是什么鸟。养鸟人骗他是尖嘴老鸦,再问淘河,养鸟人说是尖嘴老鸦的儿子,又问白鹭,养鸟人骗他这是尖嘴老鸦的孙子。这人自我感慨地说:“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出处】谷视之,笑谓忠懿曰:‘此谓一代不如一代也。’宋·王君玉《国老谈苑》第二卷【解释】代:父子相继为一代。一代比一代...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小国鲁国与强大的齐国相邻,鲁穆公担心自己的安全,想把儿子送到晋国与楚国去做官,借以拉拢两国。大臣犁沮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是远水不救近火。晋国与楚国离鲁国很远,一旦受到齐国的攻击,他们不可能及时救援。【出处】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韩非子·说林上》【解释】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不能应急【近义词】远水不...
【成语故事】魏武帝驾崩,其子文帝继位,他把武帝的宫人拉在后宫自用,整日荒淫无度。文帝因此得病,卞太后来探望,看见武帝的妃子都在侍侯文帝,觉得有违伦常,骂文帝是“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不久,文帝病故,卞太后竟没去送葬。【出处】因不复前而叹曰:‘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至山陵,亦竟不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mid...
门的转轴不会腐朽。比喻经常活动、运动的事物不易腐化朽衰。户枢,门轴。三国时期,广陵的吴普、彭城的樊阿都跟着华佗学医。吴普按照华佗的医术治病,病人大多都好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当活动,只是不应当过度。活动活动,五谷之气得以消化,血脉得以通畅,疾病就不容易萌生,好比转动的门轴不易腐朽一样。所以古代的方术之士做通导吐纳的功夫,模仿熊攀树木、鸱鸟回头的动作,来舒展身腰,活动关节,为的是不易衰老。我...
夏朝以前,国家还没有形成,那时候的帝王,远不如后来帝王那么阔气,享有许多特权;而是纯粹的人民公仆,只有尽义务的份儿。帝王的子女也没有什么太子,公主之类的特殊称呼,身份也尊贵不起来,和老百姓的子女一样。炎帝有个女儿,名叫精卫,性格开朗活泼,喜欢打抱不平。一天,她走出小村,找小朋友玩耍,看到一个大孩子把小孩子当马骑。小孩都累爬下了,大孩子还不肯罢休。精卫走过去,指着大孩子的脑门怒斥道:“你...
【释义】意思是因怕困倦影响学习,而把头发束起来,吊在屋梁上,瞌睡时用锥刺大腿。形容勤学苦读。【例句】他能考上著名的大学,是平时悬梁刺股般勤学苦读的结果。【近义;反义】凿壁借光;无心向学这个成语出自《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刺股”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苏秦。他因衣着破陋而被秦惠文王拒之门外,还遭到了亲人和邻居的耻笑。从此,他闭门不出,日夜埋头苦读,到了晚上有时候疲...
释义:“诺”,许诺,诺言。一句许诺就价值千金。比喻说话算数,讲信用。故事: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