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郑文焯生平

郑文焯生平

查看郑文焯全诗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远祖郑康成,九世祖郑国安于清初有战功,属汉军正黄旗,父郑瑛棨(字兰坡),同治初任陕西巡抚。

  文焯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十三岁能画指画,吴昌硕曾在他的指画《寒山子》上题赞:“一指蘸墨心玄玄,且园而后大鹤仙。我画偶然拾得耳,对此一尺飘馋涎。鹤与梅花一屋住,有时与鹤梅边遇。梅边遇,兴益赊。毫毛茂,翻龙蛇。”文焯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过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在其20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其《己卯重九》云:“十载繁华一梦收,及时行乐且勾留。半瓶白酒消闲恨,满目青山忆旧游。翠袖空沾知己泪,黄花须抽少年头。一年一度逢佳节,忍赋新诗断送秋”。

  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自镌私印“江南退士”,弃官南游。因喜爱吴中湖山风月胜景,旅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僚40余年。喜与文士交往,与朱祖谋唱酬无间。喜鹤,人见之,常一琴一书,一鹤舞于其间。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又自比陶渊明。居住上海,专精医学,行医于汉口路福利公栈,兼卖书画以自给。清史馆聘为纂修,北京大学聘为金石学主任教授兼校医职务,月俸金八百;皆婉辞不就。曾在除夕画一老梅枝上数萼,忽生横枝,悬大红爆竹,是未经入画之景,题为“春色春声”。某军长见而喜爱,愿以巨资购买,请题双款,郑文焯婉言谢绝。

  其家先世有藏书颇多,同治年间被水淹没不少。以后继续从事金石、书画、古籍的购藏,名人手跋、点校本,遇见即购。藏书处有“大鹤山房”、“半雨楼”等,藏书印有“叔文校定”、“石芝西堪”、“鹤公过眼”、“江南退士”、“大鹤天隐者”、“樵风家世”等。晚年,所藏书大部分出售给人,自称:物无久聚,终必散出,与其给儿孙出售,不如及身料理,尚能得相当代价。其手稿曾被康有为所得数种。编著《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郑文焯于62岁时死于吴门(苏州)。1918年春卜葬于光福邓尉。郑逝世后五个月,朱古微、梁任公(启超)、叶玉虎等八人上书内务总长钱能训,致函江苏省长转吴县知县,请他们保护郑墓,可见影响之大。

推荐古诗: 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答武陵太守满庭芳(芳草池塘)忆秦娥(临高阁)点绛唇(红杏飘香)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驻马听(明月中天)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采桑子(别来长记西楼事)

推荐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热文成语

  •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相毕露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