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咏木芙蓉。秋风萧瑟,落叶纷纷,而芙蓉花却独自开得分外艳丽。这不畏严霜的木芙蓉象征着爱情的坚贞、高洁,因此词人要特地把它留赠给自己的意中人。
“重阳过后”三句为景语,写重阳过后自然景物的变化。西风凄紧,庭叶飘零,渲染出清秋萧索的气氛。紧接“朱阑”三句,作者凄清的背景下,反出一艳笔:这秋日的清晨,芙蓉(秋天开白、黄或淡红色花)枝梢簇集一处,淡雅美丽。这里用对比、反衬手法,益见出清秋开放的芙蓉之可贵。
“霜前月下”三句着意刻画的是:清霜中,明月下,那微斜的红花、淡黄的小蕊,是多么鲜明美丽,真的要叫春天回转了。“霜前月下”,泛写芙蓉开放的环境,从另一角度补充“朱阑向晓”句意:“斜红淡蕊”,具体刻画出芙蓉的“妖艳”:“明媚欲回春”,是芙蓉所引起的强烈感受,它似乎能把萧瑟的秋季化作美好的春天。结拍二句承上抒怀:不要把这美玉般的花儿随便地摘下来,还是留着它赠送给意中人吧r花及人,因人惜花,惜花亦惜人,此句为点睛之笔。
这首咏物词,咏木芙蓉的同时,自有词人的感情。词人要把这凌霜耐冷、独傲秋庭的花儿送给意中人,实际上寄托着作者对坚贞高洁之品德的肯定与赞赏。
推荐古诗:
佳人、
后宫词、
云居寺孤桐、
赠渔父、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更漏子(柳丝长)、
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
送朱大入秦、
鸟鸣涧、
明月三五夜
推荐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鹔鹴换美酒,舞衣罢雕龙、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不得人心 心:心愿,愿望。得不到群众的支持拥护;得不到众人的好评。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毛之地 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 不能自拔 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不觉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