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注重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在《周易》中已初露端倪。以后的历代思想家不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将这方面的思想不断深化光大。老子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核心就是一个彼此沟通、转移的问题。天与地、自然与人类、国家与国家、一群人同另一群人、国君与臣民、丈夫与妻子,都存在相互联系和沟通的问题。通则畅,畅则和,和则万物兴旺繁盛。对立、对抗,只能导致敌意、矛盾冲突, 以至暴力战争。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了相互沟通与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古人谈论对立面转化的立足点在一个“和”字,向他们更看重的是双方的转化:由生到死,由盛到衰,由好变坏,由大到小, 由福到祸。转化过程就是一个运动和变化的过程,这表明他们是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万事万物的存在。其中既有来源于真实生活的切身体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也有理性抽象的思辨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应该说是相当深刻。我们现在更进一步认识到,对立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由量变到质变 比如使用技术手段或政治、军事手段,而我们始终不应忘记的是古人早已阐明了的道理:万物顺遂和畅就是泰。
推荐古诗:
上阳白发人、
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
除夜作、
柳、
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
别舍弟宗一、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春宫曲、
闺怨、
青溪
推荐诗句: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