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正信希有翻译及注释

正信希有翻译及注释

查看正信希有全诗

译文  须菩提恭敬地对佛说:世尊,能有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言说章句,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说这种疑虑的话。如来应化身离开这世界以后,第五个五百年开始的末法时期,有持守戒律修福的人,对于这样的言说章句,能生起信心,以此为真实。当知这种人,不只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经在无量千万佛的教化所在,种了很多善根。听到这样的章句,甚至只要一念便已生净信心。须菩提,如来很清楚地知道,也很清楚地看见,像这类众生,都得到悟见如来,不可思量的福德。为什么呢?因为这类众生已经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已经没有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也不能说没有正等正觉法相。为什么呢?这类众生如果心存有无上正等正觉可证取,我相还在,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果执取无上正等正觉法相,以为有真实的佛法让他领悟,可以依法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人相还在,人相还在的话,事实上我相也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什么呢?如果以为等正觉法是没有的,我相、人相不可取,众生相也不可取,而执取空无相,就是执取非法相,那么我相、人相、众生相都还在,也就是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不应当取等正觉法,也不应当以为既然是虚幻的,那就是断灭的,而执取非法。因为这个道理,所以,如来常常说:你们比丘,既然知道我所说的佛法如同渡筏的比喻,渡过河就要舍筏,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尚且要舍弃,何况非法呢?

注释①章句:本指经文上的章节语句,这里是指前一品中佛所说的“诸相非相”的话语。②实信:真实的信仰。③持戒:修持佛教的戒律。戒、定、慧是佛教三学,戒是为防止信徒违背佛法作恶而制定的各种规矩条例。④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一劫有一佛出世,这是说经历的劫数还不多。⑤种善根:佛教认为信徒通过各种修行培养自己的善性,就像种地植下为善的根苗。⑥净信:佛教认为佛所在的西天是净土,所以有净土信仰。⑦悉:都,完全。⑧法相、非法相:法相是太执著于佛法的表面道理,非法相是不执著于佛法的道理,但只要有执著或不执著的想法,就还没有达到万法皆空的境界,所以说真正的觉悟者应是无法相,亦无非法相。⑨筏喻:将佛法比作过河的竹筏子,意为对佛法也不能执著,要像竹筏子一样,过了河就舍弃掉,这才是真正的万法皆空。

推荐古诗: 登乐游原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渡浙江问舟中人送张五归山念奴娇(萧条庭院)忆秦娥(临高阁)自题一绝(满纸荒唐言)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寄陈鲁山(诸公贵人识面稀)

推荐诗句: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饭青刍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山黑水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白手起家  白手:空手;起家:创建家业。形容在没有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