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斯列传解析

李斯列传解析

查看李斯列传全诗

  《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李斯列传》的社会政治背景是极其广阔的,实际上几乎涉及了整个秦王朝的兴亡史,而秦王朝的兴亡,与李斯又有很大关系,如李斯谏阻逐客,总结了秦国重用客卿、变法图强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提出了不论国别、用人唯贤的总方针,秦始皇采用这一方针,“二十余年,竟并天下”。而秦王朝的灭亡与大野心家赵高的阴谋作乱有直接关系,赵高的阴谋之所以能得逞,又和李斯贪图禄位、助纣为虐紧密相连。赵高在《史记》中没有单独立传(卷八十八《蒙恬列传》亦只言其身世和个别情节),他的阴谋活动都在本传中叙出,这样,本传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有与赵高合传的性质。

  本传在文学上的主要特点是以心理描绘见长,举例如本传一开始,作者选取了李斯早年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事件,就是他看到了厕所中的老鼠和粮仓中的老鼠,同为鼠类但境遇不同,由此认识到人也同老鼠一样,有出息与没出息,是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意思也就是,爬上高位的自然有出息,沦落下层的自然没本领,表现了李斯倾慕富贵荣华的心理。

  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10),始皇在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病死,遗诏命公子扶苏回咸阳奔丧。而赵高扣留诏书,想立胡亥为皇帝,以便自己篡权。但这必须经过李斯的同意,阴谋才能得逞。因此,赵高施展全部本领,用威胁利诱、软硬兼施的手段劝说李斯。李斯开始斥之为“亡国之言”,继之,责令曰:“君反其位!”接着,劝说:“君其勿复言,将令斯得罪。”然后告诫道:“斯其犹人哉,安足为谋!”情绪由盛怒到平息,语气由严厉到温和,心理变化的轨迹清晰可见。赵高最后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令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贵贱穷通,全在“自处”,这正是李斯自己的理论,赵高用它彻底击垮了李斯,李斯仰天长叹,垂泪太息道:“嗟乎!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至此为止,李斯已完全屈服了。

  另外,本传几乎囊括了李斯大部分重要文章,这些文章除了具有其自身的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之外,主要对揭示李斯其人的性格、心理和整个为人有重要作用。例如《谏逐客书》,表现了李斯的才华、智慧和真知灼见,而《上书对二世》,则表现了他贪图禄位而阿顺苟合的性格特点。

  总而言之,尽管作者对李斯的为人是不赞成的,但对他的描写和评论却是客观、公正的。

推荐古诗: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宿建德江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送綦毋潜落第还乡江上渔者武陵春(风住生香花已尽)别云间(三年羁旅客)送紫岩张先生北伐(号令风霆迅)蝶恋花(我失骄杨君失柳)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捉摸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