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战国末期秦国穰侯魏冉的专传。
魏冉是秦宣太后之弟,运用杀伐手段拥立宣太后之子昭王即位,又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被封为穰侯,四次为相,起用名将白起,连续东伐,攻城略地,战绩卓著。太史公为其立传既着眼于“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的功绩;又有意揭示其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的原因。传文中对穰侯由发迹到忧死的全过程作了确切而简要的记述。这样一位权势赫赫的人物何以“一夫开说”而“身折势夺”呢?传文中揭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以广其陶邑”,经营自家的地盘,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的。其二,他“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因而,他的垮台具有必然性,太史公的记述无疑是深刻的。
清吴见思对本传曾作过如下评论:“穰侯事大都备于《范睢传》,此只用点次法,以须贾说词及苏代书词,两篇出色,前后以简略相配,以成章法。”(《史记论文》)从本传的章法特点看,吴氏的说法是正确的,但他没有指明太史公何以不惜篇幅插入这两大段说词和书词,而这恰恰是太史公行文的周到、细密之处。其实引入大段的说词和书词旨在说明处于飞黄腾达时期的穰侯已经露出了垮台的肇端。须贾已经看到穰侯一味经营陶邑的用心,所以劝穰侯不可围攻大梁,否则“陶邑必亡,则前功必弃”。苏代的书词则正是后来范睢“一夫开说”的注脚。因此,这两段说词和书词在传文中居于重要地位,是表达传旨不可或缺的部分。
推荐古诗:
桂殿秋(河汉女)、
野老、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点绛唇(寂寞深闺)、
戏笔(野菊荒苔各铸钱)、
五律(三上北高峰)、
病中简仲弥性唐元明苏训直(移疾还家暂曲肱)、
残春(残春醉著钓鱼庵)、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
采桑子(马嘶人语春风岸)
推荐诗句: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拔葵去织 比喻做官的不与人民争利。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水鉴心 白水:清水;鉴:照。清澈的水能照见人的心。形容人心像明净的水一样纯洁。
- 摆袖却金 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彼倡此和 和:附和;应和。比喻一方倡导,别一方效法;或互相配合,彼此呼应。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