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荀况生平

荀况生平

查看荀况全诗

  荀子(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赵国猗氏(今运城临猗)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且“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改称孙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于五十年始来游学于齐,至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

游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xún) 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始来游学于齐国,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后来被逸而适楚,春申君以为兰陵令,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家居兰陵,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弟子而在中国历史上受到许多学者猛烈抨击。

  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入秦

  在此期间,他曾入秦,称秦国“治之至也”。又到过赵国与临武君议兵于赵孝成王面前。最后老死于楚国兰陵。他曾经传道授业,战国末期两位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李斯,汉初政治家、科学家张苍均为其门下高足。著作集为《荀子》(唐代杨倞为其作注),因为荀子受历代学者的抨击,其注者不多。直至清代考据学兴盛,注释校订者才增加。现代研究荀子的学者也较古代为多,包括清代王先谦,民国时代的梁启雄。清末学者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晚年的代表作有《劝学》。

帝术

  《史记》记载李斯“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荀子的“帝王之术”,通过李斯后来的实践,体现出来。北宋苏轼在《荀卿论》中说:“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推荐古诗: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登九峰楼寄张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登鹿门山怀古辛夷坞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己亥杂诗(秋心如海复如潮)浣溪沙(旧向长堤缆画桡)

推荐诗句: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暗绿稀红  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举百全  每次行动都能完成其事,形容事事得心应手,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物此志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涛汹涌  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捕风捉影  风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比喻说话做事丝毫没有事实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