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及注释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三节翻译及注释

第三节翻译及注释

查看第三节全诗

译文  我将母亲安顿好,立刻辞别母亲上路,不到三十多天,便到了黄梅,拜见了五祖。五祖问我:“你是哪里人?来这儿想得到什么?”我回答说:“弟子是岭南新州的百姓,远道而来拜见您,只想成佛,不想得到别的什么东西。”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怎么能成佛呢?”我说:“人虽然分南方人和北方人,佛性却不分南北的,獦獠的肉身也许与和尚您有所不同,但佛性又有什么差异呢?”五祖想和我更作深谈,但看见徒弟们老围在旁边,就让我随众人一起在寺里劳作。我说:“慧能有话启禀和尚,弟子从心里经常产生智慧,能不离开自身所有的佛性,就是在耕种福田,不知道和尚还让我做什么活计?”五祖说:“这个獦獠根性很敏捷呀。你不要再说了,到槽厂里干活去吧。”我退到后院,有一个行者,分派我劈柴、踏碓舂米,这样一直干了八个月。

注释①獦獠:音同“葛僚”,是当时对携犬行猎为生的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可能当时慧能的穿戴像少数民族。②和尚:梵语音译,尚也写作上,本是印度称老师的俗语,中国佛教中是对僧人的尊称,泛化后则指出家的佛教徒,尊义渐减。③作务:干活,劳动。④福田:好像种田会有收获,信佛教行善事也会有福报,故称福田。⑤根性大利:教讲究慧根,即心性中有信佛的因子,大利指领悟很快,这是赞美语。⑥行者:方丈的侍者,也指游方僧人,这里指寺院内管理杂务的僧人。⑦踏碓:碓是过去舂米的器具,一般为石制,配有杠杆原理的木槌,用脚踩木槌将稻碾为米,故叫踏碓。

推荐古诗: 临江王节士歌暮江吟微雨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洛中访袁拾不遇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南乡子(霜降水痕收)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病中简仲弥性唐元明苏训直(移疾还家暂曲肱)

推荐诗句: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孔千疮  比喻毛病很多,问题严重,已经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碧落黄泉  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屏声息气  抑制着呼吸使不出声音。形容恭敬畏惧的神态。
  • 秉笔直书  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