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沈括看问题很精细,常有自己独特精辟的见解。比如,在开封的相国寺里有一幅壁画,画着一个管弦乐队在演奏。有人看了以后,说画家画错了:当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的时候,那个弹琵琶的居然与大家不合调,手指不是在拨“四”字音所在的上弦,却是在掩着下弦。沈括看了后却认为画家很高明,深知音乐。他说:弦乐跟管乐不同。演奏管乐时,手指头按在什么音,就发出什么音,是同时的。演奏琵琶则不同,只有当手指拨弦之后,才会发音,动作是早于声音。正因为这样,当管乐演奏者在吹“四”字音的时候,弹琵琶的人的手指看上去不在弹“四”字音。
朱彧在《萍洲可谈》的记载,沈括前后有二任妻子,第二任是淮南转张刍之女,张氏骄蛮凶悍,平时常虐待沈括,将胡须连皮带肉扯将下来,儿女们抱头痛哭,跪求张氏息怒;又驱逐元配之子,年年状告其父子。但是张氏去世后,沈括竟郁郁寡欢,过扬子江时,一度跳水寻短,并于隔年去世。
推荐古诗:
赠卫八处士、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陇西行、
早春行、
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
洞仙歌(输赢成败)、
行香子(一叶舟轻)、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
更漏子(风带寒)
推荐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诘屈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成器 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