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再想告诉我们的是:难与不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此时艰难,彼时却是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此时身处逆境,彼时却可能飞黄腾达。以商人经商营利为例,要想赚钱赢利,就得投入 资金和精力,历经辛劳,才会有所收获。
这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天上掉不下馅饼,不开荒耕种就没有粮食吃,舍不得孩子就打不到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的老祖宗反复申说,我们子子孙孙真的铭记在心,并身体力行,用实践来证明这个真理。子子孙孙传下来,铸就了中国人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这一点早有定论,无可非议。
有意思的是,《周易》的作者似乎不像后来的君子大人们对经商赢利抱有成见,不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一类糟踏商人的话,倒显得十分看重商人的活动、这种态度,恐怕比后来解说 《周易》的儒生们要豁达宽容得多,也许还能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形?
推荐古诗:
垂钓、
和刘郎中学士题集贤阁、
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九日蓝田崔氏庄、
孤雁、
秋浦途中、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秋夜独坐、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
推荐诗句: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首空归 白了头发,空手回来。比喻年纪已老,学无成就。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勃然大怒 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无一堪 指百人中无一人能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