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齐王建说:“周国,韩国西面有强大的秦国,东面有赵国、魏国。如果泰国进攻周国、韩国的西部,赵国、魏国不进攻,周国、韩国也得被秦国割取土地,韩国退却周国更会遭到危害。等到韩国退却周国割地之后,赵国、魏国也不免遭受秦国之害。如果齐国、秦国攻打赵国、魏国,那么也跟赵国、魏国响应秦国进攻周国、韩国没有什么不同。假如齐国投入泰国一边进攻赵国、魏国,赵国、魏国灭亡之后,秦国就会向东进攻齐国,齐囤怎么能得到天下诸侯的援救呢!”
推荐古诗: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
泪、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青楼曲二首、
送柴侍御、
归嵩山作、
漆园、
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
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
永遇乐(落日熔金)
推荐诗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家争鸣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荒马乱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拔树撼山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