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熔裁翻译

熔裁翻译

查看熔裁全诗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讨论文学创作中怎样熔意裁辞。“熔裁”和我们今天所说的“剪裁”有某些近似,但有很大的区别。刘勰自己解释说:“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所以,“熔”是对作品内容的规范;“裁”是对繁文浮词的剪截。“熔裁”的工作,从“思绪初发”开始,到作品写成后的润饰修改,是贯彻在整个创作过程之中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写成“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的作品。

  全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什么叫熔裁和熔裁工作在文学创作中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论熔意,提出熔意的三条准则;第三部分论裁辞,要求作品做到没有一个可有可无的字句;第四部分举历史上的有关例证,以进一步说明熔意裁辞的必要。

  本篇提出的“三准”,是刘勰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怎样理解“三准”,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所谓“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余于终”,确有一个先后、主次的程序问题,但其主旨不是讲创作过程,而是熔意的三条准则:“设情以位体”,是要以内容能确立主干为准;“酌事以取类”,是要以取材和内容密切关联为准;“撮辞以举要”,是要以用辞能突出要点为准。刘勰所说“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正是要根据这三条准则来进行权衡。文学创作中怎样熔意,这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只能提出几条总的原则,这是很自然的。不仅熔意,即使论裁辞,所谓“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也是一个总的要求;如果称这一总的要求为裁辞的准则,同样是可以的。

  (一)  作品的内容有一定的部署,然后在这基础上运用文采。首先确立作品刚强或柔婉的基调,然后适时予以变化。确立了基调虽已有一定的主体,但意思的表达有时可能偏多;至于适时变化本来没有一定,所以文辞有时就不免显得繁杂。这里关键所在,就是做好熔意裁辞的工作;一方面纠正内容上的毛病,一方面改正文辞上的缺点。所谓熔意,就是使文章的主要内容表现得更合乎规范;所谓裁辞,就是删削一切不必要的文辞。能裁辞,文句便不杂乱;能熔意,纲领便可分明;好比工匠用绳墨来定材料的取舍,用斧子来进行削凿一样。脚指不分或手有歧指,那是天生的多余;身上长出肉结,也为形体所不需。同一意思的再现,那是内容上的多余;同一辞句的复出,也是文章所不需的。

  (二)  当开始构思的时候,拟用的文辞常嫌太杂乱;内心很难像天平那么准确地衡量,势将犯偏重偏轻的毛病。所以要想写成一篇好文章,必须先提出三项准则:首先根据内容来确定主体,其次选择与内容有联系的素材,最后选用适当的语言来突出重点。这样才能安排文辞来配合内容,把必要的东西写上去而把不必要的省略掉,以力求精当。正与木工根据绳墨来削凿美好的木材一样,文章必须如此才能写得首尾妥帖,条理清楚。如果不先确定写作方法,却只任意地追求辞采,那么不必要的内容就都挤进来,而废话就必然太多。

  (三)  三项准则确定了,就该斟酌字句。如果有可删的句子,可见考虑得还不够细致;如果没有可省的字,才算写得周密。论点精当而语言扼要,那是极精约的风格;情志奔放而文辞铺张,那是极繁缛的风格。繁缛或精约,完全任随作家性格的爱好。如果发挥一下,那么两句可以变成一段;如果简练一点,那么一段也可以压缩成两句。文思丰富的人,长于铺陈;而文思踏实的人,善于精简。善于精简的人,字句虽删去而意思仍然保存;善于铺陈的人,字句虽多而意思仍很显豁。如果减少字句而意思也不完整,那是才华不足而不是文思踏实;如果铺陈一番而文辞重复,那是文笔拉杂而不是文思丰富。

  (四)  晋代的谢艾和王济都是西河地方的文人。当时张骏认为,谢艾文辞虽繁富而不能省去什么,王济文辞虽简略而不能增加什么。像这两位,可以说是精通熔意裁辞的方法,懂得怎样该繁该简的道理了。至于陆机,才华虽然卓越,但写作起来未免文辞过繁;陆云文思虽然较差,但平日就喜欢文笔简净。陆云论陆机的时候,虽常怪陆机文采过多,却又说陆机不断有清新的文句,所以不算毛病;其实这不过是重视兄弟间的情谊而已。好比用美好的锦缎做衣服,长短有定;即使欣赏锦缎的花纹,也不能在领子、袖子上增加一倍。善于写作的人还不易把繁多的文采处理得当,何况不善于写作的人呢?陆机《文赋》认为只要有美鸟来住,恶木也不必砍去;不得已时也不妨在一篇歌曲中凑上些平庸的音节。他并不是没有见识,只是难于割爱罢了。成百的骨节组成整个身体,都靠气血流畅;万千种意思写成一篇文章,离不开文辞与内容的配合。想要文章内容全备而不太繁复,文辞多变化而不是滥用,那么,若非注意熔意裁辞,怎能做得到呢?

  (五)  总之,作品里的各部分,应该像门户似地左右互相配合。文辞好比河水,太多了就要泛滥。必须考虑如何增减,推敲详略。删去多余的和杂乱的部分,文章就没有什么累赘了。

推荐古诗: 日出入行齐安郡后池绝句送魏二终南山六年春遣怀八首(检得旧书三四纸)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满江红(小小寰球)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留春令(采莲舟上)豆叶黄(一春常是雨和风)

推荐诗句: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室不欺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并驾齐驱  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不根之论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正之风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