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枯槁

位置:查成语 > 词典大全> 枯槁

枯槁的近义词是什么?

枯槁的近义词

  • 枯瘠   1.贫瘠;枯瘦。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予顷在南郑,见一军校,火山军人也,言火山之南,地尤枯瘠,锄镢所及,烈焰应手涌出,故以‘火山’名军。”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瞳人语》:“许时不窥园亭,珍珠兰遽枯瘠死。”  ▶瞿秋白《饿乡纪程》一:“田地里禾麦疏疏朗朗,显得很枯瘠似的。”  2.憔悴,羸瘦。  ▶明·沈德符
  • 焦枯   1.干枯。  ▶汉·王充《论衡•说日》:“尧时十日并出,万物焦枯。”  ▶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处幽晦者,日星必照;在焦枯者,雨露必霑。”  2.枯黄。  ▶金·元好问《示程孙》诗之一:“鞍马二十日,面色为焦枯。”  3.指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  ▶明·陆采《怀香记•假公荐举》:“奏天衢,当施时雨,
  • 干涸  (干涸,干涸)水量枯尽,多用于河道、池塘。  ▶《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排推而进。”  ▶明·田艺衡《留青日札•江枯》:“嘉靖丁未,自夏至冬浙江潮汐不至,水源干涸,中流可泳而渡。”  ▶沈从文《新湘行记》:“我站在干涸的石滩间,远望来处一切。”
  • 枯竭   1.干涸。  ▶汉·王充《论衡•效力》:“江·河之水,驰涌滑漏,席地长远,无枯竭之流,本源盛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一》:“济水当王莽之世,川渎枯竭。”  ▶唐·康骈《剧谈录•狄惟谦请雨》:“属州境亢阳,涉歷春夏,数百里水泉农亩,无不耗斁枯竭。”  ▶宋·欧阳修《论救赈江淮饥民札子》:“风闻江·淮以南今春大旱,至有井泉枯竭,牛畜瘴死
  • 面黄肌瘦  1.谓脸色发黄,身体瘦削。常形容病态。
  • 枯瘦  消瘦;干瘦。  ▶宋·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之二:“腰脚枯瘦,行履艰难。”  ▶宋·陆游《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  ▶清·葆光子《物妖志•杂类•笤帚》:“僧体枯瘦,气息恹恹然,渐无生气。”  ▶巴金《将军集•五十多个》:“那时候它充满了活气,就像一个健康的壮年人,后来才染上了疾病,渐渐地枯瘦起来。”  ▶艾芜《海岛上
  • 干枯  (干枯,干枯) 1.失去水分而枯藁。  ▶唐·杜甫《大麦行》:“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唐·范摅《云溪友议》卷十一:“贫儿二亩地,干枯十树桑。”  ▶张天翼《嵴背与奶子》:“他觉得一切的景物都可爱起来。那些干枯的瘦树仿佛很苗条。”  2.干燥。  ▶《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干枯,喉舌燥涩。”
  • 干瘦  (干瘦,干瘦)干瘪瘦瘠。  ▶《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西边马臺石上坐着个干瘦老者。”  ▶吴组缃《山洪》十二:“他那干瘦的鸡爪似的手指,连同呢帽子,都像安在一条细铜丝的弹簧上。”  ▶哲中《一棵梧桐树》:“我钻到她的怀里,不忍心坐在她的颤抖的干瘦的腿上,只把头紧贴在她的胸前。”
  • 枯萎   1.干枯萎缩;干枯萎谢。  ▶宋·苏轼《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儿曹莫凄恸,老眼欲枯萎。”  ▶清·俞樾《茶香室续钞•苏州感胜寺柏堂》:“感胜寺有千余年柏,久枯萎,骨如龙虎状。”  ▶巴金《家》十四:“不要像那小草,霜一来就倒下去枯萎了。”  2.指枯萎之物。  ▶冯雪峰《真实之歌•风》:“风啊!它岂但吹走山野的枯萎,而且
  • 憔悴  亦作“憔瘁”。  1.黄瘦;瘦损。  ▶《国语•吴语》:“使吾甲兵钝弊,民日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  ▶韦昭注:“憔悴,瘦病也。”  ▶《三国志•魏志•于禁传》:“帝引见禁,鬚髮皓白,形容憔悴。”  ▶唐·王建《调笑令》词之一:“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絃?”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保安见仲翔形容憔悴,半
  • 枯窘  枯竭贫乏。  ▶黄远庸《论人心之枯窘》:“今日吾国大患安在……所可疾首痛心引为大患者,则人心之枯窘无聊希望断绝是也。”  ▶茅盾《故乡杂记》第二:“你推求过你这近年来的诗思枯窘的原因么?”巴金《化雪的日子》:“我只是困恼地在我的枯窘的思想中找出路。”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二九章八:“作者们竞写此种大半空想的故事的结果,往往想象枯窘,不得不于古作或外来的传说
  • 萎缩  (萎缩,萎缩) 1.草木枯萎。  ▶陈祖芬《祖国高于一切》:“她变得像一朵萎缩了的花。”  2.指物体干枯或体积变小、变形。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的华丽的服饰和他萎缩的外形极不相衬。”  ▶沙汀《困兽记》十六:“而他一分钟前的昂奋的气势,也如突然吃了一针的气泡一样,一下子萎缩了。”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七:“她吓得心

枯槁意思: 》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