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的君子、士大夫的人生之途,总在步入官场和归隐山林之间像荡秋千一样地来回摆动;他们的人生选择,似乎就只有这两个“对立的极”。一切都是生而注定了的,别无选择:要么在官场如鱼得水、志得意满,要么在山林放浪形骸、怡清悦性。表面看来,这两极好像互不相融,实质上中心依然是官场庙堂。人生最大的前途和成就,是立功、立德、立言,个人存在的价值和 意义就在为这“三不朽”而奋斗。归隐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有 时是一种暂时的策略和手腕,有时是作为失意之后的一种心理补偿与心理平衡。真正志在山林做一个今天时髦的“自由知识分 子”的人,实在太少,即使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的时刻,恐怕也还有一只眼在偷窥着庙堂呢。
不过,单就山林本身而言,它确实对有较高心性修养的君子有着相当的诱惑力,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整套对此大加赞赏的理论。“遯卦”所言,也可看作是这方面的先声。
推荐古诗:
古风(西上莲花山)、
有所思、
溪居、
秦中寄远上人、
归嵩山作、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出嘉峪关感赋(严关百尺界天西)、
满江红(小小寰球)、
七律·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推荐诗句: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播糠眯目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亢不卑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