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对饮食问题非常重视。他的饮食观完整而自成系统,涉及到饮食原则、饮食礼仪、烹饪技术等方面,并为我国的古代饮食理论拓展了思维空间。下面是孔子对于饮食的经典论述:
孔子强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在做饭时,要将谷米择拣得精一些,用牛、羊、鱼等腥味重的原料制脍时,要尽量切得薄而细小些。他要求饮食精细和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烹饪技术水平。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提出了“八不食”的饮食主张。从饮食卫生、人体健康和烹饪技术要求来看,他的主张多数是正确的,只是他认为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脯,因未必清洁而不吃,则未免过分小心了。
孔子还有一些饮食主张,如“唯酒无量,不及乱”,饮酒虽然不必限制数量,但要适度。另外,还有“食不语,寝不言”,“席不正不坐”等,讲究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一切须合礼仪。
孔子的这些饮食思想,在孔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孔子的后裔尊崇其思想与主张,在饮食烹饪上自成体系,形成了制作精美、注重营养、风味独特的菜肴,被称为“孔府菜”。
推荐古诗:
对酒、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咏风、
观猎、
满江红(又捱过、几番秋色)、
颂(春有百花秋有月)、
浣溪沙(天末同云暗四垂)、
满庭芳(三十三年)、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南吕]金字经·怨战
推荐诗句: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营下寨 安、下:建立,安置;寨:防守用的栅栏。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衣绣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