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原名谢公义,字灵运。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祖籍陈郡阳夏,但其祖父谢玄已移籍会稽始宁,并葬于该地。因此,谢灵运平生实未至此地。谢灵运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幼年便颖悟非常,《宋书》本传称其谢灵运十五岁时,去京都旧居作乌衣之旅,受其叔器重,赞曰:文章之美,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南朝挖制区)莫及。善书,“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他还兼通史学,精通佛教老庄哲学,工于书法、绘画。宋文帝刘义隆曾称赏他的诗和字为“二宝”。东晋时,他8岁袭封康乐公,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刘宋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改食邑为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谢灵运因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但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谢灵运已二十岁,出任琅琊大司马行参军,后任太尉参军、中书侍郎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与族弟谢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元嘉十年(433)因罪徙广州,密谋使人劫救自己,事发,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终年四十九岁。
谢灵运墓位于今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里泉村。子谢凤,同徙岭南,早卒;孙谢超宗,被宋孝武帝认为是“灵运复出”。
推荐古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花下醉、
哭刘司户蕡、
南歌子(云鬓裁新绿)、
早春行、
酬乐天频梦微之、
殢人娇(玉瘦香浓)、
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
即事(复楚情何极)、
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
推荐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八面威风 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百弊丛生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处。各种弊害都产生出来了。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闭门酣歌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闭目塞听 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