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教孝章翻译

教孝章翻译

查看教孝章全诗

  真君说:孝是人性中本来自有的,教育尽孝则是后来出现的。世人多半不孝,都是因为习俗使其改变。愚笨之人不明道理,聪明的人又错用心思。圣人在上,唯独对于孝道而着急。教习孝道的责任,重要的是在师傅,尤其应当慎重选择。贤良的师傅,能将恶人化导成善人;不贤明的师傅,却能将善人变成恶人。作为师傅而不教导学生,师傅有过错,并对过错负有责任;而如果教导不好的东西,其罪过就更加重大了。不贤明的师傅,会教导人行为邪恶,引到奸邪的道路上,教成品行不端之人,流变为凶狂顽劣之人,毁越礼法,违犯法纪,胡作非为而没有忌惮。虽然想拯救这样的人,但急切间也难以改正变化。如果像这样为师教人,罪过实在是不轻。

  能够导人向善的师傅,只教人以贤良的品德。立身行事端正庄重,以忠信引导人,其他不合乎孝道的事情,不敢教人。孝道更没有畸巧,不过依于人的自然本性,复归人的固有善性。朝夕不断地敦促教导,长幼都依循而行,总要用此孝悌之道,先行教育化导。虽是愚笨之平民百姓,也没有不熟悉的。像这样教育学生,功德实在是不少。既能立功也能获罪,师傅一职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师傅的名称甚是尊贵威严,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就是以“孝”“悌”为根本。如果能够以孝服人,“悌”的品质也就本于此而立了。帮助国君治理国家,移风易俗,完全在于以儒为师。师傅不可误人子弟,子弟不可以违背师傅。师傅应当自重自爱,弟子应当遵从教导。孝本来都是自性具备的,但有了师傅的提醒,孝心才得以兴起。

  偈说:孝悌虽然都是源自天性,但也有赖良师的时时警省。一干不孝的事情,怎么能使“悌”行圆满。罪愆有所源自,师傅实在难于推卸责任。能够有这样的认识,训导弟子才能有确定的准则。

  又有偈说:教化虽然有赖好的师傅,人们也应当自己谨慎。无故做不孝的事情,就白白地浪费了师傅的教训。

推荐古诗: 野老登九峰楼寄张祜塞上听吹笛雉带箭春梦歌(春梦随云散)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推荐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时发生。各种感触交织在一起。形容感触很多,心情复杂。
  •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博士买驴  博士:古时官名。博士买了一头驴子,写了三纸契约,没有一个“驴”字。讥讽写文章长篇累牍而说不到点子上。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不当人子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