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争议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明妃曲二首争议

明妃曲二首争议

查看明妃曲二首全诗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所谓诗祸,当然是指“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一联。此语一出,议论汹汹。或谓“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为盗贼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谓“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弃其夫乎?”为王安石辩护的人也只好说,“汉恩自浅胡自深”的“恩”是专指男女关系,无关君臣之义。我想,王安石这里所说的恩,确是指男女关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关系,而是从更高的角度,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也可说,此语即对前一首所提问题的答案,即男女结合应以“相知心”为准则。这思想非常近代化,有资本主义萌芽味道。不过,男女关系也要从政治上看问题,例如我们在大批判中就是这样,那情况就有所不同了。

  还有,王安石这诗的结尾是错误的。曾经拜访过明妃的青冢,而明妃的“哀弦”却并未“留至今”(留下的是词)。

  王安石是历史上有名的“拗相公”,这两首诗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现了他“拗”的性格。一则说“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死毛延寿。”替毛延寿开脱。再则说“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和认为昭君出塞是悲剧的唱反调。三则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着重“相知”二字,这就更进一步了。既然失意无分南北,与其留在汉宫做被困长门的“阿娇”(其实对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请遣嫁匈奴,根本就没有机会见到汉元帝,连阿娇都做不成的),倒不如远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这个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乐”了。

推荐古诗: 羸骏河湟齐安郡后池绝句戏题磐石入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驻马听(明月中天)七绝(天公丧母地丁忧)七律(一从大地起风雷)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推荐诗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苍白无力  苍白:灰白。形容贫弱无力。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本同末异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博施济众  博:广泛;济:救济。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分畛域  畛域:范围,界限。不分界限、范围。也比喻不分彼此。